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3-07-10吕君莉张贝贝余新宇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学科融合

吕君莉 张贝贝 余新宇

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成效,拓展劳动育人功能,围绕劳动教育的总目标,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翼小学依托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发掘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增加劳动机会,丰富劳动实践活动,拓宽劳动教育路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精心提炼融合目标、细心发掘融合内容、悉心探索融合策略、用心完善评价机制,构建了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体系。

一、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目标的确定

我们依照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立了以下融合目标:一是力争打通一条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可行、评价科学的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二是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必备劳动能力、积极劳动精神、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小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融合教育教学水平、深厚学科专业素养及劳动教育素养、必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现状,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探索在道德法治类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立德育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在语言人文类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博闻育劳,促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劳动传承,积淀丰厚的劳动素养;在科技思维类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增智育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体育健康类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强体育劳,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艺术审美类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尚美育劳,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劳动教育,修能育劳,开阔学生的劳动视野。

三、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目标融入:寻找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目标契合点

基于劳动教育目标多维性与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广泛性之间相互渗透、劳动教育融通性与学科教学整体性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我们进行深入发掘,梳理出各学科教学中侧重隐含的劳动教育目标。如语文学科侧重体现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形成,科学学科侧重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的养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则囊括了各种劳动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我们深入探寻各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在目标上的契合点,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入提供明确方向,帮助各学科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融合教学。

(二)内容融入:挖掘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教材立足点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为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提供了前提。我们梳理了各学科教学资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教材中不但安排有散点的劳动教育元素,还有整体性的劳动教育单元设计,为集中进行劳动主题教育提供了可能。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通过梳理发现,劳动教育主题贯穿小学始终,相关题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认知劳动意义、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培育良好劳动品质六大类。同时,描绘劳动的形式多元化,在劳动教育元素纵向划分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由浅入深的规律,在劳动方式上体现由简到繁的特点。这样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教师整体实施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

(三)课堂融入:找准时机创造课堂融合劳动教育切入点

为了更好地运用学科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我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合适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研究、提炼出了课堂融入四部曲:创设情境,引发劳动话题;展示素材,激发劳动情感;分类解读,培育劳动素养;联系生活,促进劳动实践。通过这四个教学步骤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劳动素养。

(四)活动融入:在丰富的学科拓展活动中融合劳动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科拓展活动为载体,深度挖掘与之相关的劳动教育元素,使活动与学科、活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比如,学校依托学科教学开展相应的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节日活动及“小小园艺师”“今天我当家”等学科特色活动,将校园学科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亲近劳动的态度情感,锻炼学生参与劳动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

(五)项目融入:在项目化学科实践活动中融合劳动教育

項目化学科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项目化学科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和创造,在作品与成果的诞生中享受成长与收获。

比如,在“仰山观澜——山水盆景制作”项目化实践活动中,我们巧妙地将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带领学生领会诗词中国的山水意境,运用科学、数学知识进行精确测量,运用美术知识进行构图、设计,巧妙地在陶罐、瓷盘、茶台之上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山水盆景作品。通过“活动准备,制订计划—亲近自然,收集材料—自主劳动,制作设计—成果展示,快乐分享”等过程体验,学生习得了景观制作所需的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强化了对劳动价值及劳动创造美的认可。

四、形成科学高效的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各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是为了简单地区分劳动教育成效的优劣,而是为了使学生、教师在劳动教育中成长、彼此滋养,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校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注重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师生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进行科学、全方位的评价。

(一)倡导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劳动教育。学生通过视频、文字或劳动报告等形式,将劳动实践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体验和每一份收获详细记录下来,真实地呈现参与劳动的具体过程,丰富自己的劳动成长档案。这既是一份劳动即时手记,也是劳动后的小结与反思,更是一份劳动综合素养计划。

(二)坚持全面性评价

学校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的,既关注过程性评价又关注结果性评价。在记录劳动过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参与劳动的具体表现,又关注学生以视频、劳动报告等方式记录的过程性资料。在成果展示中开展结果性评价,以量化方式对劳动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全过程记录和综合分析形成过程性综合评价。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上,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家校社联合评等方式开展多元化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体按照劳动要求及评价内容,以日记或总结的形式反思自己的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是教师和同伴根据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过程、劳动成果进行评价。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我们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统一,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以发展的、动态的、综合的标准持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内在进步的渴望,逐步树立学生信心,丰富学生成功体验。

(本文系2022—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策略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2022YB0876)

猜你喜欢

劳动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