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传庭:一将死,一朝灭

2023-07-07张秦

金秋 2023年8期
关键词:明军李自成崇祯

◎文/张秦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社稷飘摇于风雨之中。

崇祯十五年正月,坐了三年冤枉牢的保定总督孙传庭获释,奉召于宫中文华殿,答剿贼安民之策。

与孙传庭同朝为官的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谏崇祯,他所说的话为《明史》对孙传庭的评价提供了最客观真实的注脚:“(孙)传庭所部皆良将劲兵,此陛下之家业也,须留以待缓急用。”在家天下的历史时期,“家业”等同“社稷之重”。换言之,孙传庭麾下所有,即为崇祯手中仅剩的王牌。

说到此,不得不提孙传庭之前的功勋。孙传庭生于军人世家,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与一般的读书人不同,他保持着军人后代的作风,精通骑射。

之后,他被任命为河南永城县的知县,之后又担任商丘知县。在这两任知县任上,他的政绩很突出:修筑水利工程;豁免苛捐杂税,均平朝廷加派;训练乡勇,整备防务,防范山东白莲教;救济本县灾民,以防他们加入白莲教。

作为一个知县,他基本上做到了最优,并且发现了根本性的问题:天灾是导致老百姓活不了的重要因素,可光是天灾,还不至于遍地都有老百姓造反,真正的问题在于官府不仅没有救济,还加强盘剥。

因治县有方,他被擢升入吏部任职,但此时正值魏忠贤权势滔天,他不想给魏忠贤献媚,果断地辞官回家。

虽然辞官在家,他却心忧天下。接下来数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地方勤王军哗变,后金(清朝的前身)屠掠晋北……他最终选择联络官场上的朋友,重新出山。

崇祯八年,孙传庭出任顺天府丞,次年,出任陕西巡抚。

陕西是明末农民军的发源地,陕西巡抚是全国最不好干的巡抚。上任前,崇祯接见了孙传庭。第一次谈工作,皇帝就很不愉快。孙传庭表示,陕西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四大边镇,负责陕西腹地的陕西巡抚手上没兵,希望皇上拨款给添些兵。崇祯自知国库空虚,一听要钱马上很不开心,但总不能让孙传庭当光杆司令,勉强给了孙传庭每年六万两的拨款,这笔钱能养三千兵,剩下的钱和兵,他让孙传庭自己想办法。

虽然钱没要来多少,但是孙传庭有了自主权,他提出的办法是“以秦兵卫秦地,即以秦饷养秦兵”。

陕西此时已经户口减半了,搜刮老百姓只能制造更多流寇。于是,他就清查被豪绅霸占的卫所土地,以此作为养军的本钱。此举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他靠这些财力支撑,增加了一万两千人的军队,暂时保住了陕西的安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洪承畴一起镇压农民起义时,孙传庭擒获“闯王”高迎祥,消灭十五股闯军,稳定了陕西的局面。“闯王”这个名号是不是听起来耳熟?高迎祥是明末起闯军的第三任领导人,当时的李自成不过是他手下的一员“闯将”。他死后,李自成才接任闯王。孙传庭生擒此人,可谓一战成名。

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再度入塞。十月,崇祯命洪承畴、孙传庭提兵五万入卫京师。十一月,孙传庭赶到京畿,他认为,明军和清军正面野战必败无疑,应该以坚守为主,以小规模的袭击牵制清军。

十二月,因名将卢象昇战死,崇祯命孙传庭和内阁首辅刘宇亮一起管辖各路援军。一支军队两个主将,岂能不出问题?很快孙传庭和刘宇亮就出现了矛盾。孙传庭不主张和清军决战,但他也不支持一味据城死守,认为应当不断做出牵制清军的动作,迫使其撤兵。而刘宇亮则是压根不想出兵,但是当崇祯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兵时,刘宇亮把责任全推到了孙传庭身上。

监军太监高起潜指挥的关宁兵马也同样按兵不动。孙传庭从来都不是好脾气,直接两头开撕。换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从皇帝到朝臣,都在指责孙传庭不敢和清军打仗,失陷州郡。

孙传庭心里窝火,不是他不敢出兵,实在是实力悬殊。那些不懂兵法的人,让他放弃坚城、正面迎战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清军退回塞外后,崇祯任命孙传庭当保定总督。孙传庭并不满意,他觉得有洪承畴的兵保卫京师就足够了,自己的兵马应返回陕西。可是皇帝固执己见。

