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

2023-07-10尚艳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课

[摘 要] 秉持育人初心,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及劳动形态的基础上,力求从育人导向和实践要义两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的价值向度;进而在立德树人的大视野下,从思政课劳动知识认知体系构建、思政课劳动情感认同体系构建、思政课劳动意志调控体系构建、思政课劳动行为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构筑合乎真善美意蕴的思政课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其保障机制,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的协同育人,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劳动教育;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专项课题“高校劳动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研究”(20SZB-031);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团队)(苏教社政函〔2020〕20 号);2022年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KJXJ22552)

[作者简介] 尚艳琼(1969—),女,甘肃张掖人,法学硕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180-05 [收稿日期] 2022-08-11

马克思阐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不仅被纳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而且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体力劳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升到培养“四为”时代新人的高度。这就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机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以及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强化对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提出了一项新课题。它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并进,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劳动形态

劳动是劳动者个人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劳动者不仅仅通过劳动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还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他人的需求,回报社会。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形式等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劳动形式怎样显现,劳动强度如何降低,高校都要承担和挖掘劳动的育人功能。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可见,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回归育人初心,塑造学生与时代相呼应的情怀与实力,是对学生发现天赋才华、感受劳动幸福、增强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懂得奉献付出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育人中要对学生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在信息化时代,劳动形态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也不只强调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德的培养,而是从内涵、外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赋予了劳动新的时代特征,指向为了一定目的,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的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关于劳动认知、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围绕强化理想信念,培根铸魂,明理守德,健体强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通过“教、学、做、研、创、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并贯穿“知—情—意—行”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收获知识、技能、经验,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价值向度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凸显其育人导向

劳动教育既是一种立德树人的活动,也是一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切实担负起育人重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切实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4]。推动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要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价值本源,通过课程的价值意蕴,把劳动育人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回归教育初心,以课堂为主渠道,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在学生“拔节孕穗期”的紧要关头,让劳动成为一种价值召唤,更加凸显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价值,也进一步凸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彰显其实践要义

1.从思想根源上树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推动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对劳动教育观念和认知上的思想性问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平台,在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主旨要义重叠的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与升华,有利于消解学生对劳动观的历史偏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意义,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使学生从思想上牢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小的层面来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阐释透彻,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热爱劳动、参加劳动,才能在劳动中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使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时代新人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并在创造性的劳动实践中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5]。

2.从教学创新上实现多元一体的协同育人。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与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相互关联、相互补足、相互影响。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劳动教育是深刻而全面影响人一生发展的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劳动教育,达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锻炼强健的体魄,更好地做人、做事,适应社会[7],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实践是建立社会关系的介质,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中专职劳动教师匮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解决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也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师能力和结构的完善。可见,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它们需要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

3.在目标融合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双创”人才。“双创”是指创新创业。在世界经济创新发展的潮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符合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的灵魂是“创”,而基础和主体是“众”。在“双创”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得劳动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也是基于“双创”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攀升的回应。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锻造良好的劳动品德,使其在创新、创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苦干的韧劲,激发学生巧干的灵劲,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创新创造,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8],使其在创新、创业中处于优势。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创新、创业中实现终身发展。在这个层面上,也可达到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价值共鸣。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构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知识认知体系构建

1.注重劳动史教育,厘清劳动本源。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首先对学生进行人类劳动史教育,厘清劳动本源,让学生坚信劳动是人类社会一切的源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促使类人猿到人的进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和社会关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劳动是财富之源、幸福之源。人生美好前程,要在诚实劳动中铺就,从而形成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侧重劳动观念转变,确立新时代劳动观。劳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要通过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确立新时代劳动观念。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应该侧重于观念的转变。劳动观念是人们对劳动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对劳动的综合性认识。劳动观念对人的劳动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昂扬向上、积极科学的劳动观会促进人们的劳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人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提升思想品质,锻造人格意志。高职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劳动实践,发自内心地尊重劳动者和劳动行为,并在未来的社会劳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情感认同体系构建

