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新闻记者“四力”积极做好舆论建构

2023-07-06段洁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四力新闻记者

段洁

摘要:融媒体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新闻记者的业务素养,重视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记者“四力”理念的价值与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结合当下的环境特点,提出新闻记者做好舆论建构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记者;“四力”;舆论建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讲话指出,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新闻工作者应该要在实践中提升脚力,在不断学习积累中提高眼力,在组织策划中提高脑力,在细致入微处提高笔力,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思想、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从而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能力。

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舆论引导亟待加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舆论生态、传播格局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比2021年12月增加了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使舆论环境更加难以控制,每个用户在网络上都拥有数个社交平台的账号,可以在任何平台上发声。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使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往往一个公共事件的发生,仅数分钟便可登上微博热搜榜、抖音热搜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时如果媒体或政府不能够正确地加以引导,便会使事件向着极端或不好的方向发展,进而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如今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的层出不穷,需要媒体和政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使舆情事件能够向有利于事件解决、利好的方向发展。

融媒体环境需要打造过硬的宣传队伍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壁垒逐渐消失,去中心化、互动性、开放性的增强,不但扩大了传播者和大众的表达和公开的空间,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对各种信息和意见的包容和传播,这就使得新媒体环境在给予舆论更多表达和曝光机会的同时,也给舆论引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普及,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权利,受众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随心所欲发表自己关于某个事件的看法。但是网络中的受众由于匿名性、分散性等的特点,使舆论监管的难度加大。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便捷性和快速性迫切需要媒体打造一支自身本领过硬的宣传队伍,在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响应。

做好党和政府耳目喉舌的新要求

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指出,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基于此,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应该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新闻记者要在报道策划中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并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闻记者要充实自己,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中学习和提升自我,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尤其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更要通过提升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来全方位丰富新闻报道的内涵和形式。只有不断学习充实,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才能为群众发好声。

增强脚力:扎根基层,体察民情,在实践中出真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广大记者要发扬好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把基层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学习历练的平台和难得的机会。这里强调的便是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脚力,只有真正走入群众中去,才能体察群众所思所想,使报道更有针对性和有用性。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首先要具备四处奔波,采写新闻的“脚力”。“跑新闻”是指记者要不惧辛苦,深入基层,辅之以体验式采访的形式,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得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写出有感情、有温度的新闻。其次,要坚持“到现场去”,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孤岛·夫妻·三十年》的这组照片,展现了“时代楷模”王继才和妻子三十年来守岛保卫祖国的动人画面,让观众为他们的无私和默默的付出而叹为观止。不过,这一系列照片的背后,却是新华通讯社的一名记者,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在跟踪报道王继才和妻子在孤岛上的工作。获奖作品极具震撼力的背后,需要有一个默默的记录者,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深入基层,多年如一日地寻找那些能够带来正能量的人和事。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事迹,带给受众心灵上的震撼,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舆论。

增强眼力:慧眼识新闻,及时发现舆情事件

所谓眼力,就是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记者的眼力,也就是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一个记者是否能够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准确地分辨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是衡量记者“眼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舆论工作的责任与使命提出,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坚决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眼力”绝非一朝一夕所练就的,增强“眼力”,首先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对事件的基本判断力。根据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挖掘新闻素材,寻找受众的关注点,并善于从小事件中总结反思,举一反三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其次,综合运用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都能够选择独家视角,发现新闻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写出题材新颖,能够对政府、对受众有价值的新闻报道。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突如其来的灾害使得群众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大象新闻以其地缘上的接近性,快速响应报道机制,发现灾难事件中的暖心故事,并进行专题性的报道,能够给群众带来一丝温暖。新闻记者的眼力不仅体现于此,更多的还有在重大事件之前的预见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和学习中逐渐增强。

增强脑力:科学设置议题,把握新闻报道时度效

脑力是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新闻记者的脑力即思维能力,是其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的综合反映。新闻工作者在确定新闻选题、收集好新闻素材以后,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做好新闻策划,科学设置议题,使新闻报道能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对重大事件设置议题时,从前期的酝酿策划到中期实施、再到后期的发布引流,都要做好精密的安排。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自2021年年初,新华社就推出了“我们的开箱vlog”,这一专题以《100件党史文物背后的故事》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展示、回顾建党一百多年来的光辉历史。从火神山医院设计手稿到湖南省十八洞村的扶贫手册,以时下最受欢迎的开箱Vlog的形式带用户回顾“红色百宝箱”中的党史文物,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亿。新华社充分考虑到建党百年事件的重大,从年初便开始进行策划,选取文物为切入点,引起受众思想上的共鸣。

