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裴岑纪功碑》对清代以来书家的影响

2023-07-08梁和瑄

艺术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篆隶用笔字形

□梁和瑄

《裴岑纪功碑》刻于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全称为《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与《任尚碑》《焕彩沟汉碑》《刘平国碑》三碑均属于西域东汉时期的碑刻。《裴岑纪功碑》备受重视,有大量的书家学者对其研究学习。

一、《裴岑纪功碑》简要概述

《裴岑纪功碑》又称“裴岑碑”“镇海碑”,刻于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 年)。此碑为不规则青条石,表面并未打磨平整,碑身的高度为142 cm,宽度为59.4 cm,原碑字数共60 字,一行10 字,共6 行,现已裂为数块,今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裴岑纪功碑》主要讲述了敦煌太守裴岑率三千郡兵击败匈奴呼衍王,刻此碑以铭功,但史书著述里并未对此战役有过记载,此碑的存在正好记录了历史遗缺事件,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不仅体现了书法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出其史料价值。

根据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明确记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 年)西路军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人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乡石人子台村发现此碑。由于当时此碑刚刚重新面世,加之地处偏远,无人捶拓,所以此碑字迹相对清晰,但随着清代金石之学逐渐兴盛,汉碑备受时人追捧,加之拓工技术粗糙,最终难以逃脱被捶拓破坏的命运。《裴岑纪功碑》的释文如下。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寿),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疢),蠲四郡之害,边竟(境)艾(乂、又)安,振威到此,立海(德)祠以表万世。

二、《裴岑纪功碑》艺术研究

《裴岑纪功碑》刻于东汉时期,此时隶书已十分成熟,加之篆书也还被少量运用,因此,该碑既有篆书的端庄和严谨,又有隶书的活泼和率逸,体现出在书法方面东汉是一个相对包容的时代。

到了清代,碑学逐渐走向鼎盛,对该碑的研究也被记录到著述和书论中,如清方朔谓此书“文笔叙事简古,字在篆隶之间,雄劲生辣,真有率三千人禽王俘众气象。”从中可以证实此碑是属于篆隶之间的风格特点。而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其“古茂雄深,得秦相笔意。”可以看出此碑夹杂着秦篆笔意,这更体现出此碑是篆隶相互融合的产物。

通过整拓图片(如图1)可以看出,《裴岑纪功碑》全篇布局疏朗整齐,竖有行,横有列,字距比行距略大,无界格,通篇章法和谐统一,拥有正大气象。在笔法方面,方圆结合最具特点,中锋用笔,起收笔处受隶书笔法影响,或藏或露,似方非方,并且有些字已经隐约出现了燕尾笔画,行笔方向富有变化,提按变化不大;在结体方面,承袭了秦篆的艺术风格,字形的结体偏长且匀称,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此碑又重心偏低且横平竖直,这是隶书的结体特征,整体呈现出一种“篆隶杂糅”的艺术风格。

图1

三、清代书家对《裴岑纪功碑》的学习借鉴

乾嘉时期,在金石之学盛行影响下碑学也逐渐走向兴盛,而帖学则日渐式微,正如康有为所云:“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所以各书家学者都大力寻碑访碑,希望在金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书法学习和创作提供新的思路,而这一阶段的书法艺术正是创新求变的时期。从《裴岑纪功碑》的用笔、结字和章法都可以看出其篆隶杂糅的艺术风格,而这也成为书法艺术创新求变的突破口。

临摹取法《裴岑纪功碑》的清代书家有黄易、伊秉绶、魏戫、赵叔孺、饶宗颐等人,现在以他们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黄易与《裴岑纪功碑》

黄易(1744—1802),浙江钱塘人,字大易,号小松、秋盦等。他精通古文、诗词,又钟情于金石之学,与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和王昶并称“金石五家”。此外,他还对书法、篆刻极其喜爱,书法尤擅篆隶。

目前所见的黄易临摹作品有两件,其中一件为无锡博物馆所藏临本,另一件为故宫博物院所藏临本。

通过对比发现,在用笔上,第一件作品隶楷笔法居多,用笔短促,笔画较粗,提按变化明显,线条变化丰富,注重书写时的趣味性,还增加了古拙质朴的厚重感;而第二件作品则以篆书笔法为主,中锋行笔,偶有侧锋,但笔力较弱,线条相对单薄,提按变化不大,略显单调,可以看出此阶段黄易在临摹时还没有去寻求变化,更倾向于篆书的笔法特征。在字形结构上,两件作品都还是遵循原碑的字形结构,并对部分偏旁部首加以简化,但第一件作品字形偏方,除了篆隶杂糅,楷意也显露出来,“艾”字已经出现标准楷书化的笔画与结字;而第二件作品字形偏长,一些笔画略带有弧度,饱有篆意,总体风格更倾向于原碑,但原碑在字形结构上仍保留一些隶书气息,而这件作品结字更多表现出篆意。

从作品整体来看,第一件作品竖有行横成列,界格呈正方,将原碑的章法和风格特点进行了继承和创新,笔画厚重,字形方正,通篇气息温和,总体上和谐统一,在敦厚老实的基础上,不失浪漫之趣;第二件作品则无界格,临摹时尽量还原原碑风貌,但由于线条单一,笔力略弱,所以整体看起来比较单调。

