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07-08石红
石 红
(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癌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治疗早期胃癌的新手段,患者对该手术通常缺乏认知,加之其易受病情刺激的影响,导致其易出现强烈的手术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康复。做好此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1]。常规护理只注重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而缺乏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重视。触摸疗法是在中西医结合理论下,采用按摩、抚触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紧张后放松的训练方式。将两者联合使用可取得不错的护理干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我院胃肠外科2020 年3 月至2021 年9 月收治的72 例择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男17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3.46±5.26)岁;胃癌发病部位:胃窦15 例,胃体13 例,幽门5 例,贲门3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54.26±5.47)岁;胃癌发病部位:胃窦17 例,胃体14 例,幽门4 例,贲门1 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及胃癌发病部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无内镜治疗禁忌;沟通无障碍;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病变范围较广者;上消化道急性穿孔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进行护理干预,方法是:成立干预小组及制定干预方案,查阅文献并结合早期胃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措施,在中医医生、外科医生和护士长的指导下制定干预方案。具体如下:(1)触摸疗法:实施前操作者需保持双手清洁、温暖,并向患者介绍操作过程,获取其同意后进行操作;保持环境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舒适体位。①肩部手法:操作者双手合拢,分别置于患者两侧肩部,以掌根作为着力点,按摩颈部肌肉组织,然后按摩背部,自上而下缓慢触摸患者的腰背部。按摩期间双手指腹需对肩井、肾俞等穴位进行按压。②头部按摩:协助患者仰卧,双手大拇指从患者前额中央部向两侧滑动,至耳后停止。③上肢按摩:协助患者仰卧,让其全身放松,握住其一侧上肢,从一端向另一端滑动,边滑动边轻按。按摩手部时,嘱患者手心向下,对其手指、手心及手背进行按摩,两侧交替进行。④下肢按摩:手法同上肢,在对足部进行按摩时,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按摩期间观察患者的反应,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调整操作手法和力度。每天治疗2 次,每次治疗30 min。(2)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实施前保持环境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舒适体位。在舒缓音乐的伴随下指导患者先从握拳开始使肌肉收缩5 ~10 s,然后放松。让其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并掌握相关技巧。随后依次对手臂、头颈部、躯干(肩、胸、腹、背)、双下肢、足部肌群进行收缩,然后放松,使肌肉一张一弛,循环进行,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每天治疗1 次,每次治疗30 min。连续治疗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围术期应激反应、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应激反应指标:比较两组入室前和入室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焦虑情绪: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价应激状态下的焦虑程度,共20 个条目,总分80 分,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疼痛程度,总分10 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的对比
观察组入室后的DBP、SBP 及HR 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的对比(±s)
注:*表示与入室前比较,P <0.05。
组别DBP(mmHg)SBP(mmHg)HR(次/分)入室前入室后入室前入室后入室前入室后观察组(n=36)83.42±10.2385.34±9.32*121.24±16.32123.25±10.23*78.23±5.3681.34±3.35*对照组(n=36)83.41±10.2189.67±8.12*121.36±16.19128.95±12.63*78.29±5.4084.01±4.69*t 值0.0042.0120.0300.8820.0452.661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
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 的V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疼痛初始术后2 h术后6 h观察组(n=36)6.23±1.034.21±1.063.06±0.52对照组(n=36)6.24±1.025.03±1.014.82±0.71 t 值0.0403.12711.488 P 值>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对比
观察组入室后和干预结束后的SAI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I 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SAI 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入室前入室后干预结束后观察组(n=36)57.65±4.23 60.23±2.35 58.24±3.06对照组(n=36)57.71±4.25 63.24±3.08 60.29±2.15 t 值0.0574.4633.149 P 值>0.05<0.05<0.05
3 讨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通过剥离病变部位治疗胃癌,具有体表无创口、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2]。由于患者对该手术通常缺乏认知,加之其易受病情刺激的影响,导致其易出现强烈的手术应激反应,从而可增加其术后疼痛,对其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护理只注重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而缺乏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重视。因此,探求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显得十分必要[3]。触摸疗法是触摸者通过皮肤接触将环境和自身的能量通过转换向患者传输,从而激发其体内的抑制系统,使其大脑分泌的脑啡肽通过循环系统传送至全身的干预方法。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逐渐地、有序地通过某种固定的程式使肌肉先紧张后放松的训练方法,可降低骨骼肌的紧张程度,从而促使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得到恢复[4-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虽然可有效治疗早期胃癌,但手术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损伤则会伴随炎症过程,导致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等致痛性物质,不仅会造成机体疼痛加重,同时可增加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6-7]。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 的V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入室后的DBP、SBP 及HR 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应用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患者的围术期可减轻应激反应及疼痛。究其原因如下: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通过神经机制发挥作用;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可刺激其大脑皮层- 丘脑下部- 边缘系统,降低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使其大量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可降低其骨骼肌的紧张程度,使其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对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提高[8-9]。另外,触摸疗法采用手法机械刺激作用于局部皮肤,能调节机体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平衡,从而改善细胞供氧,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有研究指出,触摸疗法可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放松全身,将注意力向其他刺激感受上转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和疼痛[10-11]。调查发现,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12]。SAI 量表是临床用于评价即刻或近期紧张、忧虑感受的工具,可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SAI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应用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患者的围术期可改善焦虑情绪。究其原因如下:皮肤作为机体最大的感受器,能将外界刺激传入中枢神经,促使神经冲动产生[13]。触摸疗法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皮肤的接触,同时也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肩部、头部及上下肢的抚触,可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脑啡肽、强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使神经信号传导至全身。另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末器官正常活动,使大脑活动减弱,并增强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从而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14-15]。
综上所述,触摸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疼痛,缓解其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