增强笔力:终身学习,学思结合,提高业务水平

文章的写作能力是记者职业素质最基本的表现,在新形势下,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转变写作风格,提高写作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不断改善自己的文风,使自己的文章和作品能够被受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笔力也是新闻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将脑力、脚力、眼力融汇于笔力之中,呈现给受众一个完美的新闻作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能够从小处着眼,细致打磨报道的文字表述,准确对事件进行报道。当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仅需要文字功底扎实、语言精练、观众易懂,还需要对形式的创新,使受众能够在碎片化时代选择新闻作品阅读。第二十八届新闻奖获奖作品《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也是饱含了一股豪情。这篇报道的开头极具创意,以记者徒步穿过海底隧道,见证港珠澳大桥的辉煌作为开篇内容,将受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报道的开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这篇报道语言简洁,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了背景材料,并适时地插入了新闻人物的语言,渲染了现场气氛,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多媒体平台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抖音等新媒体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大V、博主等自媒体人的产生挤占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空间,主流媒体为了吸引流量抢占话语权也纷纷开通公众号、APP,试图创建新的媒体,但大众已经适应原有平台,头条新闻等APP的使用人数还是远低于微博抖音。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但是大多数主流媒体在进行融合转型时却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例如在微博上发表长篇新闻评论、公众号文章缺少编辑排版、评论转发缺乏互动等,如果传统主流媒体不及时转变思维,正确看待并了解新媒体,不能动态地整合新技术,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转型。

新媒体是当下最为热门且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但由于缺少“把关人”,容易出现内容抄袭、报道浅显、信息失实等缺陷。新闻记者要抓住自身媒体影响力大、客观真实、评论深入的优势,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信息传播途径,不能只限于报刊杂志,而要积极运用融媒体的方式,一采多编,让文字融合图片、视频、数据图表、音频形成视听一体的融媒体新闻。

精准定位,打造特色新闻媒体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逐渐被削弱,自媒体或个人的声音在不断增强,技术赋权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作和传播内容。技术赋权创造了一个扁平的对话空间,各区域、各阶层的民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使传统的主流媒介在日常的话语权受到了限制。

在大众传播时代,新闻媒体被誉为社会“瞭望塔”,肩负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弘扬主流价值观、建立社会共识等社会职能。传统媒体由于其自身在社会长期发展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权威和影响力,受众群体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不同的主流媒体在其自身的定位与受众范围上也存在着差异。在科技赋权时代,要更好地坚守舆论阵地,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打造属于自身媒体所特有的特征,并根据自己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发布个性化信息与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使之成为无可取代的专业资讯来源,提高用户的黏性。

内容为王,加强新闻把关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各大媒体都想要抢占头版头条,而在经历了媒体融合和变革之后,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传播速度上的缺陷变得更为突出。一些新闻记者为了抢占新闻的先机而陷入了盲目竞争,这种竞争和急功近利的背后,必然会以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反转新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媒体的肆意报道,内容缺乏深度挖掘。

全媒體时代,记者不仅要传达信息,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记者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任何新闻都要严格把关、深入一线积极求证,为大众提供权威、真实、客观、有意义的信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高”的这个优势。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就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力、深思熟虑的头脑和生动的文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所以,记者要不断提升“四力”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练好新闻舆论“十八般功夫”,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新闻媒体想要做好舆论建构,就必须结合当下融媒体环境的特点,精准定位自身媒体,坚持内容为王,重视受众体验,做好多平台的舆论引导,做好新时代的把关人。

参考文献:

[1]黄武.浅析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者增强“四力”的主要路径[J].记者观察,2018(24):18.

[2]董琳琳.新闻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不辱使命和担当[J].记者摇篮,2019,579(03):116-117.

[3]刘挺.新闻记者如何增强“四力”提高职业素养[J].记者摇篮,2020(09).

[4]吴倨伟.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5]滕锐,张平.“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的媒体建构路径研究[J].传媒,2021(20):94-96.

猜你喜欢

四力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