孙传庭窝了一肚子火,结果病倒了,而且双耳失聪,上书请求告病回家。崇祯根本不相信孙传庭病了,多次派人去验证,得到的结果都是确实病了。后来崇祯一任性,直接认定前去察验的人和孙传庭是一伙的,一起拿问进京。他将孙传庭往天牢里一扔,一关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蝗灾肆虐,民不聊生;李自成做大,带着闯军攻城略地;驻守陕西的明军陆续在傅宗龙、汪乔年两个巡抚的错误指挥下被李自成大批歼灭收编。洪承畴兵败松锦后,崇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把孙传庭放了出来,让孙传庭出任三边总督,收拾烂摊子。

孙传庭上任之前,崇祯问他需要多少兵马钱粮。孙传庭根据三年前的经验,估计需要五千兵马,每年军饷二十五万,崇祯咬咬牙批准了。可到了陕西一看,孙传庭傻眼了,之前辛苦训练的陕兵为何都不见了?他赶紧给崇祯打报告,五千兵绝对不够用,非得要两万兵、一百万两军饷不可。结果兵和军饷都没要到,还惹得崇祯勃然大怒,觉得孙传庭得寸进尺。

孙传庭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尽自己所能去做出些变革。他首先处决了贺人龙。此人拥兵自重,遇上流贼却只懂得逃跑,先后害死了两任陕西总督。孙传庭要不把他正法,自己迟早要成为第三个。

孙传庭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整训新军。可还没等他整训好,崇祯又开始催促他赶快增援被李自成围困的开封。孙传庭解释说士卒新募,不堪用,崇祯怎么也听不进,孙传庭只得勉强出师。才到半路,开封已丢,孙传庭只好奔南阳落脚。

李自成奔南阳开战。孙传庭饱读兵书,凭借战术伏击李自成,大获全胜。明军追击三十余里,追上闯军。眼看闯军又是一场大败,李自成急中生智,扭转战局。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还有个因素很重要:士兵素质。

李自成军在河南纵横多年,队伍中老兵不少。老兵的优点之一就是在逆境下也能保持定而不乱。他立刻下令,尽弃军中所有金银,引诱明军。

这一下明军多为新兵的弱点暴露无遗。由于缺少作战经验,官军们以为敌人走得慌乱,金银都不要了。再加上关中连年饥荒,十室九敝,出身穷苦的明军见了满地的钱,眼都花了,纷纷争着捡钱。

李自成抓住这个机会,重整了队列,向明军发起了反冲锋。正巧闯军大将罗汝才率兵迂回到明军后方,两下合击,只顾着满地捡钱的明军猝不及防吃了大亏。左勷和总兵萧慎鼎首先率军逃跑,其它各部队纷纷效仿。闯军反败为胜,歼灭明军数千人。

天下起连绵大雨,孙传庭的大军粮车不继,士兵多采路边青柿充饥。因而此战被当地人称为“柿园之役”。

孙传庭愤怒不已,决定严惩带头临阵脱逃的左勷和萧慎鼎。萧慎鼎被斩首示众,但左勷却杀不得,因为他爹是左光先,出身榆林的将门世家。左光先是明末农民战争早期给李自成造成最大打击的将领,而且家财豪富,在官场上根基深厚。以大局为重的孙传庭让左光先赔两千匹战马补偿明军的损失。

然而,到这个时候,溃败已经没有办法逆转了。柿园之役让实力本就不强的明军元气大伤,孙传庭只能到处拉壮丁弥补损失,又大量制造各种大型兵器,花费非常大。

敌强我弱,占据固城守而不攻或许还有机会。但此刻,孙传庭面对三个问题,一是匮乏的军饷,二是士兵的消极殆战情绪,三是崇祯催命符一样催他出兵的圣旨。

他用老办法征兵饷,动了贵族的利益,陕西的官员缙绅纷纷上书给孙传庭穿小鞋。例如,他们说孙传庭搞落伍的车营,光花钱,没实际用处。实际上,孙传庭使用这种办法,是为了适应明军低下的水平。车营的作用不光是抵御敌人的骑兵,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军队圈住,给他们安全感,别让他们满地乱窜。如果不用车营,孙传庭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保证自己的兵在面对闯军骑兵冲锋时不掉头逃跑。

而崇祯呢?他本来就不信任孙传庭,见孙传庭这么长时间(才一年)都没有成效,大家又都说孙传庭养寇自重,于是在崇祯心里,孙传庭就是养寇自重,催战的命令下了一次又一次。

因此,孙传庭很清楚,自己唯有一战殉死,尽忠竭力,方能对天下有一个交代。

到了崇祯十六年七月,孙传庭已经陷入近乎绝望的状态:“吾固知战未必捷,然侥幸有万一功。大丈夫岂复能对狱吏乎!”他明知不可出战,但与其被崇祯逮回去坐大牢,还不如战死沙场。

