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课程实效性提升路径剖析

2023-07-10边宝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摘 要】当前,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育儿、培训机构普遍开设美术教学课程,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开展美术相关内容的课程教学和启蒙既符合个体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性要求,也满足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期待和需求。但是,在现阶段学前教育环节的美术相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存在一部分与教育原理相悖与认知培养规律相异化的内容,加之学前教育相关从业人员层次、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实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学人员,明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及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逐步提升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育儿实效,成为学前教育日常教育改革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6;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213—03

学前教育的开展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龄前儿童由于其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的成长尚不完全,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开发处于萌芽阶段,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尚未形成,故而,是否进行科学、高效地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几十年身体发育、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演变,所以学前教育的开展属于教育学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学前教育环节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有助于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欲,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促进自身身体机理的发育,除此之外,在激发其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理念萌芽的方面,美术课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所以,一部分幼儿家长针对美术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理念的引导,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学校、机构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和期待。

(一)符合个体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性要求

学龄前的幼儿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初步的发育和成长阶段,因此,对于其开展的日常教育引导行为基本上以基础性、启发性以及娱乐性的内容为主,具体而言,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环节除了要保证幼儿自身身体的正常发育之外,在审美意识、情感表达以及认知能力和智力开发等方面加以适当的引导,有助于其日后进入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和社会化发展阶段构成良好的心理建设,形成优良的意志品格。而美术,作为重要的课程教学的学科和审美、情感、认知培养的载体,具有十分明显的建设作用。

首先,针对婴幼儿开展的学前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其快速奠定审美理念的基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构成要素就是色彩、线条、图形等,这些要素本身就内涵创作者和欣赏者自身关于美的理解,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美学理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传播。其次,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婴幼儿自身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显著提升,学龄前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主要依靠五官的感官,具有表象化和具体化的特点,而美术中色彩的组成与线条的构成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而婴幼儿在进行填充和勾勒的过程中,将感知的外部世界进行了简易的意识加工和表达,技能激发其表达欲望也能锻炼其认知能力。最后,美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手脑眼共用,既是一种脑力行为又涵盖了肢体行为,这对于学龄前的婴幼儿而言,无非是进行头脑与肌体的双重锻炼。

(二)符合儿童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需求

随着家长群体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各个学段的学生家长包括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开始关注应试类科目之外的综合性素养提升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增加了对于婴幼儿开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学前美术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少儿美术培训额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百亿千亿的级别,与其他的少儿艺术类培训相比,少儿美术类所占份额接近80%且增速较快,除此之外,少儿美术培训的覆盖区域更为广泛,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省市一级地区还是县乡一级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市场容量。

从这一角度来看,开展学龄前儿童的配属课程教学符合婴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普遍要求,除此之外,依據国家所规定的素质教育基本的要求和“双减”政策的基本方向,学龄前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以符合发展的大趋势。

二、当前学前教育环节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现状

受制于人才培养缺口的现状以及家长、学校、机构教学理念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现阶段学前教育环节中的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开展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整体上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家长预期,但是在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水平就有所差异了。

美术课程区别于应试类学科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它更具专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绝大部分的幼儿教师进行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但是和应试类学科不同,美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笔法等在短期内学习所达到的水平高度有限,而幼儿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高度也就制约了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学前教育整体专业性的教学人才需求量和现有总量相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受制于人才总量短缺的影响,部分开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和机构的教师在进行日常分科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一人身兼多职,这对于美术课程教学而言进一步加剧了其教学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和教学水平差异性的状况。

而专业教学人员的缺乏和教学人员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龄前幼儿对于审美理念的理解以及艺术、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也就面临瓶颈。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存在异化现象

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区别于大中小学的专业化美术课程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其肌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具备正常的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培养整体性的理念与目标。但是现阶段,开展学前教育的部分学校、机构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异化。