1.增强劳动精神教育,涵养劳动美德。高校要增强对学生的劳动精神教育。劳动可以涵养美德,促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通过辛勤劳作、勤于创新、勇于奋斗等劳动精神,以及中国革命文化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争先奋勇等劳动精神的教育,促使学生树立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劳动美德,以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进而在步入社会工作中秉持科学的劳动态度,正确对待劳动行为和劳动人民。

2.强调工匠精神教育,积淀劳动素养。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劳动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一方面,工匠精神必定是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工匠精神源于劳动实践,是对劳动实践中职业精神的凝练和升华[9]。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意志调控体系构建

1.强化劳动价值教育,塑造劳动品德。劳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劳动品德。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劳动价值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深刻理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新时代劳动精神论。强化劳动价值认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观能动,在劳动实践中塑造劳动品德,催生出幸福感,凸显劳动教育价值的导向性,提升劳动亲和力。

2.加强劳动法规教育,提升劳动法律意识。把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法律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實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意识,增强劳动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行为实践体系构建

1.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崇尚劳动创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设计中,设置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挖掘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在具体活动中通过劳动任务的设计布置及完成度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以劳动任务的具体实施和成果展示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以劳动中的互相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以切身体验培育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情怀;以劳动自觉培养个人成为自觉劳动的人,成为传播正能量、崇尚创造、享受劳动的人[10]。

2.加强劳动技能教育,提高社会竞争力。劳动技能教育是通过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劳动技术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人才。高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学生在劳动就业和创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教育教学设计中,加强与学生所在院系的对接,通过专业劳动知识和专业劳动技能训练,夯实学生的劳动知识基础,提升其职业技能,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具备优势,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机制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协同机制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嵌入思政元素想要达到预设的良好效果,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协同机制。尤其是在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形成以党委统筹协调,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各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具体执行的组织协同机制。

(二)纳入培养计划,形成明确导向

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在理论教学、企业实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环节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和活动,确保课时落实、管理落实,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申报相关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障碍问题,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施能力。

(三)创新科学管理,形成评价体系

学院要建立起以课程教学评价为主体的、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同形式劳动教育(包括探究式、项目式、归纳式以及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学及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劳动教育教学。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没有评价就没有改进。基于大学劳动教育的创造性特点,其评价方式需要进行创新,要大力引进协商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11]。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劳动课时计划、劳动教学设计、教案内容、成绩评定比例、教育教学技能等常规性教学要素开展评价。学生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实践技能、职业劳动习惯等进行评价。

(四)融通优势资源,形成生态系统

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嵌入劳动教育教学外,还应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多元支撑,构建“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格局。可将劳动教育评价的标准延伸至家庭教育中,让家长参与学生劳育的评判;也可充分挖掘、吸收校外平台和资源,如与社区、企业和用人单位联合开展义工服务、志愿服务和职业生涯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和感悟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劳动观[12],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互利共生的良好生态教学系统,以保障高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2-07-08].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20-03-20)[2022-07-08].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3]林华开.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内生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24):20-25.

[4]邵士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初步探索[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4(4):101-110.

[5]陳艳,周建超.强化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N].新华日报,2020-07-28(1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7]王伟.“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177-179.

[8]全晓洁,邱德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28-32.

[9]王生雨,吴玉剑.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论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18-22.

[10]张玉芝,孙晓静.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2+5.

[11]周光礼.劳动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N].光明日报,2020-07-28(14).

[12]郭晓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6):112-117.

A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ANG Yan-qiong

(School of Marxism,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Abstract: Clinging to the original inspiration and based o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actual forms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erms of talents training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s explored. Taking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to consideration, a labor educ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s creatively constructed in terms of such sub-systems as regarding to labor knowledge  perception, labor feeling cognition, labor will adjustment and labor acts or practic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such a system is explored so a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coordin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alents training, the establishm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Marxist labor  views, and the ultimate successful training of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ho are fully  developed in morality, intellect, physical education, fine arts and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edagogical system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