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辽宁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的建议

2023-07-10李维桢教媛媛

辽宁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辽宁省

李维桢 教媛媛

〔内容提要〕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是区域创新活力建设的重要力量。激发科技人才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是辽宁省建设国家人才中心,推进创新战略实施的保障和基础。本文在分析辽宁省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现状基础上,对辽宁省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提出分析与建议,以期最大程度提升人才的科技创新创业动力。

〔关键词〕科技人才;辽宁省;人才激励

随着现代社会结构与科学技术时代不断产生新发展新变化,科技水平进步速度日新月异,人才战略作为整个科技自主创新链条中一条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重大战略因素,是关系着一个新兴国家、一个特定区域乃至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性因素,如果说科技的创新属于第一层次生产力要素,人才资源就是这种第一资源。而区域环境是人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区域对人才的激励条件更是科技人才进行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参考条件。科技创新人才往往通过自主选择,脱离较差的、不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而选择较好的、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区域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使得区域获得先发优势,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人才的集聚。本文通过研究科技人才的定义,结合辽宁的人才激励现状研究,为辽宁吸引和用好科技人才提供分析建议。

一、科技人才的界定

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执行。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和较量日益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关于科技创新人才,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性描述。国外目前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标准的传统理解方式是,在强调一个人健全的精神个性及全面个性发展特征的前提时,突出个人创新实践意识素质和动手能力,而我国标准主要是着重从个体创造性、创新实践意识、创新协作精神素质和实践创新活动能力等具体角度分析来客观阐释创新型人才的。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创新特质,在创新系统中从事创新活动,并作出创新价值的劳动者。而在创新型人才中,将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归结为科技创新人才。笔者认为,科技创新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从事创造性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开发、传播做出贡献的杰出劳动者。

创新与人才资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繁荣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2012年,我国科技人才总量达6960万人,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持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实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构想。

二、辽宁省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

辽寧省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如何进一步构建区域的创新环境,更有效地吸引科技人才,占据发展先机,值得深思。激励机制是指激励主体通过建构一套科学化和可行性的制度来聚集、推进激励客体的行为过程。而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则充分体现在区域的人才政策、人才计划、人才环境等方面彼此间共同影响,并成为吸引、培育、用好人才的重要因素。辽宁始终贯彻以人才工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中心战略,全面引进聚集各类人才,着力打造夯实科技管理创新及人才科技发展工作基础,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做好科技人才政策制定

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是一套完整的政策系统。而区域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对于一个地区科技人才的集聚和激励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辽宁省贯彻“一带五基地”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实现人才强省、构建人才高地的实际需求,开展调查与研究。大力开展各种全方位、多层次、跨部门、高水平的经济科技文化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明确“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工作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人才质量,与辽宁省经济、社会、创新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相协调。

为加强辽宁省引才能力,2018年辽宁省出台《关于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提出了9条具体举措,包括开辟人才落户通道、扩大用人自主权、实行引才奖励制度等。2020年,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工作理念为引导,辽宁省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柔性引进人才的若干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全职引才方式,这种引才方式使得人才不必要赴辽工作,极大提升了人才创新创业的便利性和实操性,突破了地区、身份等人才流动的限制,使人才制度能够更好地提升辽宁创新能力。

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落实,是辽宁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发展纲领和战略目标。辽宁的人才政策从宏观到微观,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和更加包容的姿态,进一步推动政策内容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不断释放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二)完成科技人才计划引领

一个区域要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动人才工程的实施是必由之路。我国向来注重开展科技人才计划的工作,自从1994年设立“科技人才计划”以来,我国共设立了多项重点科技人才计划,包括中科院的“百人计划”(1994),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998),中组部的“千人计划”(2008)和科技部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2)等。

辽宁围绕“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的理念,于2018年开展了“兴辽英才计划”,并在2020年起草了《“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南》,促进“兴辽英才计划”专家成长成才。计划实施以来,3年累计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杰出人才21人、科技领军人才644人、青年拔尖人才676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20个。“兴辽英才计划”项目已经逐步成为引进人才培养工作领域的品牌工程和龙头工程,在辽宁掀起了一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风气。

