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2023-07-09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8期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器导联

朱 娜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起搏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救治该类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的不断改进,起搏器的功能和性能也更加地趋于成熟和完善,大大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1-2]。由于起搏器其植入数量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起搏器所诱发的负面效应也较多,其中以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极易引起患者栓塞与死亡,因而早期诊断心律失常对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3]。24 h 动态心电图(DCG)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具有较长的记录时间,能够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特点进行准确的识别,同时对患者心电图的相应变化情况予以详细的记录,可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救治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4-5]。文章通过开展对照研究,对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00 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起搏器的植入位置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纳入标准:(1)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为I-Ⅱ级;(2)患者年龄满足20-80 岁,且适应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手术;(3)不存在器质性的心脏结构性变化。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2)在治疗前的3 个月内做过临床冠脉介入治疗等。

1.2 方 法

(1)起搏器的植入:以螺旋型电极导线针对心室电极实施贯通,同时将翼状电极作为心极,促使双腔起搏器针对性的植入。对于研究组患者予以右心室的间隔起搏:以患者的右锁骨位置施以局部麻醉,由穿刺法将螺旋电极其对应导线缓慢地送至其右锁骨位置的下静脉,并将电极导线逐渐向三尖瓣位置靠近,逐步移动至右心室部位,随后将电极头部予以固定,随后与起搏测试设备对接,观察并统计起搏器对应阈值;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右心室位置心尖起搏:其植入方式同研究组患者,只是在右心室相应心尖位置将电机头部予以固定,随后与起搏测试设备对接,观察并记录起搏器对应阈值。

(2)心电图诊断:通过12 导联同步24 h 动态心图,选择采集模式为2+或3+通道,针对双腔起搏器所输出的心电图予以观察和定性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电图中不同导联相应Tp-Te 间期予以观察和记录;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其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相应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n(%)/±s]

组别性别(n)NYHA 心功能分级(n)例数(n)50 50男女研究组对照组χ2/t值P 值26 27 24 23 I 级25 26Ⅱ级25 24窦性心动过缓23 24病态窦房借综合症状15 13 0.040 0.841年龄(images/BZ_93_333_1199_354_1240.png±s,岁)55.2±5.8 55.6±5.4 0.357 0.722 0.040 0.841疾病类型(n)房室传导阻滞12 13 0.040 0.841

2.2 两组Tp-Te 间期比较

两组患者V2 导联对应Tp-Te 间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4 和V3 导联Tp-Te 间期研究组患者比之于对照组要明显偏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Tp-Te 间期比较(±s,ms)

表2 两组Tp-Te 间期比较(±s,m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 V2 导联105.6±9.2 106.2±8.6 0.451 0.654 V3 导联93.2±9.5 104.5±9.4 4.505 0.000 V4 导联85.4±9.6 97.2±9.8 4.644 0.000

2.3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对应室性早搏等指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在心动过速对应发生频率为(108.5±2.5)次/min,比对照组患者的(123.5±3.5)次/min 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血管类疾病相应发病人数逐年升高。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当满足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时,临床上常以起搏器植入的方式予以治疗,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和供氧状况,提升其生存质量。然而在携带起搏器过程中,极易诱发各类心律失常,这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6]。

3.1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在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其中以快速型的心律失常比较常见。当前很多研究认为,干扰信号、脉冲发生器本身或是起搏系统的感知异位心律等因素可引发起搏频率异常,从而诱发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7-9]。

有研究表明,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而患者年龄不同、治疗前的心功能差异以及患者情绪状态等因素与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10-11]。研究表明年龄、治疗前心功能以及负面情绪等因素可能会引发起搏器介导性相关心律失常。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认为高龄、治疗前LVEDD 在55 mm 以上、LVEF 低于50%以及伴有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12]。

3.2 起搏器特殊功能

起搏器具有房性期前收缩后的反应功能,在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当出现房性期前收缩现象时,随后出现长代偿间期,由此可能会与下一次的房性期前收缩共同作用而形成长短周期的现象,这将极易诱发心房纤颤[13]。植入起搏器后,其反应功能会在期前收缩对应长代偿间期中快速地给出反应,以快速的心房起搏来抵消这一长间期,这样有助于消除长短周期的现象来避免诱发心房纤颤。

心室安全起搏功能:通常在AV 间期相应双腔起搏器会出现交叉感知窗,此时对于落入到这一感知窗内的相应电信号将会被感知,将会启动起搏器而发送心室的起搏脉冲。对于在心电图中较近距离的相应持续性的起搏脉冲,一般是将第1 个脉冲作为心房其起搏信号,随后的脉冲一般是心室安全的起搏信号。若感知到自身相应QRS 波群,导致发送的脉冲落入到心室其不应期,此时的脉冲将会变成无效的脉冲信号,通常不会引起异常情况[14]。

噪音的反转功能:如果发生快速的心房纤颤现象,QRS 波进入起搏器噪音相应采样期,将会被作为噪音干扰而触发起搏器相应感知不应期而进行重整。由此起搏器脉冲所发送的类似感知不良,而起搏脉冲发放无起搏心室,将会落入自身QRS 波的前、后或者其中。

3.3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心电图中V3 和V 4 导联相应Tp-Te 间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偏短,由此可以反映出右心室位置相应间隔起搏会对室壁复极产生影响,使其离散度下降。而右心室位置的心尖起搏能够促使激动传导得以延缓,同时在心室肌部位逐渐扩散,导致左右心室相应收缩节律有所差异,引发室内对应激动传导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心脏收缩表现出功能性障碍。而间隔起搏其激动传导的频率及速度要比心尖起搏更快,此时其心室相应收缩时间将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心室肌得以充分松弛及舒缓,促使心室肌能够正常的舒张。在临床上,开展24 h 动态的心电图监测对于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来说是最科学和有效的随访及监测手段,有助于医护人员获取关于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客观数据和资料。相关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起搏部位也会对心室肌相应跨复极其离散度产生影响,由此会诱发心律失常相应发生风险[15-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Ⅱ度窦房传导阻滞以及心动过速等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其心动过速的发生频率为(108.5±2.5)次/min,比对照组患者的(123.5±3.5)次/min 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两种起搏器植入方式均会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但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起搏标识功能,能够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实施较好的辨识,有助于诊断出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鉴别出心律失常等相关情况,另一方面对右心室间起搏Tp-Te 间期也能够较好地诊断和记录,这为临床上诊治心动过速等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右心室起搏器导联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功能初探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成人右心室血管瘤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