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价值逻辑与优化路径

2023-07-10陈星旭舒柏钧李美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陈星旭 舒柏钧 李美奇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企图通过一定的探索与尝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但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部分城乡结合地,音乐教育的发展仍旧有待进一步激发其活力与发展空间。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分析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价值逻辑以及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阐释音乐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多措并举,进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音乐教育;优化路径;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56—03

乡村振兴概念本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随后,国家不断出台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从不同角度阐释和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因地制宜与全面振兴更是其中的基本内容。当前,从不同角度探索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与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乡村振兴能够激发村民作为主体的发展意识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等。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在更早时间便已进行,学界简称为“艺术乡建”,艺术乡建也是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不仅有艺术家入驻,艺术作品创作和艺术项目打造,更需要艺术教育的介入与拓展。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音乐教育则是乡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然在乡村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乡村地区学生通过艺术知识学习,提升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促进一定地域内人们的审美观念,延长农特产品或其他经济增长方式的附加值,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一、审美拓展: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艺术介入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经济、文化、信息差距较大,教育资源落后的乡村地区,在教学环境上远不如城镇的发展。特别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中,学生更是缺少零距离观察和接触文艺产品的机会,而即使是稍具备硬件条件的乡村学校,也常因缺少专业教师,让艺术课程成了“竹篮子”[2]。在当下一段时间内,音乐教育的艺术介入较为注重广大农村地区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广大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诸多客观真实的现实困境,尤其最为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村民的生产生活观念与教育观念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需要不断注重文化艺术的特有价值。音乐本就是线性流动的声音符号,只有通过某些平台或方式进行呈现。教育教学虽是重要的方式与手段,但在现阶段应用中同样存在着不充分、不具体的现象。音乐教育重视乡村,引进青年音乐教师,从人才角度改善教学的环境与质量,更为注重立德树人与审美拓展相结合。

(一)立德树人与审美拓展

音乐教育同样重视立德树人,而音乐教育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更要承担起观念塑造、价值引领与审美提升的作用,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落后局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立德树人要与艺术教育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即培养起全面而综合发展的人,促进乡村地区和社会的发展。就立德树人的角度而言,学校的音乐教育是面对一定数量的适龄儿童所开展的公平性教育,依托音乐非线性的流动符号,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独特的情感及完成共情或顿悟,实现思维上艺术感知能力的理解与提升。而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则是审美拓展,是培养相关人才需要思考的内容。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培养起能够传承、保护与传播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新人才,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具有多重现实意义,不仅将立德树人的观念或目标进一步实现,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审美拓展,进而连接起不同参与主体与参与内容的广阔发展,在真善美的持续影响下。激发村民主体参与意识,带动广大农村地区良性发展。

(二)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当下,教育逐渐要具有温度,而越要有温度就越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更为丰富的互动内容,拓展教育的内容边界。教育注重通过知识传授,培养起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这里既有判断力、选择力以及其他相关的学术能力。艺术教育不仅要有对艺术的思考,更要具有情感表达和理解的方法学习。以艺术为媒介和载体的情感表达,在方法上则更为多元。电影中的各种蒙太奇,钢琴演奏中的各种指法、技法等均是运用不同的手段在表达情感。同样,音乐教育则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人的情感如何通过音乐进行表达和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心理素质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学生能够通过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的完整人格。乡村振兴的广泛开展与持续引领,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情怀的学生逐渐参与到家乡的实际发展中,应用所学所思,改变学生个人命运、家庭命运和社会发展有机联动,形成相应的闭环,进而实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互相发展的探索与尝试。从音乐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审美拓展来看,音乐教育对乡村地区立德树人、审美拓展、能力培养以及与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音乐教育对人的作用是介入乡村振兴的外显动力,而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审美等是其内生动力,只用内生动力与外显动力不断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艺术创生: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或乡村振兴,就需要进行艺术创生,艺术创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推进与努力。乡村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需要不断地挖掘整理,借助主体与村民主体的配合推动,社会企业与相关产业不断支持,才能够不断促进艺术创生的广阔发展。而在艺术创生的过程中,音乐往往较难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带动村民的收入增长,艺术创生的内容动力呈现出一定的不足,乡村振兴尤其在当下,更为注重村民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定导向。因此,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人们的关注度可能相比较则较低,操作难度则较大。乡村振兴同样具有相应的制约因素,需要各方进行反思与总结,探索出新的路径与方法,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则较为集中地表现为,教育设备更新与受众人群不成比例,村民素养较低与资源匮乏互相影响,进而导致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制约。