八月初一,孙传庭统率十万大军出征。

才走到洛阳,明军的粮食供给已经岌岌可危,为大军供应粮饷的晋南地区因催逼严急,负责收粮的里长有自缢而死的,负责运粮的苦力有跳河自尽的。

在战役初期,孙传庭凭着自己饱读兵书,接连取得了一些胜利,闯军的嫡系大将谢君友都战死了。但战术上的胜利换来的是战略上的步入深潭。闯军退到了豫南地区之后,补给条件越来越好;明军的补给线却越来越长,从关中、晋南输送粮食,没有水路可用,一路翻山过河,非常困难。

孙传庭行军打仗非常小心谨慎,侦察也做得不错,但是他就算明知道闯军是诱敌深入,为了和闯军决战,也不得不深入河南。他明知道自己的补给线很脆弱,可是他没有任何办法去加强。

孙传庭麾下的明军当然不可能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需物资不够,当然是沿途劫掠百姓,闯军的脑袋没砍下多少,就砍老百姓的脑袋报功。

当年辞官在家时,孙传庭最痛恨的就是这样的官兵,可现在,他对手下根本不加约束。如果不让他们抢劫,没饭吃的士兵就一定哗变,那死的就是孙传庭本人。

如今的孙传庭,已经陷入癫狂状态。在攻占宝丰之后,他先是杀掉了所有俘虏,然后又杀掉了所有参与守城的老百姓。他手下将领在有闯军家属居住的唐县还进行了屠城。

在这样的局面下,闯军治下地区的情况变成了万众一心抗击孙传庭。

李自成将自己的主力集中在襄城,坚守不出。“筑小土城二十余座,每城门伏大炮,城前一二里处都挖了大坑和壕沟。

孙传庭完全无从下手。又接连下了六天大雨,道路泥泞,明军的补给送不上来,士卒怨声载道,很多人劝孙传庭打道回府。孙传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劝说他们跟着自己再打下一个县城抢粮食。然而孙传庭打下的郏县穷得叮当响,官军抢光全城,才找到二百多头牲畜,怎么可能够大军吃的。

就在这时,坏消息传来,闯军刘宗敏率轻骑长途奔袭,攻下了汝州和洛阳交界处的白沙,明军的粮道被切断了。士卒纷纷鼓噪,要求回陕西。孙传庭明白回陕西就是回天牢,但是军心如此,他只好采取折中方案,不管是要回陕西,还是要继续作战,都得先打败刘宗敏,打通粮道再说。

孙传庭留下河南兵留守郏县,自己率领陕西兵去攻打刘宗敏。

在河南兵看来,他们连着好几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孙传庭的主力部队撤走,把他们留在郏县面对李自成的主力,这和等死并无区别。河南兵哗变了,他们追在陕西兵的屁股后面跑,把陕西兵的队伍也搅乱了。李自成的大军追杀而来,饿了好几天的明军毫无斗志,狂奔逃窜。

明军死者四万,还有许多人直接投降了闯军。最后,孙传庭的十万大军只有四万残兵败将跟着他逃回潼关。

崇祯闻讯,勃然大怒,斥责孙传庭“轻进寡谋,督兵屡溃”,让他降职留用,戴罪立功。

跟催命似的催孙传庭进兵,打输了又说孙传庭“轻进寡谋”,自相矛盾到这个份上,实在不知让人如何评价。

然而,崇祯谴责孙传庭的圣旨还没到,闯军就已经追到潼关,孙传庭命令高杰和白广恩出战。然而,明军士兵的家属都在潼关城内,他们根本无心打仗,只想回关内保护自己的家眷,自然兵败如山倒。

看着洪水一样逃跑的士兵,孙传庭知道大势已去。此刻,他当初想报效国家的赤子丹心已在一次次的绝境中泯灭了,然而一代大将视死如归的精神依旧在躯壳中熊熊燃烧。明知必死,但孙传庭挥刀跃马、义无反顾地冲入闯军之中。

孙传庭光荣战死,享年51岁。他死后仅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一将死,一朝灭。可悲可叹!

猜你喜欢

明军李自成崇祯
明中后期对后金之情报活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移居明朝的朝鲜流民考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李自成的逆袭之路
被抹黑的明朝中日惨战
“能吏”的“魄力”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短暂的辉煌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
切好的牌还能变回去,猫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