在“兴辽英才计划”行动计划的组织引领推进下,各地的战略性重大产业人才工程也相继启动发力,如沈阳的《推进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实施办法》,铁西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获批创建国家级综合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综合产业园;大连的海创周创新性地改为线上举办,取得了“人才回归、项目落地”的效果等。同时,开展中国科学院俄罗斯院士专家辽宁行活动,启动“一带一路”辽宁科技创新合作周等。

(三)推进科技人才环境构建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辽宁从人才评价、成果转化、构架平台等方面不断打造积极开放、自由发展的人才环境,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使得人才价值进一步体现,能力进一步发挥。

深化“放管服”改革。辽宁省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在人才编制、岗位等方面简政放权,累计取消省级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434项。同时,取消职称评审的英语、计算机考试要求,将评审权力充分下放到各单位。

改进成果转化机制。辽宁省先后修订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保证优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实施落实,同时细化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个人报酬和约定分红政策,逐步全面落实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所得收入政策。

构建创新平台。区域综合性实验室基地建设在积极稳妥推进,新挂牌组建了省重点实验中心36个,沈阳材料国家研究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加强人才、平台、项目联动,征集国外科技人才项目信息110项,国内科技成果851项,供省内开展对接。建立辽宁省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联盟,目前共有联盟单位71家,初步搭建起覆盖全省的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三、辽宁省人才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激励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较于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进区域创新驱动的客观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北上广等国内发达地区凭借着优惠的政策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较高的工资水平等吸引了大量的辽宁地区优秀人才前往工作,使得辽宁处于省内人才外流、对省外人才吸引力弱的尴尬处境。

(一)人才政策简单粗放

纵观辽宁的人才政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加强,但在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上却简单粗放。首先是简单地以引进高端人才的多少作为评价,而忽视了人才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和匹配程度。其次是人才政策制度的系统性与协调性不足。辽宁省对人才的引进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划,但政策之间的衔接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人才应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政策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力。

(二)人才考核不够科学

当前的人才评价体系多以结果为标准,轻视人才的过程投入,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期性发展。如此将使得科技人才急功近利,挫败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科技人才评价后的管理不利于人才的持續发展,另一方面科技人才评价中的科学道德和学术精神也被屡屡歪曲。

(三)创新文化不够深入

辽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在人才方面仍然体现出较强的政府干预控制特征,“泛行政化”使得很多优秀人才将精力从创新转为行政,使辽宁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不利于人才发展。在引进人才的手段方面主要依靠物质奖励,忽视了工作环境、舆论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四、推进辽宁省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的建议

(一)增强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科技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个体,在进行工作价值上升的同时,也在逐步进行自我价值的完善和超越。由于现在的科技发展越发快速,人才在某一方面做出突破越发困难。因此人才的成长不光需要自身奋斗,也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要以科技人才的自身成长规律为参考,制定有科学性、持续性和可行性的激励政策,积极制定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长远计划,给予科技人才自由发挥和施展的空间,并为其提供坚实的生活保障。

(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

2017年,辽宁省推动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坚持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为第一标准。几年来,参加该系列评审人员不断增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辽宁省通过人才评价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倡导科技创新导向风气的典型案例。应以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评审的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对科技创新创业人员的评价及能力认可,形成公平、公正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对人才的选拔、使用、晋升和利益分配等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环境,逐步去除论资排辈、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等因素对科技人才的影响和约束,营造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很多“非物质”因素在人才选择地区时的参考价值和权重不断攀升。辽宁“软环境”吸引人才优势明显,却未在辽宁招才引才的过程中得到重视,往往是更注重薪资待遇,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软件”,使辽宁的环境优势没有完整呈现。因此,在吸引人才过程中,辽宁应该凸显出地方魅力,将“软环境”宣传上升到与“硬环境”一样的高度,让人才感受到在辽宁工作、创业、生活的幸福感,激发人才到辽宁创新创业的欲望。要对来到辽宁的人才进行关怀,形成辽宁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打造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求贤若渴的社会氛围,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吸引、用好科技人才,为辽宁助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辽宁省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