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情优教”理念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2023-07-10俞婧雯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学

【摘 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情感既是基础,也是必要手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一的形体艺术教学,更多的是人类情感内源的留存和延续。“以情优教”理念的提出正是在于唤发师生内心的本土民族情感,回归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改变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逐渐丧失、口传身授的浅显、辅助教学手段不足这一系列现状,基于“以情优教”理念,通过情感诱发、以境生情、以情生情、情感调控、以舞动情的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强化教师的情感理论和实践能力,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优质化发展。

【关键词】“以情优教”;情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中圖分类号】G642;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50—03

引言

在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中,从蛮荒时代到当下的信息科技时代,人们始终以手舞足蹈的方式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情感的传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恋土的民族情结和文化心理折射,是主体化思维方式的表现,以及民族情感的归属。这也决定了民族民间舞蹈在代代相传的教育过程中,“情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心真实情感要素,引导学生寄情于舞,从本质上领悟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回归,让学生对舞蹈有自身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以此实现“以情优教”。

一、“以情优教”理念简述

这里提出的“以情优教”实则是情感教学理念的提炼。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情感被认为是人的一种社会性情绪的必然表现。基于这一理论来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现象则可以分为三种情感动态,一是基于人际关系层面的教师之间的双向情感互动;二是基于知识传授层面的信息传递情感;三是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源。将这些情感功能在教学中升华对最终的教学成效有显著的强化。一方面,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认知活动中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关系能有效协调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保障双方信息输送与接收的通畅。

二、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缺失现状

(一)原生态的逐渐丧失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各种民俗活动,如劳动、礼仪、节庆、狩猎等。在各个民族中,这些舞蹈伴随他们一生,从出生到成年、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产、战斗,直至病死埋葬,均蕴含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精神风貌。且最原始的姿态也不受约束、自由大度,具有很强的即兴感,其身体处于非常自然、平素的状态。简而言之,最初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单纯的情感释放或情绪宣泄方式,这从许多民族民间舞蹈的表达内容便可窥一斑,多为插科打诨,喜逗乐、少格局,内容浅显、直白、鲜活、朴实,而这也正是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的重要标志,它所反映的就是各民族的乡土生活。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态和风格也逐渐出现多个分类,如学院派民间舞蹈、舞台表演民族民间舞蹈等。这种次生态和衍生态对舞蹈本身来说原是一种进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却发现,部分学校或教师过分追求“雅”或“异”,使得原生态舞蹈被“涂脂抹粉”“画蛇添足”,如添加西方芭蕾舞元素、增设各种现代舞形态,失情失真。这真的具有艺术魅力吗?或者说,这还能叫民族民间舞蹈吗?学校与教师作为教育传承者,又是否能让学生领悟到什么叫本土文化魅力?什么叫民族性、文化性?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二)口传身授的浅显

与其他文化类学科不同,舞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口传身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这也是舞蹈教学长期以来的沿用的教育方式。但在漫长的运用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对口传身授的教育方式停留于浅显层面,并未深度落实,如只要动作到位就行,没有情感投入,没有律动,只有动作,没有情绪等。这种只求动作形式上的完成,而对情感表达的忽略可谓是舍本逐末,久而久之,学生的舞蹈学习也只会停留在僵化的动作模仿上,而没有深度的情感表达和神形合一的境界追求。学生机械化的动作重复不仅禁锢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想象,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舞蹈的情感感知力。

(三)辅助手段的不足

当今时代是多元文化时代,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加持下广泛传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影响。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淳朴的民族民间舞蹈多留存于一些少数民族,但他们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信息闭塞,很难将一些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即便有幸传播,但在多元文化的大肆涌入和时代浪潮的席卷下,又导致民族民间舞蹈很快被覆盖,鲜少得到关注。从这一层面来说,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理应自觉承担这一责任义务,在教育过程中以脉脉相传的形式,将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知晓,提高学生对民族情感的认同与感知,留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根源。

但反观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所采用的手段,基本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直观引导,其次为“采风”。“采风”是提高学生对原生态舞蹈直观感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时并未得到大力推广,一是部分教师认为浪费时间;二是在采风过程中,师生未抓住重点,只是走马观花看看风景、体验了一回风土人情,没有去专注原生态舞蹈的研究和情感领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仍然有很多舞蹈教师还未做好与时俱进的准备,如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没有将这些崭新的方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民间舞蹈以新的传播途径走入学生群体。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民间舞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授者,还需要自觉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以新的方式和手段确保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的留存、传承和传播,做好教育开辟者、创新者。也正因如此,这里提出“以情优教”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期从情感角度丰富学生的舞蹈感受,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

