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木雕刻的文化意蕴及传承探究

2023-07-08杨欣佳张玉花

艺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桃木工艺品雕刻

□ 杨欣佳 张玉花

中国的木雕艺术历史悠久,而桃木雕刻作为木雕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桃木雕刻的起源、技法、题材以及文化寓意几个方面,对桃木雕刻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如何对桃木雕刻文化进行发展创新,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桃木雕刻文化。

一、桃木雕刻的历史起源

“阳刚之木,五木之精”,史书上曾记载:桃木乃仙木,有镇宅、辟邪、纳福之神功,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在我国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在众多树木中唯独对桃木情有独钟,是因为相信桃木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如《淮南子》中有“羿射九日,死于桃棓,成为宗布”的传说。在《山海经》中也曾经记载过东海的度朔山上住着很多妖魔鬼怪,山上还有一株大桃树,树枝蟠曲三千里远,有处树枝弯到地上,像大门一样,门口由神荼、郁垒两兄弟看守,但凡这里的鬼怪走出过大门想出来作恶,神荼、郁垒两兄弟就捉住恶鬼,用桃枝毙之。于是民间就会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雕刻出两兄弟的样貌或者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置于自家门口,用来祈福灭祸,避邪驱害,这种桃木板后来被叫作“桃符”。

二、桃木雕刻的工艺手法

桃木木质细腻,性甘甜,枝干短小弯曲,与其他树木相比树胶较多,易生桃胶,所以桃木材料多节疤,不易取材。为了去除桃木的树胶,防虫蛀变形,在雕刻之前需要把选好的桃木原料浸泡在水中,待其完全泡透后放在加入了氢氧化钠的水中,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到四五个小时,结束后立即浸泡清水,直到桃木不再吸水,再把泡好的桃木原料取出来放在阴凉没有风的地方,自然风干掉部分水分,让桃木基本定形,最后再把晾干的桃木原料加固捆绑成捆进行人工烘干。经过这样处理程序才能保证桃木的色彩饱满,不易变形开裂并不被虫蛀。

处理好的桃木将会进行打胚和各种程度的雕刻,根据对古代雕刻的总结,可以将雕刻技术分为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雕刻师可结合不同题材,将各种雕刻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雕刻结束后,雕刻师会根据作品的需要,对雕刻好的桃木用不同粗细的木工砂纸搓磨,最后再进行着光上色、上漆打蜡等,使作品圆润、光滑。

三、桃木雕刻的文化意蕴

桃木雕刻作品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工艺品、饰品、日用品、摆件、挂饰等,作品上面雕刻的图案纹样既起到了装饰作用,也能够表达人们心灵的寄托。桃木雕刻的题材大多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寓意的事物,在植物中取材最多的有梅花、佛手、灵芝、葫芦等;在动物中选择最多的则是龙、凤、麒麟、貔貅、喜鹊、蝙蝠等;在人物题材里则更多选择神话中那些能给人带来好运的神仙,如福星、禄星、寿星、弥勒佛、财神等。

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兽,龙和凤一起出现是喜庆的征兆,代表“龙凤呈祥”,表达出夫妻和睦、婚姻美满、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如图1)。

蝙蝠的纹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是常见,因“蝠”与“福”字谐音,所以蝙蝠常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用与“福”字谐音的蝙蝠图纹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福星高照、天赐福缘、福从天降之类的美好含义。用桃木雕刻五只蝙蝠的图案表示“五福临门”的寓意(如图2)。

图1 作品《龙凤呈祥》

图2 作品《五福临门》

帆船象征着“一帆风顺”,龙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寓意万事顺利,畅通无阻,表达人们希望生活顺风顺水,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祝愿。(如图3)。

图3 作品《一帆风顺》

“斧”谐音“福”。雕刻一把斧头代表“一斧压百祸”也就是“一福压百祸”,剑则代表“一剑保平安”。桃木剑也是中国道教的一种法器。桃木斧头和桃木剑在民间都有着去除灾祸、保佑家宅平安的寓意(如图4)。

