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视角下地域特色景观重建的探索

2023-07-06王倩

佛山陶瓷 2023年6期
关键词:景观文化

王倩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0023 )

1 前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城市到乡村,从生态环境到人文景观,都有着自己理想的宜居环境。农村景观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有意识的规划,而城市的高楼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破使城市人想逃离城市,期待归回田园慢节奏的农村生活。那么,如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乡土风貌、民族特色、人文景观等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城市发展底蕴、绿水青山环绕的现代宜居城市,并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提出推进城乡统一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有色金属矿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建设生态农村、营造特色景观提供了战略支持。

2 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生态景观的设计,应该围绕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而进行。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自然景观,同时利用好原生优势,进行提升改造,当中融入人文因素,使之形成层次丰富,底蕴深厚的综合性景观。由于农村生态景观构成要素多样,包含村落、道路、建筑、广场等生活要素,也包括农田,水渠、农用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还包含森林、山川、河流、水塘、湖泊等各种自然资源要素。生态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各要素的保护与平衡,真正在乡村建设中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在特色景观重建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2.1 对原有生态保护力不够

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转变生活方式进程中,因土地开发不合理、景观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乡村生态环境。有时为了短期利益,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污染,造成水土流失等。因此,不能仅仅只重视经济效益的发展,忽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要用科学合理、统筹协调发展的方式进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村一景,让人们看到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依旧村村有景,处处有花。

2.2 对人文景观元素挖掘不够

建设美丽乡村中,除了依靠乡村独有的特色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利用之外,还应当展现更多符合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乡村发展中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有一代建设者的奋斗印记、有对乡村一景一物的情怀记忆。以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为依托,增强景观设计的底蕴、人文性、艺术性,让历史见证传承与弘扬时代精神,更好的体现乡村新建设。

2.3 经营体系欠佳

乡村地域特色景观的重建,常依赖与地方财政支持,很多项目注重外表的粉饰,忽视了内在文化提升的重要性,同质化严重,不能很好将农村经济实力有效提升。无法依托项目产生可持续的经营性收益,导致景观改造完成后,后续运营、维护不能持续,做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由政府主导的改造与重建,缺乏市场化机制,无法将景观,文化等因素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没有科学合理的自身造血功能,也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长此以往,乡村景观就会呈现出与传统发展相违背的形式,制约地区各项基本实力的提升。

3 乡村背景下生态景观营造现状

本文以贵州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为例,通过寻访调研,探索在我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景观营造的成功经验。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 年3 月,贵州省共有6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共9 个地级行政区;50 个县、11 个自治县、10 个县级市、16 个市辖区、1 个特区,共88 个县级行政区;122 个乡、192 个民族乡、831 个镇、364个街道,共1509 个乡级行政区。贵州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美丽乡村的打造,大体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打造和人文景观营造等两种方式。

3.1 自然景观营造

目前在乡村背景下生态景观的营造,大多利用本地的优质自然景观进行打造,特别是自然村落等长期形成的特色景观。利用优质的自然景观,民族特色等,打造出独具魅力的乡村生态景观。

(1)贵州盘县妥乐村

依托百年古银杏群落打造的银杏之乡。妥乐古银杏村位于贵州省盘县石桥镇,距盘县新城红果25 公里的石桥镇妥乐村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村寨内有千年古银杏树1145 株,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汉,村寨总人口1713 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4%。2008 年10 月,妥乐村被批准为“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在2011 年“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30 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的评选结果中,盘县妥乐古银杏村高居榜首。妥乐以“双千”——千株千年古银杏和人树相依的和谐环境为其特点:

图1 贵州盘县妥乐村

图2 安顺天龙屯堡古镇

图3 贵阳偏坡布依村寨

图4 清镇红枫湖右二村

图5 清镇红枫湖右二村

图6 遵义花茂村

图7 遵义花茂村

图8 贵阳1958 文化创意园

图9 贵阳302 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

(2)安顺天龙屯堡古镇

源于明朝的屯堡文化是平坝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600 年的悠久历史,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屯堡保存着600 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 年前的文化因子。

屯堡建筑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有一段顺口溜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走入屯堡古镇,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宛如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

(3)贵阳偏坡布依村寨

依托有300 多年的历史,木质楼房、青石板巷,打造的“醉美偏坡”,2019 年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偏坡村生态优美,苍笼叠翠,古木繁翳,清幽奇秀,民族风韵悠长,堪称布依文化走廊。小镇里民居独具特色,依山而建,层叠而上,错落有致。“房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是偏坡村真实的写照。

(4)清镇红枫湖右二村

地处红枫湖镇西南面,三面环湖,一座质朴的小桥连接两岸。因村里的民居外墙基本以黄、红、蓝为主色,植入了“蒙德里安”艺术元素,被人们称为“蒙德里安”小镇。村里和周围一带有着贵州最大的苗圃基地——簸箩农场,这里种植了3000 亩的樱花,是平坝樱花面积的一半,每年3、4 月樱花季的时候,也一样繁花似锦,特别壮观。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村寨建筑,这里形成了近年来贵阳周边出名的网红打卡地。

3.2 人文景观营造

人文景观的营造,主要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于原生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多是由于当地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沉淀、传承而形成,更具有精神文化内涵与保护意义。在打造人文景观时,要特别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