三、基于“以情优教”理念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施

“以情优教”并非单一寄托于精神和心灵上的情感释放去带动肢体动作,相反,肢体动作的恰当表现也能有效传达舞者情感。因此,在教学实施中还需要对二者做到双重培养,方能增添舞蹈的感染力和舞者的灵动性。

(一)情感诱发

诱发情感就是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爱与兴趣,以及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思和切身感受。一般所常用的情感诱发方式即采风,让学生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感受民间地方的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氛围。若条件受限无法实地采风,教师也可灵活运用当下各种新媒体信息技术,查找相关视频资料在课堂播放。以山东秧歌舞蹈教学为例,又或是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齐鲁文化探讨活动,了解齐鲁文化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刚健有为的创造精神、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等,从精神上升到对山东秧歌的审美认知,或风韵无限、或古朴粗犷、或气势磅礴,与民俗民情融为一体,从而完成情感诱发。

(二)以境生情

以境生情就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舞蹈环境,实现情境交融。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空间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去引导或创造情境。如何在道具有限、空间局限的条件下“创造”情境呢?笔者认为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即唤醒学生的日常生活感知与记忆,这一点可借鉴舞蹈艺术家的孔雀舞表演,之所以能将孔雀形象表演得出神入化,一方面在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对孔雀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将其融入舞蹈;另一方面则不止于孔雀外形的模仿,更多的在于心底情愫的流露,代入视角,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孔雀。譬如在教学鹰舞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记忆里基本都有鹰展翅飞翔的雄姿,教师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前往动物园或查找视频资料去观察鹰的眼神、飞起飞落的动作等,在情感上感知自己就是一只山鹰,置身于浩瀚蓝天的场景之中,升华视象感与情感体验。

(三)以情生情

以情生情是对学生的情感保护,以及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以自身积极、正面的情感去驱动和理解学生的情感,尤其在学生对舞蹈出现倦怠心理,教师一定要及时干预,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切勿过多指责,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的乐趣和成功,激发其正面情感作为标向,推动舞蹈学习动力。但是,以情动情也并非是一味地去褒奖,那么也会适得其反成为一种纵容,总的来说就是严中有情、情中有严,做到合理有度。此外,教师自身也需要时刻保持情感投入状态,以积极的正面情感去引导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状态,这也是以情优教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情绪是相互感染的,师生在双向沟通交流过程中,若教师自身情感都处于游离状态,那么学生的情感流露也会受到影响。

(四)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面临的学生是一个群体,在实施以情优教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导出情感,让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持续保有热情,以最好的情感状态投入学习,那么,教师就需要具备情感调控的能力。但若以一对一的方式去诱发学生情感,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完成。譬如在表演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调位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以主角出现的机会。又或是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充当临时教师,以第二视角去看待其他同学的表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让原本严肃的课程教学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和传递活动。

(五)以舞动情

以舞动情即反向表达情感,通过外在肢体动作去激发内在情感。譬如呼吸节奏的急、缓、轻、慢,还有肢体动作的动律等,都属于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元素。如东方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的舞姿“三道弯”,其腰部运动成为人体表现力最强、感情最浓的部位,但不同地域的舞种所呈现出的情感状态却多有不同,譬如傣族舞的“三道弯”多让人有柔美之感;东北秧歌中的“三道弯”则颇显热情;朝鲜舞蹈的“三道弯”则显得沉稳含情。这都是身体与情感融合的艺术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舞种的练习也更能体会到不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背景,从而也能更准确地知晓要融入何种情感于舞蹈之中。

四、結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舞蹈教育者作为传承者之一,在传授舞蹈技艺和文化过程中,情感也是一项重要的培养内容,只有身体、精神、文化、情感达到多维统一,才称得上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完整传承,也才能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根源的不流失。

参考文献:

[1]薛一村子.情感的力量,舞蹈的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情感的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2]黄敏.浅析舞蹈编导的民族情感在民族舞蹈编创中的主导作用[J].散文百家,2018(9).

[3]杨梓.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尹雪薇.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5]赵亮.关于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方式刍议——以藏族舞蹈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

作者简介:俞婧雯(1991—),女,汉族,江苏人,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情感移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