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探析

2023-07-10郑文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传承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和爱好者进行互动。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和创新帶来了更多可能性。然而,“互联网+”传承模式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互联网+”传承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寻找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策略和应对措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传承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挑战与机遇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36—03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传承模式成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平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得以更广泛传播,参与者的互动性得到提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呈现出新的可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深入探索“互联网+”传承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和变革,成为了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背景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而著称。这一定义涵盖了我国数千年来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道德观念、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在我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园林艺术中的“山水相连”设计等,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另一个特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我国传统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家庭的稳定和和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家族观念、孝道伦理、尊师重道等价值观念在我国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整体的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的完美和修养的卓越。道家思想则注重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这些思想都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提升的关注。

(二)传承模式和挑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模式和挑战。传承模式涉及传统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方式和途径,包括口传、书写、教育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承模式得到了拓展和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人们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然而,传承中也面临着挑战,如信息过载、真实性审查、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寻找平衡点,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发展[2]。

传统的传承模式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师徒传承的方式。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家族、社区和学院等传统机构进行知识和技艺的传递。这种模式注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和面对面的传授,可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师徒之间的情感和信任。然而,这种传承模式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承范围有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的传承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工具。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无论是通过文字、图片还是视频等形式,都能够更加直观地传达。社交媒体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分享、互动和讨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互联网传承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信息过载是一个重要问题。互联网上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但其中也夹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使得人们很难辨别真假,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3]。真实性审查是互联网传承的另一个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但其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这就需要用户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并有权威的机构进行鉴定。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互联网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新的方式。在线教育平台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和资料。通过在线课堂、视频教学和互动讨论,学习者能够与专业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哲学思想、艺术形式还是音乐舞蹈,这些在线课程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深入理解[4]。

社交媒体成为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分享性质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迅速传播,并与更广泛的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创建专页、参与话题讨论或加入相关的社群,与其他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传播方式大大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推广带来了全新的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虚拟展览、虚拟博物馆等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饱含的历史情感。在线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使得远在他乡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能够通过网络得到保护和传承,并向更多人展示。这些创新的方式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加生动、多样化和有趣,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其中,进一步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的方式。

(二)创新互联网应用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度

创新的互联网应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和互动。互联网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学习资源[5]。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哲学思想、艺术形式还是音乐舞蹈,人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深入学习。在线课堂、视频教学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社交媒体和在线社群的兴起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经验和观点,与其他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开放的环境和分享机制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人们能够共同探讨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线社群也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聚集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虚拟现实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提供了全新的方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建筑、名胜古迹,甚至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演和活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参与度和吸引力。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与创新

互聯网平台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机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在创作领域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和多样性。互联网平台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和推广渠道。艺术家可以通过个人网站、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欣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超越时空的限制,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这种广泛的传播和互动性的特点,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互联网平台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创作和合作的平台。通过在线创作工具和平台,艺术家可以进行跨地域的合作,共同创作出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互联网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与观众和其他创作者互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想法。这种跨界合作和创新能够打破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的边界,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的内涵。

三、“互联网+”传承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互联网+”传承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传承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改变。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传承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以更广泛、更快捷的方式传播。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资源等工具,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和爱好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此外,互联网平台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在线平台,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和文化遗产得以更全面、精确地保存和传承。“互联网+”传承模式以其全球化的传播、参与的互动性和促进创新的特点,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具包容性、活力和影响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二)“互联网+”传承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传承模式虽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其中不乏低质量、虚假甚至误导性的信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准确、可靠的信息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标准,提供可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资源。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也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技术转化和适应的压力。需要不断跟进新的技术,掌握相关工具和平台,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加强信息审核与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互联网+”传承模式能够真正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互联网+”传承模式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互联网平台,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参与者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呈现出新的可能。然而,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引起关注和应对。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核心价值的同时,善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创新的传承模式。加强信息审核与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将“互联网+”传承模式发展成为有益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创新与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绽放出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郭宁宁.“互联网+”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1).

[2]杨果,吴增礼.“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本质要义、实践审视和联通路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3]李亚琴.“互联网+”视角下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11).

[4]成青.“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高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化,2020(6).

[5]吴玉芳,石巨文.“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思想政治工作课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2zsszsx118)。

作者简介:郑文芳(198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互联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