首先,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受制于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和美术行业发展特点的影响,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在选择对其子女进行美术教学时,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个体在未来升学、考试等环节的竞争力,同时降低其在文化课学习上的付出精力,甚至部分家长是出于虚荣心理而鼓励幼儿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违背认知、学习阶段规律的情况出现。

其次,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存在着一定重目的轻过程的情况。对于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言,学建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儿童自身循序渐进地进步比结果更重要,也就是说,儿童在各个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变化比完成简单的创作成果更能彰显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效。而当前部分开展学前教育的幼儿园以及培训机构包括学生家长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往往背道而驰。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一定不足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激发学龄前儿童认知欲望,调动其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积极性是基本目标,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幼儿阶段认知特点和知识的接受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无差别的灌输方法和形式化的技能训练内容,缺乏实效性。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审美理念的传递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包括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内的众多教学主体,习惯于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去告诉学龄前儿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方式符合审美取向,缺乏循序渐进式的启发和引导,未充分给予少年儿童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如此,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自我的思考意识和探索兴趣无法充分被激发。

其次,在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学习和训练内容形式化的问题。受制于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较多和班级容量较大的限制,许多幼儿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每一个个体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细节化的点评,在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进行相关练习后,无法再占用精力和学时进行深层次解读,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内容泛泛化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在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技能的掌握和练习必须依靠家长的协助,而家长缺乏充裕的时间和相关能力,取而代为之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学前教育环节美术教学的改革路径

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首先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以现实发展和教育规律为依托,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践行科学的教学理念,最后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由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龄前儿童的潜力和活力。

(一)选拔、培养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

就当前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基础的应试学科知识,以及浅显化的自然、人文知识是其擅长的教学内容,而美术、音乐一类的艺术类教学内容对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因此,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进行美术相关内容的学习,还是幼儿教师开展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提升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选拔和培养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关键。

首先,在幼儿教师的聘用和选拔上,要注重美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选拔以及美术艺术技能的考察,按照“一专多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原则对潜在的幼儿教师人才进行针对性、专业化的了解。其次,为现有的幼儿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继续培养,现有的幼儿教师具有多年的带教经验,相当一部分个体也具备简单的美术技能的功底和一定美术教学的经验,对其进行继续培养更具效率,所以,定期、系统的美术素养的培训和交流十分必要。

除此之外,逐步提升具有高水平美术技能和美学素养的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和自我价值的获得感,也是选拔、培养幼儿美术教师的重要途径,薪资待遇和自我价值获得感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幼儿美术教师带教、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践行科学的教学理念

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科学的教学理念的建构,在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回答了幼儿美术教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对于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这两个主体而言,双方都需要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认知方面的转变,但重点是在家长一方。从现实教育环境出发来看,在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具有明显的强势地位,在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家长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建议往往对教学的方向、内容和目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家长并非学前教育和美术的专业性从业人员,故而其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认知方向极易产生偏差。所以,通过家长与幼儿园、培养机构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现代化、普遍性的信息传播、文化传播手段,进行幼儿认知规律、学习规律以及幼儿大脑、心理知识的普及,促进幼儿家长进一步认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逐步淡化功利化的教学目标倾向和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理念倾向,为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效的提升消除潜在的限制性因素。

(三)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了幼儿认知、审美的发展方向,因此不能懈怠。

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认知发展的水平出发,更加具备直观性、生动性和现实性,并在个体学习、成长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内容难度循序渐进式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和审美的启蒙。而幼儿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幼儿自身对于美术课程或美术艺术的兴趣角度和探索角度出发,增加其趣味性和启发性,最终通过美术内容的学习获取更多的愉悦感和对于世界认识的自信心。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灌输式教学所带来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肌体、心理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四、结语

由于教育培养理念的转变和现实因素的推动,学前教育对于学龄前的幼儿以及其自身家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美术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日益为幼儿家长所关注,而课程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是各个机构、学校必须经历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赵军生.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2]张燕子.“全实践”理念下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探究——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4).

[3]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手工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SZX195)。

作者简介:边宝丽(1974—),女,汉族,陕西兴平人,艺术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