(1)遵义花茂村

花茂原名荒茅田,又名花苗田。1955 年,当时人们认为"花苗"有对苗族歧视之意,故改名为"花茂",为繁花茂盛之意。2014 年4 月,遵义以开发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旅游为契机打造了花茂村,把新农村与旧土陶结合,传统工艺与新兴产业。“花茂-苟坝景区”和核心的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是贵州省100 个重点旅游景区、遵义市四大文化旅游园区之一。花茂村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建成土陶文化、土坝农耕文化、纸房造纸文化为一体的农旅文综合体。在花茂村,一边是白墙黛瓦的黔北民居式的住宅楼,一边是陶艺元素的街区。村路两旁、门前屋后、田间山坡都种上三角梅、李子树等花卉、果树,花茂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和旅游开发公司,统筹村里的旅游产业。2015 年06 月16 日,习近平来到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这里近年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连片的向日葵花开得正艳,习近平下车驻足欣赏。当地干部告诉总书记,伴随美丽乡村建设,山花繁茂的花茂村成了婚纱拍照地,不少附近的市民结婚都到这来。

(2)贵阳1958 文化创意园

园区由1958 年建造的贵阳龙洞堡生物制药厂(原土霉素工厂保留建筑)和新建同样风格的建筑组成。整个园区的开发本着对贵阳龙洞堡生物制药厂历史人文本源的尊重,力求将园区自然风光进行保留,并传承园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一方纯粹人文之地。园区保留了贵阳龙洞堡生物制药厂1958 年建造的原始厂房,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厂改造成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改造成贵州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休闲旅游地。1958 文化创意园通过文化元素重组和时尚符号解构的方式,将贵州文化、休闲、创想、生活等荟萃一堂,将艺廊、画廊、艺术工作室、休闲吧、主题餐饮等融为一体,以文化、创意为主题,体验和展示贵州近代文化,激发游客对贵州文化的归宿和激情。1958 文化创意园不定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音乐节庆活动、艺术展览等活动等,将建立影视拍摄体验基地,举办1958 音乐节、筹划1958 艺术庙会等。进入1958 创意产业园,随意可见行为艺术,民俗的真人雕塑、近景剧、街头艺术、装置艺术、角落乐器演奏等各具特色、中西相融的当代艺术展示,整个产业园区极具艺术氛围。

(3)贵阳302 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

贵阳市白云区人文底蕴深厚,60 余年的铝工业发展历史,让精益求精,最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在白云形成独特的城市工业文化。作为曾经的高原铝城,始终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白云区的乡村景观改造,充分体现了人文景观利用,有利于白云铝城精神的传承。

贵州铝厂始建于1958 年,原名贵州铝业公司,1965年更名为302 厂,1972 年更名为贵州铝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前苏联援建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世界著名的铝工业基地,有着“中国铝工业摇篮”、“十里铝城”之称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境内。贵阳302 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是在贵州铝厂原址上建设打造的记录白云区“城市乡愁”的项目,是贵州省首个以工业原址为,基础而建设的文创园综合体。贵阳市白云区因铝而建、缘铝而兴,贵州铝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白云建厂到近年来响应省市号召“退城进园”,为记录工业文明历程及时代记忆白云区将原贵铝氧化铝厂老厂房保留并在其原址上进行文化创意园改造以都市乡愁与工业美学相结合展现过去60 年贵州铝厂的产业变迁和现代工业文化创意六十年的铝工业发展历史,也是白云区工业发展的时代记忆。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60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 万方。项目保留原运输通廊、碱化车间、仓储厂房结构等大量原有工业原址,运用现代材料、技艺以及灯光技术巧妙再现冶铝工业技艺,以工艺流程为景观线索,高原铝城时光馆、传送带花园、多功能草坪、时光隧道、厂房艺术馆等一系列产业内容,引领游客在现代生活场景和工业遗存之间,凸显白云的城市记忆,打造一个集教育、博物、展会、演艺、文创、宜居等为一体的贵阳文化新地标、城市旅游目的地。

4 重塑地域特色生态景观措施

4.1 因地制宜下,充分保留人文特色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依据独特的地形、地貌合理规划自然景观,并融入当地村民风俗习惯、将景观融入生活、挖掘地区历史变迁故事,人文风情,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塑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整合碎片化景观,使其历史元素渗透在一花一景之中,同时促进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打造出“立交桥”式的融通发展模式,让人们不仅体验现代化的城市乡村旅游服务,也能多维度的体验历史的洗礼。

4.2 重建过程中,有效节约成本

在打造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引领的作用,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将零碎的人文特色景观优化设计贯穿于自然景观中,让乡村规划、乡村建设项目不仅仅只是发展经济建设的项目,而是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产业布局、旅游服务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规划与利用。建立有效的造价管理监控体系,从建设项目选址、设计、施工等多方位进行监控,做好乡村项目因地方偏远、建设环境复杂,交通运输不便所造成的,材料运输成本高、建设直接费高的预测与措施。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精准化管理,将材料分类管理、分层采购、就地取材、旧材改造,保留历史老物件运用新能源、新工艺节能提效、低碳环保,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4.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价值

在乡村建设项目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乡村景观中,要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传承民族特色、保持乡村风情、沉淀历史人文价值,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运用低碳环保的材料、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等产业,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塑美丽乡村,重建地域特色生态景观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发展与生态这两条底线。既要满足乡村发展的生产、生活需要,也要满足市民休闲、文化的内在需求。通过成功案例我们看出,优良而稀缺的自然资源景观,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因历史而传承的内在精神内核等,都是重塑特色生态景观的基石。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生活的土地承载了家国情怀,蕴含了动感时尚,温暖着人间烟火,彰显着庄重典雅,才能真正达成乡村振兴的使命,建设成为共商共享共建的绿色家园。

猜你喜欢

景观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谁远谁近?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