儒家把灵芝菌盖上的一轮轮云状环形纹称为“庆云”,是祥瑞的象征。用桃木雕刻如意头呈灵芝或祥云形状,寓意着吉祥如意、好事连连(如图5)。

图4 桃木斧头和桃木剑

图5 桃木如意

福星、禄星、寿星是民间信仰掌管降福施祥、功名利禄和寿命的三位神仙,用桃木雕刻三位神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幸福美满、平安喜乐的美好祝愿(如图6)。

图6 作品《福禄寿》

四、桃木雕刻的SWOT分析

运用SWOT 分析法对桃木雕刻产业进行分析,对目前存在的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总结如下。

S:桃木雕刻工艺品造型精美,寓意美好,而且桃木自古就有避邪、保平安的说法,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折桃木枝或者使用桃木辟邪的传统习俗。此外,还有很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大大提升了桃木雕刻工艺品的附加值。

W:桃木不宜成材,相较于其他木材制作工艺品过程相对复杂,耗费成本较大,产品相对局限,大多只能制作较小型的工艺品,很少制作大型家具。因生产制作成本较高,所以产品价格也相对较高。

O: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掀起了一波“国潮”,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新媒体社交平台兴起,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可以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面向更多的消费者推广宣传桃木雕刻文化。

T: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受各种艺术风格的冲击,各种潮流玩具、现代化的多功能装饰品层出不穷,这对传统的桃木雕刻工艺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五、桃木雕刻的现代发展途径探究

(一)桃木雕刻原料的选择

山东省肥城市位于泰山西麓,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桃树种植园,其种植桃树的历史已经超过千年,这里具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以及人文地理优势,并且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桃木产品产业链。因此,各地桃木雕刻相关企业可以联系当地农户去桃园进行原材料收购,政府可给予政策、资源上的扶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题材和表现内容的更新

发展桃木雕刻产业首先要在产品的内容和题材上进行创新优化。发展桃木雕刻文化可以因地制宜,从当地知名度较高的文化符号入手打造桃木雕刻文化品牌进行创作,使桃木雕刻作品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或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摆放在当地博物馆、旅游景点的展厅进行售卖。

桃木雕刻者需要提升对新时代热点题材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让桃木雕刻工艺品更加年轻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将传统的雕刻内容题材在造型上进行卡通化处理,开发桃木雕刻系列盲盒,设计不同风格的桃木雕刻工艺品等。

(三)创作人才和工艺的提升

传统的桃木雕刻作品主要依靠雕刻者手工雕刻,通过师徒形式传承工艺技法,学生出徒需花费数年时间,这种生产方式对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在桃木雕刻加工中引入数控技术,并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数控精密木雕加工来辅助数控雕刻,能使雕刻的细节更精致,操作更准确,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适合规模化量产,大幅度节约了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企业可以聘用艺术专业人才,发挥其艺术专业优势,提高产品的价值。企业也可以与高校寻求合作,成立桃木雕刻实习实训基地,为掌握理论知识的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在向高校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的同时吸收专业人才,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过度商业化容易让桃木雕刻作品失去传统工艺的特色,企业可聘请老一辈的桃木雕刻手工艺人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这样既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发展和延续,也可以保障在商业化、规模化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味道。

(四)宣传推广的多样化

产品除了依靠自身的品质吸引消费者,还需要有好的宣传平台。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网络共享平台化逐渐体现出强大的优势,让文化宣传更快捷、便利、有效,让交流共享信息可以脱离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企业可以制订桃木雕刻产品的新媒体推广策略,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制作桃木文化小短片,在讲述文化故事的同时引入桃木雕刻工艺品,并发布到短视频平台引流;充分发挥网购平台的优势,在网购平台对工艺品进行售卖。桃木雕刻企业还可以参加当地的工艺品展销会,推动桃木雕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桃木雕刻文化与其他类型产品在文化、技术方面的交流,向社会全方位展现桃木雕刻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用互联网的力量让桃木雕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桃木文化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如何面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靠市场传承文化,这是需要新时代的人们长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桃木工艺品雕刻
艺术工艺品欣赏
报恩陶家村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On art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雕刻时光
卧佛
巧取桃木钥匙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