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探讨
2023-07-10姚锦江罗军
姚锦江 罗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TP393.08 ;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3044(2023)14-0155-03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根据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随着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重点在互联网的应用上开展课程思政的探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应用与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1-3]。
1 思政教育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合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常规软件解决工作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就业奠定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虽然本课程没有专门的单独的思政内容,但在每一个知识,却都能体现出思政教育理念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提高计算机操作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思想政治水平有一定的提升[4]。在“素质目标”的确立上,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不畏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地表达思想;能够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自觉遵守并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5-6]。
如今互联网对人的影响已经深入每一个家庭中。面对错综复杂日益严峻的互联网环境,大量有害信息披着“伪善”的外衣,麻痹人们的防范意识,以蛊惑的方式实施敛财目的。另外,网络言论自由在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的同时,因其匿名性、即时性、个性化特征,言论的随意性和放纵性亦随之出现。假以网络言论自由的名义实际上违反言论自由的言论给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现实的冲击。为了网络言论自由在生活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态度,促进网络言论自由积极作用的发挥[7-8]。
计算机应用中的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容易相信他人,而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又充满着极大的吸引力。面对着各类网络信息,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安全知识,或未能辨别其中的好坏,则很容易受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课程思政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专业课程上融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专业知识,融合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与了解,加强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促进网络的安全应用,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及价值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价值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等四大模块,具有点多、面广、概念繁杂、知识分散、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题材与资源,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征与目标,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切入融合点,从而形成思政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统一、德育目标与能力目标相融合、知识体系与素养体系相融通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9]。图1列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四大模块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2 互联网应用的思政价值
互联网应用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互联网概述与基础知识、组建与使用有线/无线局域网、如何获取网络信息和资源、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网络安全等意识形态上,重点可结合的思政元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互联网信息源的安全、网络言论安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行为;
2) 网络硬件、软件以及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安全;
3) 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
4) 网络诈骗的认识防护。
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应用的重要领域,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涉及数据与信息、资金与资源、个人隐私与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何加强网络安全普及,避免网络安全屏障被破坏,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新方向,而且是高校计算机类教育的新方向。高校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爱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格素养教育等引导学生形成专业理论成熟、人格魅力健全的综合素质[10]。
3 网络安全课程思政策略
3.1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知度和积极性
高校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在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等方面,教师的课堂行为与言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端正与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强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认知度,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注重师德,传达给学生的内容积极向上;课前备课充分、教学资料准备丰富;上课守时、讲课言行规范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等习惯。另外,作为计算机教师,也要紧跟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潮流,了解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最新知识,同时也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在学习与教学中不断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思政内容的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生态度对待各类新生事物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2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四大教学模块充满各种思政元素,在教学中也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网络硬件等知识点上,通过讲解我国互联网的起步和发展,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同时,领会到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感受到我國互联网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在网络硬件的讲授上,强调核心设备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细节,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意识,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在讲授网络体系结构、IP地址、网络信息等知识点上,通过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讲授,强调规矩与标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IP地址的规划设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节约观念。在网络信息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
在互联网应用与管理等知识点上,通过讲解网络应用与讲述网络泄密等案例,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互联网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时刻防范网络成瘾,提高对网络的防范能力。
网络诈骗案例层出不穷,大学可以说是网络受骗的重灾区,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融入网络诈骗的相关内容至关重要。高校及相关教师应尽可能充分且全面地获取各渠道各方面各类型的新型诈骗方式,结合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或充满吸引力的网络安全知识点中,让大学生以轻松直观的心态去感受网络诈骗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对网络诈骗形成足够强大的防范能力,提升高校在网络诈骗上的有效性。
3.3 创新设计思政教学方式
学生在面对着各类课程的思政融入,难免会产生“平淡”的感觉,激不起对思政元素的共鸣。这情况下,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创新性的思政教学方式,以求调动学生的思政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如何结合课程内容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掌握,同时也要清楚认识教学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推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更加高效地开展。在网络安全思政课程方面,可包含以下三个教学方式:
1) 热点话题或学生亲身经历
通过引入互联网的热点话题,或学生们大多亲身体验过的有关互联网的应用经历,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在开展专业知识的讲解时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实现思政教学目标。例如:以当前学生经历密切的手机App“智能化推荐内容”为例,在引入话题时,老师可先收集学生们对此现状的看法,再提问有关工作原理,以此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互联网应用展开思考和探究。
2)案例分析
借助发生在学生们周边的有关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案例,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对应的思政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就身边的案例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最终实现思政教学目标。例如: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例,通过引入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案例,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这案例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应用习惯,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时刻注重网络道德及规范。
3)问卷调查
结合上述两点方式,整理相关教学和课程思政素材,明确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有关网络安全的共性问题,以学生的角度为主体,侧重教学过程中难以覆盖的思政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逻辑性地设计好网络安全中某个话题的问卷体系,让大学生在结合个人自身经验完成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也进行网络安全的思政教育。
热点话题、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上述三个教学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单独设计或形成一个闭环的设计方案,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2所示。如热点话题可作为基本素材,在反响强烈的话题中选出案例开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生成问卷调查,最后的调查结果反馈出热点话题,用于支撑热点话题的教学成果。另外,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分析单独作为问卷调查的素材,然后再支撑案例分析的教学成果,三者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课程教育既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也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及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还要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中,基本只考核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考核,缺乏思政素材的融合考核。因此,无论在考核方式还是考核素材上,都应往多元化深度融合,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纳入评价标准,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如在计算机基础问题中加入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题目;在网络操作题中加入网络安全相关题目,在计算机应用操作题中加入网络安全相关的文字或图片素材。
4 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效果分析
经2022年两个学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由课堂效果的反响及部分学生的反馈可知,四个教学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赞同将网络安全内容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当中。学生们表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模式,能让他们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同时更好地鉴别网络中的各种不良内容,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专业层面对网络诈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整体上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教师们表示,一年来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以往较有积极性和课堂活力,整体上认可或接受这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然而,由于课程改革探索的时间还不够长,某些方面也欠深入,仍存在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课程思政要素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挖掘,切入时机和融合度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与提高。最后,相关的调研数据中还不够完善,还需继续收集汇总整理,以求得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再正反馈于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通过教学研讨、学习调研等方式来优化教学设计,以求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
5 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各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点,再针对网络安全提出较为详细的课程思政策略,探讨在专业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融入网络安全思政元素,将互联网应用、网络诈骗、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实践,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