浅谈低段多文本阅读教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策略
2023-07-10张喜荣
张喜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强调,要“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運用规律”。“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
但是,低段(指第一学段)学生语言经验较少,该怎样引领他们对多文本教材(指统编教材和《启智阅读》《多文本阅读》)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并在此过程中观察、探究、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特点呢?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依据年段选择范围、准确定位
(一)确定积累与梳理的范围
通过解读2022年版课标,我发现低段积累与梳理的范围如下:构字规律(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汉字结构词语)、常用标点符号及不同语气的句子、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再结合低段语文要素的落脚点(课后题),有大量“的(地、得)”字短语、丰富的句式、简单常见的总分句群和形象生动的句子需要积累。
(二)给积累与梳理的“度”准确定位
在进行典型语言材料的积累与梳理时,教师要依据年段认知特点和学段学习要求,尽量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学生要重点落实“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积累优美词句”,初步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
二、运用归类法做实积累与梳理的过程
归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语言材料之间找到内在关联,进行同类项合并,使语言材料的积累变得有条理、有结构、成系统。
教师要整体把握积累与梳理的维度。以《启智阅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两首古诗《出郊》《画鸡》和三篇文章《黄山印象》《美丽的武夷山》《洱海》。
一是梳理课文中的典型语言范例。如:两首古诗;《黄山印象》第二自然段对山峰样子的描写;《美丽的武夷山》第二、三自然段对武夷山山势和溪水的描写;《洱海》第二至五自然段描写洱海水面的倒影和由此产生的神奇想象的语言。
二是积累课后题中的典范词语。《美丽的武夷山》课后题提出“读一读,记一记”,不仅要求积累词语,还鼓励学生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等)。《黄山印象》课后题要求“你的家乡哪里最美?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是对积累词语的巩固运用。
三是积累课后题中的典范例句。低段语文要素的落脚点是课后题。《黄山印象》的课后题“照样子,发挥想象,用上带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这些山峰的样子”提出了“像”字句仿写的要求。《美丽的武夷山》课后题“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出了武夷山的美?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旨在提醒学生:第二自然段描写武夷山山势险峻时运用了“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这些都指向了典型语言现象“像”字句的积累和运用。
三、运用关联意识进行积累与梳理
教师除了要做好课时、单元、册次的积累与梳理,还要做好系统整合,打破课时、单元、册次、年级、年段的壁垒,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积累与梳理。
通过横向梳理可以发现,在一个单元里,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典范语句,而所用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在《语文经典读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下课时间》运用几个动宾短语把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写得具体形象,《笔直走,转弯狗》则用了几个动词把小主人公阮汉章的调皮模样刻画得淋淋尽致。
通过纵向梳理可以发现,低段学生的句子练习梯度是“写正确—写具体—写形象、生动”:《启智阅读》一年级上册《照片》《脚印》等旨在练习怎样把句子写正确;一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挂在天上的烟斗》等旨在把句子写具体;二年级上册《夏夜》《洱海》等旨在练习怎样把句子写形象、生动。
同样是把句子写具体,在不同年级段课文中的练习指向是不一样的。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提示学生在“谁干什么”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谁(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将句子写具体;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中在事物前加上一个表示情态的词;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用了一个数量词和一个形容事物怎么样的词语。
同样是把句子写形象、生动,既可以采用在动词前面加上情状词(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中“偷偷地跟、飞快地游”)的方法,也可以像《妈妈睡了》一课中从眼睛、眉毛、头发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描绘。二年级下册还用上灵动的想象使句子形象、生动,如《找春天》用上一个词语“那是”将“小草”与“眉毛”、“野花”与“眼睛”、“嫩芽”与“音符”、“小溪”与“琴声”联系起来,使早春的景象跃然纸上。
笔者设计了“爱臭美的句子”主题学习活动,整合了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形象的典型语言材料,设计有内在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对多文本中的典型语言材料进行了积累与梳理。
【创设情境】观看白雪公主和贝儿公主参加变装舞会的视频,吉祥物“小句子”觉得她们穿得都好漂亮,自己也想变美。
【打扮“句子”】
任务一:使用化妆工具1——用上一个美美的词。
1.出示《雪孩子》插图,引出课后两组句子。
2.比较,说说哪组句子写得更美,为什么。
3.总结:在事物前面加上一个合适的词,就会让句子变得更美。
4.仿写。
任务二:使用化妆工具2——用上两个美美的词。
1.创设情境:春天来了,从鼹鼠先生家到松鼠太太家的小路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被称为“最美小路”。这是因为小路的“宣传大使”刺猬太太的广告语吸引了游客。广告语是什么呢?
2.出示句子,读句子。
3.探究广告语有什么特点。
4.小结:你发现了吗?刺猬太太的广告语里不仅有事物的特点,还有事物的数量呢!说话时用上两个美美的词,句子就会变得更具体啦!
5.“小句子”邀请小朋友同游“最美小路”,把你看到的美景写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给大家。
任务三:使用化妆工具3——用上一个神奇的词。
1.出示句子:“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找出这个句子最神奇的地方。
田野和绿毯有相同的特点,加上神奇的“像”字来帮忙,感觉田野更让人喜欢了。
3.总结:事物+怎么样+感觉+像……
4.仿写。
任务四:使用化妆工具4——样式变变变。
1.出示小诗,读一读。
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句子和小诗的样式有什么不一样?
4.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下面三节诗(诗略),探究表达规律(第一行是在说什么景物,第二行是说景物是什么样的,第三行是写景物像什么)。
5.把自己写的句子变成美丽的小诗。
【T台走秀】把打扮好的句子分组展示。
四、运用语用意识加强积累与梳理的效果
教师有意识地整合典型语言材料,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特点,积极进行语言实践,不断复现典型语言图式,加强对积累语言表达特点的感悟,对日渐丰富语言经验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定位学生积累与梳理的范围,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整合多文本教材中丰富的典型语言材料,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语言系统。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借助多文本教材中的典型语用材料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dwbyd21021901)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