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栓塞及开颅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4 mm)的临床预后结果

2023-07-08李宏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开颅栓塞导管

李宏岩

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比较常见。该疾病是因为患者颅内动脉出现明显异常,导致脑血管瘤样突出,表现为瘤体被压迫,动脉发生痉挛等,临床发病率为3.6%~6.0%,还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单发颅内动脉瘤破裂,使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面临较高的病死率,也会对患者生存产生较大影响,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1]。临床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方法主要为栓塞介入术及开颅手术,本研究分析48 例颅内破裂小动脉瘤(≤4 mm)患者使用介入栓塞及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治疗的48 例颅内破裂小动脉瘤(≤4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12 例;年龄63~78 岁,平均年龄(67.45±3.52)岁;体重52~67 kg,平均体重(58.33±2.89)kg;Hunt-hess 分级:Ⅰ级10 例,Ⅱ级7 例,Ⅲ级4 例,Ⅳ级3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7.42±3.86)岁;体重51~67 kg,平均体重(58.31±2.90)kg;Hunt-hess 分级:Ⅰ级9 例,Ⅱ级8 例,Ⅲ级4 例,Ⅳ级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经CT 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动脉瘤进行定位。随后在头部经翼点入路,切口大小合适,并将硬膜剪开,能够沿着脑裂对动脉瘤分离,使用血管夹将其夹闭。在硬膜下增加引流管,逐渐对切口进行缝合,并在2 d 后将引流管拔除。

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全身麻醉后,在右侧腹股沟位置的股动脉进行Seldinger 穿刺,将6F 动脉鞘引导管置入到颈内动脉,需利用微导管进行微导管插入,并综合DSA 路径图使微导管能置入到动脉瘤。在栓塞处理中,Micro Plex 弹簧圈选择与动脉瘤的大小相似,并利用球囊加强对宽颈动脉的处理,在开栓塞期间也可以使用支架,且监测DAS,并给予有效的加压包扎,随后对血管缝合。完成手术治疗后3 d 可皮下注射5000 U 低分子肝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3.2 治疗前后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 使用NIHS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高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2]。使用MMSE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况,分值30 分,分数与患者精神状况呈正比。应用KP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分值100 分,分值与患者生存质量呈正比。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血栓、血管痉挛、动脉瘤出血及感染[3]。

1.3.4 影像学检查指标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瘤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其内容为入射角、AR、S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入射角、AR 及S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入射角、AR 及SR 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中颅内动脉瘤比较常见,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颅内动脉瘤是因为血管壁囊性突起引起,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视野模糊、头痛厉害、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还有患者因瘤体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临床症状,如果该病未积极治疗,将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影响[4]。从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导致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该疾病的影响因素较多。经相关报道研究发现,患者出现颅内破裂小动脉瘤后还容易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影响[5],临床需要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临床传统治疗主要为开颅手术,尽管该方法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该手术执行期间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手术面临较高风险,患者预后效果不佳[6]。开颅手术能够使患者脑血管痉挛减轻,但也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危害,使患者面临较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尤其是在患者的瘤体位置较浅、直径较小的情况下,手术操作中将面临较大难度,也可能因为手术操作空间受限而无法保证操作效果[7]。

如今,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提升,介入栓塞术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创伤小、微创及高精准特点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血管介入栓塞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比较新颖,治疗过程中利用弹簧圈能够填塞微小动脉瘤,也能避免血流影响导致局部形成血栓,瘤壁牢固性逐渐增强,在小动脉瘤治疗中价值较高,也能避免给周围脑组织带来的损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也会减少,临床实际安全性较高,患者手术治疗后也能更快恢复,且不易发生并发症。临床在进行操作时也要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微导管、弹簧圈优化选择,避免受到微导管张力的影响,操作中保证轻柔推送,在完成推送后回退导管,保证其张力逐渐降低,以免带来不良影响[8]。说明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较开颅手术更好,能够使患者预后改善,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安全性,充分体现出介入栓塞术的应用优势。相关研究分析[9],针对动脉瘤破裂,发现和入射角、AR 及SR 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的AR 数值较低,则说明患者的单涡流比较稳定,如果患者的AR数值较高,则说明涡流不稳定,且为低壁面切应力区域。经动脉瘤入射角的分析,也能更为详细地判断出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该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都能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断改善,但使用介入栓塞治疗能获得良好效果,能使动脉瘤破裂风险逐渐减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到,由于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如果单发颅内破裂为小动脉瘤体较小、较浅情况,且瘤内的血流速度较快,瘤壁较薄,则导致临床手术治疗中面对较大难度,操作过程中会给操作人员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10-12]。

在介入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介入治疗在颅内微小动脉瘤中被广泛应用,其特点又导致介入治疗难度较大,表现为动脉瘤比较微小,在动脉瘤内进行操作的空间比较狭小,因为导管、导丝或弹簧圈等都可能刺破动脉瘤壁[13,14]。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像普通的动脉瘤一样从微导丝至直接导入微导管,使其能够进入动脉瘤腔,在导管到位中较为困难。微小动脉瘤中的中宽颈动脉瘤比较多,还需要借助支架、球囊等,且需要结合实际给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如:为避免影响瘤壁,需要将微导管头端活动空间不断增加,保证破裂风险降低。一般情况下,微导管头端活动的位置最好处于瘤颈口,且微导管张力也要不断减少,确保动脉瘤壁张力逐渐分散。微导管塑性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3D-DSA 重建图像,分析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空间的关系,并对微导管做复杂塑性,这样能够使用微导丝逐渐推进微导管,也能保证头端自动进入到动脉颈内。研究分析,小动脉瘤内血流速度较大,弹簧圈填塞后也能使血流速度降低,逐渐发生动脉瘤闭塞[15]。且大动脉瘤内血流速度较慢,都可能发生动脉瘤闭塞等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KPS 评分及MMSE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入射角、AR 及SR 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颅内破裂小动脉瘤(≤4 mm)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逐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善患者精神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也有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开颅栓塞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