(一)教育设备更新与受众人群不成比例

广大乡村地区的教育事业逐渐更为重视学生的艺术培养,青年教师人才引进以及相关教学设备不断采购,以此提升艺术教学的内容与质量,单从教具、教师等角度进行探索与尝试,而并非全面进行内容方法探索等,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音乐教育需要学生主动。用行动去分享,去表现,去体验,而主动则是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自主、自发、积极地接受教育设备的更新确实是增强了学生的教学体验感,但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客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人口外流。音乐教育的受众群体本就不足,而在当下部分地区的教师引进与设备更新并不成比例。部分地区的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本就不够,甚至是自身能力有限,难以进行审美拓展。同时,音乐教育的环境氛围感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广大农村地区课外音乐教育更为薄弱,难与学校正常的学科教育相匹配,相补充,学生的学习结果难以得到检验。尽管设备更新,但环境、人口、受众的稀少导致其不成比例,难以协调发展。

(二)村民素养较低与资源匮乏互相影响

村民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和激发乡村创新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客观来讲,乡村中的大量村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文化艺术素养、政治素养、创新观念相对较低,加之表达能力不强,尤其在子女的发展中,对艺术的学习和培养程度关注不足。在这样的观念和影响下,艺术教育的学习呈现出一定的困难,学生和家长同样不重视,加之乡村地区存在着一定的资源匮乏,除教师数量与教学设备的短缺外,更为缺乏的是文化艺术资源的有效对接,文艺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乡村地区的学校缺少其他高校、企业、行业组织的介入,学生接触到的文化艺术内容与活动则更为缺少,这是能够介入的机会不足或多项资源缺乏的结果,村民素养较低与各种资源缺乏互相影响,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探索,音乐教育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并没有相应的选择权,只能任其自由式发展。由父母等村民群体影响,学生难以通过艺术教育得到发展,这也是制约着广大乡村地区艺术教育与音乐教育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三、多措并举: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中内容的边界与介入的方式逐渐被探索和创新,音乐教育的音乐同样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范畴,尤其不同的音乐所代表的符号观念与情感价值也不尽相同,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优化路径则一定需要多措并举,共同推进,从不同音乐内容赋能乡村振兴,要从教育体系完善与文化内容不断挖掘、品牌战略构建与民俗节庆活动打造等不同角度,互相联动,多措并举,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路径优化。

(一)教育体系完善与文化内容不断挖掘

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乡村振兴,要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不断考虑教育体系的完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数量、教学设备等不断进行充分考虑,要运用新方法、新视角,创新融合,搭建起完整的教育体系。音乐人才培养既要通过实践教学去提升音乐文化素养,也需要通过实践去提升艺术技能,激发乡村振兴当中的主体发展意识。同时,也应当思考音乐教育的群体是否可以进行拓展,从原本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逐渐转移到对一定地域内、一定范围内的村民教育以及当地特色的非遗传承人教育,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联合与合作,在完整的教育体系过程当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人群,将音乐教育的效益、作用与价值不断进行发挥。拓展内容边界要不断进行声音、图像、画面。乐谱,人文地理等全方面挖掘,从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普及和推广等,不断创新音乐教育所形成的相应成果,及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助推当地的实际发展。乡村文化振兴要坚定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系统挖掘、整理传统音乐文化,查寻、收集传统音乐文化的典故,保护传统音乐文化器具,留存乡土记忆,最大限度地對散落在历史烟尘中的乡土音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把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融入乡村振兴语境,助力乡村振兴[3]。

(二)品牌战略构建与民俗节庆活动打造

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与融入性,能够在相应的活动中起到氛围渲染与情绪表达、情感表达的作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文化艺术活动的介入,则需要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人群流量的增长。将音乐融入到地域性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当中,能够促进音乐的广泛发展,提升乡村或一定地域内的特色文化传播,借助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带动音乐发展,促进音乐教育的转型与升级,能够有利于塑造特色化的民族民俗音乐特色品牌,而一旦形成相应的品牌,则会联动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共同发展。通过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创新音乐教育的发展,能够广泛地带动大量村民参与其中,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让村民能够自主、自发、自觉地进行活动策划。音乐学习开展乡村振兴的各种活动,加之地域特色文化艺术内容,能够提升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的品质与格局,不断带动村民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

四、结语

乡村振兴需要各行各业不断努力,需要不断激发以村民为主体的参与意识,引导、鼓励、支持各行各业的参与与探索。以音乐教育介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但当下音乐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未来的优化路径与实际探索中,需要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地进行文化内容的挖掘,进而促进音乐教育的转型,扩大教育人群,引导和鼓励当地村民构建品牌,打造民族节庆活动,将音乐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其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以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郭雯慧,桑素萍.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2(3).

[2]张菡喆,彭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及创新之路[J].丝路视野,2021(13).

[3]查大林.乡村振兴视域下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2).

★通讯作者:李美奇

作者简介:陈星旭(1999—),男,汉族,吉林蛟河人,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21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与教学;舒柏钧(1998—),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21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单簧管教育与教学;通讯作者:李美奇(1999—),女,汉族,吉林人,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21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