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培养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高校心理学教学体系研究

2023-07-10谷莉杨雅兰郭丰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小学人才培养

谷莉 杨雅兰 郭丰波

[摘 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依赖于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对高校心理学教学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方面的教学革新与实踐进行思考,从宏观心理学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学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大背景下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现实诉求,使人才培养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师胜任力;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医科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SZ21035)

[作者简介] 谷 莉(1978—),女,辽宁沈阳人,博士,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杨雅兰(1994—),女,广西百色人,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郭丰波(1987—),男,湖北襄阳人,博士,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029-04[收稿日期] 2022-08-2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要求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1]。目前,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以下简称“心理教师”)胜任力的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的职后培训,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个环节应是吸纳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即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2]。

胜任力,也被称作胜任特征,最早由戴维·麦克利兰提出,是指能实现最优工作绩效所相关的特质、知识技能、能力及动机[3]。在我国心理教师职业规范化培养的趋势下,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亟须构建以培养心理教师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从而培育出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一、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向及其目标设定宽泛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心理学专业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其中,应用心理学更侧重于实践,用以解决教育、司法、医学等诸多领域面临的心理学实际问题。尽管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包含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培养,但由于专业方向设置不够细化,绝大多数并未开设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缺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针对性。从走访已成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毕业生时获得的反馈中发现,专业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当下的工作需求,许多心理教师需要在入职后重新认识、重新学习工作所需知识,面临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的实际问题。这种现状反映出高校心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短板,提示确定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及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设置缺少系统性和创新实践性

教学内容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无法对人才培养进行具体的知识架构,现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零散又庞杂,缺少系统性。学生广泛学习了“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确实能在教育、医疗、司法等应用领域样样皆知,却无法行行精通。由于缺少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系统性课程体系,学生所掌握的学校心理健康知识不完整、不深入。此外,教学内容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创新性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创造力工作,“授人以鱼”的教学内容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心理教师胜任力的培养需求。例如:亲子关系问题引发心理危机的个体辅导及家校沟通工作、班级出现非自杀性自伤模仿行为的团体干预工作等,很多现实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无法体现在理论教学中,需要学校对心理学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增加“授人以渔”的创新性实践内容。

(三)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动性

由于我国心理学专业最初只开设于师范类院校或综合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受教育学科影响,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法为主,重视理论探讨。讲授法作为传道授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在对心理学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等内容的讲解时有全面、高效的优势。然而,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特别是在培养心理教师的学校心理学方向课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势必影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导致课程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缺乏学生管理能力、教学创造能力以及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策划能力等。“二十一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调查结果显示,40%的专家学者不满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学专业的训练状况,普遍反映学生缺乏实践技巧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另外,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艺术性和指导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动性,限制了心理教师实践培养模式的发展。

(四)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片面

当前高校课程的成绩评定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以日常作业、测验成绩以及出勤情况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则以统一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类教学考核往往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即可,缺少对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真实的人才培养效果。特别是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若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将突击学习留下的知识痕迹内化为能力,更不能检验学生能否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以中小学心理教师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确定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把培养中小学心理教师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亟须确定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以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心理健康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心理学科,是中小学教育与心理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服务于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具体表现。很多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并未专门划分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而是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方向相混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泛化,无法满足中小学对高素质心理教师的需求。根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国内学者构建了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基本框架,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三部分。其中,态度指心理教师的职业理念和专业意识;知识指心理健康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教师专业性的学科教学知识;技能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咨询)能力和通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借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我们可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设置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专业意识;学习心理辅导(咨询)理论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咨询)能力、心理健康相关调研能力和通用能力(指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专业发展能力)。