(二)伊秉绶与《裴岑纪功碑》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又由于生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故又称“伊汀州”,是清代碑学中代表书家之一,得益于碑学颇深,尤精篆隶,隶书雄伟古朴,兼有篆意,富有正大气象,所临摹汉碑数量众多。

目前所见临摹作品也是有两件,但章法布局不同,其中一件创作年代不详,另一件为癸亥立冬所作。

通过两件作品发现,从单字来看,在用笔上,第一件作品用笔浑厚,线条圆润,多以圆笔为主,横竖粗细几乎一致,无明显提按变化,稍显稚嫩;而第二件作品用笔老辣,线条苍茫浑厚,方圆兼备,横细竖粗彰显隶书特点,行笔中提按变化明显,十分成熟。在字形结构上,第一件作品字形规整,但整体比较拘谨,体势瘦长,没有太多变化;而第二件作品字形与前者相比富有变化,更生动自然,整体看上去磅礴大气。

从作品整体来看,伊秉绶的这两件临作与原碑瘦硬的风格不同,都属于方整厚重。但第一件作品由于线条比较圆润,又由于在宽度较窄的纸张里写大字,左右无边,所以整体的感觉稍显拘谨、稚嫩;而第二件作品在临摹时已经开始融入自己的个人理解,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线条苍茫浑厚,结体宽博大气,所以整体感觉是成熟、老辣。

(三)魏戫与《裴岑纪公碑》

魏戫(1860—1927),字铁珊,亦称铁三,号匏公、龙藏居士,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为举人,他工书法,能用《龙藏寺碑》作小楷,并尤其擅长魏碑,先取法《张猛龙碑》,再参以《瘗鹤铭》,后又上追汉隶,进而专心研究秦篆、周籀,在当时曾与碑派宗师李瑞清齐名。目前所见临摹此碑的作品只有一件,为甲寅四月所作。

从单字来看,首先原碑整体字形端庄平稳,大小统一,而魏戫在字形的大小、方扁上做了文章,在临摹第一行时还遵循原碑长方的字形,但从第二行开始则有一部分字形取扁平状,如“云”“人”“诛”等,而这体现了隶书化和楷书化的特点。其次,魏戫多以圆笔为主,用笔随意,在行笔过程中有明显的提按变化,除了一些篆隶笔法外,还出现了具有楷意的笔法特征,如“和”“诛”二字的竖画在收笔时出现了楷书竖钩的笔画,所以说魏戫在临摹学习时还是富有变化的,给端庄平稳的《裴岑纪功碑》带来了一些活泼的趣味。

从整体作品来看,魏戫在临摹此作时整体采用了原碑章法,都属于竖有行、横有列、无界格的章法特征,作品线条粗细也一致,但由于字形结构的变化,加之用笔比较随意灵动,导致作品比原碑更活泼率逸。

(四)赵叔孺与《裴岑纪功碑》

赵叔孺(1874—1945),原字献忱,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浙江鄞县生人。赵叔孺是个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皆通,书法取法赵孟頫、赵之谦,以学习赵孟頫时间最久,而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著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图2 作品为赵叔孺通临《裴岑纪功碑》。

图2

从单字来看,此临作以圆笔为主,转折处也以圆转居多,用笔精到含蓄,线条圆润饱满,字形结构整体偏方正,但又不像原碑那样四平八稳。“郡”“诛”“域”等字里的小“口”,都呈现出圆弧状,显得整个字的面貌十分敦厚、可爱。

从整体作品来看,赵叔孺以条幅形式通临此碑,所临作品与原碑的相似度十分高,字内笔画分布均匀,字形写法也高度一致,整体给人不激不厉的感觉,但《裴岑纪功碑》以瘦硬体现其神韵,而此作所临字形较小,但线条饱满,笔力内藏,结体丰腴,体现出敦厚、可爱之趣。这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求变的临摹方式是学好书法所具备的能力之一。

(五)饶宗颐与《裴岑纪功碑》

饶宗颐(1917—2018),字固庵,号选堂,广东省潮安县生人,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也是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图3 为饶宗颐2009 年临《裴岑纪功碑》。

图3

从单字来看,此临作与伊秉绶癸亥立冬所临本有相似之处,用笔都属于方圆兼备,苍茫浑厚,在行笔过程中也有明显的提按变化;但在字形结构中伊秉绶偏于平正,字势上取横势,而此作则具有一定的欹侧,字势上取纵势,字内线条的分布与走势也不是均匀和一致的,如“敦”“煌”“守”等字。

总的来看,在饶宗颐先生笔下,《裴岑纪功碑》整体给人一种既浑厚又率逸的感觉,二者并不冲突,气息十分和谐流畅。苍茫浑厚的线条和具有趣味性的结体,还有作品的落款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可以看出饶宗颐先生在晚年还在进行不断临摹学习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裴岑纪功碑》对清代以来书家的书法艺术影响深远,在碑学浪潮的历史背景下,“求变”成为清代书法家们极其重要的创新突破口,而“篆隶杂糅”的书法风格还需后人继续深入学习与研究。

猜你喜欢

篆隶用笔字形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傅山《杂记》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