(二)构建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把培养创新性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通常在前两年主修通识课、基础课与专业课,后两年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不同领域的培育课程。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应选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心理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依据心理教师胜任力模型及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完成必修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后,学校应开设“学校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测评”“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应心理教师胜任力的细化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具体体现在心理教师的职业角色观、职业价值观、中小学学生发展教育观等方面。心理教师角色与其他教师角色不同,他更接近“律师”身份,是学生的接纳者、协商者,而非以“法官”身份去判断学生行为的是非对错,不充当评论者和说教者。与其他教师角色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心理教师要受到心理辅导(咨询)伦理守则的约束和监督,应增设中小学实际案例探析内容,以明晰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专业伦理。上述内容主要在“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中提出并深入探讨。但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教师自身的正确观念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自发地思考、感悟和选择,从而建立与内化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对中小学心理教师胜任力的评价还体现在能否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学校教育情境中。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与理论知识相匹配,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社会背景下的动态变化,以及个体差异性下“一生一策”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从而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履机乘变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中,技能训练是重点,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中小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咨询技术实操”“团体心理辅导”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课程,培养学生因地因时因人创新性设计与实施补救性心理干预方案。这些课程均设置具有教育情境性技能演练和设计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开展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个体辅导演练以及为预防自伤模仿行为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等,实现“授人以渔”的创新实操能力的培养目标。此外,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如何提高工作规划、家校沟通、资源整合的组织协调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都是胜任力中技能的体现,也应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

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实习内容以心理课观摩和心理课教学为主。实习期结束后,学生多反馈实习准备不充分、对心理教师多任务角色不适应等问题。这缘于学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直观认识,设计方案难以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导致实操训练流于表面。因此,分专业方向后,应先为学校心理学方向的学生安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见习活动。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并在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时能有意识地将见习期的所见所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实现实践能力的落地性。

(三)采取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动性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实现具有胜任力的心理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可采用翻转课堂、方案分析与设计、小组讨论及演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替代传统心理学课程中常用的讲授法。翻转课堂由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两部分构成。线上课堂由教师提供录播视频、优秀MOOC教学视频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课下通过“学习通”自主学习并完成预习测验。线下课堂是由教师讲解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与小组发言及演练,完成知识、概念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开始于线上课堂,知识内化完成于线下课堂。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和实践能动性一直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学校心理学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对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可采用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方法,从学生就业准备出发激发其学习动机。如将知识点转化为面试问题抛给学生思考:“你觉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哪些?”“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后,约谈准备工作和约谈内容有哪些?”“心理课方案设计内容和要点有哪些?”,等等,尝试用模拟团体小组面试方式引发学生讨论。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和商讨应对策略,如:“学生个体辅导中的内容哪些要告诉家长,哪些不可以?你认为专业伦理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合作学习后,再由教师采用讲授法将理论知识要点和实践操作要点进行讲解,针对实践性问题展开模拟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后再次总结重点。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特别是结合就业准备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动机。

(四)建構多维动态的教育评价体系

要以心理教师胜任力特征为评价标准,建构多维动态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仅教师为评价者的单一化评价体系,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此外,平时成绩不应仅以出勤率和作业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应重视课程多样性、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分组合作情况、创新能力、实践活动表现等方面内容,对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核。在期末成绩方面,也应转变以往“分数论英雄”的静态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以动静结合、实践为主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模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小组面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工作内容要点、个体团体辅导技能以及危机干预处理流程等进行现场考核;也可提交含有课件制作的心理课程设计方案,或以小组为实践单位,展示完整的特定主题的心理课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培养问题亟待解决,亟须在高校心理学专业中构建学校心理学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心理教师胜任力培养的专业化人才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A/OL].(2012-12-07)[2022-07-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212/t20121211_145679.html.

[2]谢履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改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J].心理月刊,2020,15(12):28-29.

[3]陈娅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测量工具的开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4]张斌,邱致燕,王叶飞,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78-18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for Cultivating Mental Health Teachers Competency

GU Li1, YANG Ya-lan2, GUO Feng-bo1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2.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o 999078, China)

Abstract: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urrently is highly valued in China. Cultivating competent mental health teachers is a top priority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t relies on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psych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for psychology curricula cannot meet the cultivation nee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mental health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y teaching system, reflects upon the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across four factor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school psychology oriented to cultivating the compete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teachers. The purpose is to meet realistic demands for the competence of mental health teacher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attention to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render talent cultivation effective.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sychological health teachers; competence of teacher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中小学人才培养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