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背景下革命题材电影的主题音乐发展探讨

2023-07-06仇力平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国际歌曲调爱国

摘要: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涌现了大批以纪念革命年代的冷枪热血峥嵘岁月为主题的革命题材电影,影片以炮火淬炼的人民为主线,带有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形成了歌颂优秀传统文化、赞扬伟大民族先驱的一系列主旋律电影。有怀旧式、回忆式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也有关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展现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当代“疫情保卫战”系列影片。2021年7月1日上映的重点献礼片《革命者》,全片采用独特的叙事角度,向观众介绍了百年党史上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甘于献身的先驱者——李大钊先生。该片自上映以来广受关注,是一部让全国各族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以及激發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民、爱党情怀的革命题材影片。影片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主题音乐《国际歌》诞生于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后,在1871年被命名为《马赛进行曲》,作词者是参加了巴黎公社活动的欧仁·鲍狄埃。《国际歌》可谓人人传诵、家喻户晓,在影片中它起到了唤醒无数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华儿女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电影《革命者》中的《国际歌》为例,探究主旋律背景下革命题材电影主题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曲调;作词;历史;爱国;革命题材电影;《国际歌》

中图分类号:J905;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省级项目“法治化校园建设背景下的青少年犯罪片的功能拓展与价值重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CX22_1232

0 绪论

《革命者》主要通过镜头语言,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被捕入狱讲起,距离李大钊被执行绞刑还有38小时,此时,中国共产党各方力量仍在积极组织对他的营救行动。面对敌人的森严监控,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关于李大钊先生一生的革命回忆也由此拉开序幕。主旋律电影的具体定义一直众说纷纭。一般来说,从其倡导者、主要表现内容与承载的重要精神内涵来看,主旋律影片可以看成是取得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权力机构大力倡导和扶持的影片[1]。电影《革命者》在特殊化视点叙述的过程中,通过穿插线索、倒叙与插叙来展现一个既伟大又普通、有血有肉的革命人物——李大钊的生平事迹。电影通过拼接叙事碎片的方法,拼合出一个完整丰富、精彩流畅、环环相扣的电影故事主线。导演对影片整体故事节奏的把握非常独到,在选择剪辑点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影片中多处响起《国际歌》,“你们要相信”,要相信什么?此处的《国际歌》是在告诉亿万中国同胞乃至全世界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要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反抗奴役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未来。歌曲不但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而且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特质,吸引和凝聚了更多观众的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革命题材电影要争取更多年轻观众与远离战争和困难年代的观众的心。

1 主题音乐在革命题材电影里的重要地位

《国际歌》唱响了巴黎公社斗士们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勇敢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这首歌曲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宣战,深刻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歌》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整首曲子只有一个旋律贯穿开头和结尾,是一个带有合唱的两声部结构。在悲壮而庄严的前奏结束之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展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抗争精神和进取精神;曲子中间的旋律变成了一个属调,即F大调——庄重而雄浑;曲调逐渐明朗,充满希望和激情;最后,自然而然地再现音乐的前奏,并以盛大的高潮预示着结束,这也是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的真实写照,以慷慨激昂的姿态争取全世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革命的胜利。

《革命者》以非线性的多角度叙事结构,讲述李大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当历史性题材被搬上大银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剧情多经过艺术化处理,整部影片在镜头、台词、特效和音乐方面的处理非常细腻。虽然是人物传记,但是电影在表现形式与美学价值上不同于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如同关节对躯干的作用,润滑连接、不可分离、不可或缺。影片的主题音乐要恰当准确,契合主题,因为主题音乐能够高效拉近导演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国际歌》的音乐一响起,便能让观众感受到无穷的革命力量与革命气息,自然而然地伴随着高昂的革命热情进入电影情节——李大钊先生通过街头游行、码头演讲,用革命热血和革命初心感染、号召中国的青年学生和受奴役的中国工人阶级站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暴行,要求真正属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要求重视中国无产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切实利益,让观众潸然泪下。

电影《革命者》的导演侧重于解构和重建李大钊同志人生中的重大时刻,使整部电影更符合当下的主流审美。其中较突出的便是导演对角色的定位、演员对角色的感知力。影片开始,李大钊先生在狱中靠在墙脚哼唱《国际歌》,一束从铁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照亮了他的脸庞,坚毅的眼神清澈又明亮。这时伴着他的哼唱而响起的背景音乐《国际歌》,刚好映照了李大钊先生心中一直追寻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真理,这也是始终支撑他为革命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力量源泉。《国际歌》的歌词铿锵有力,歌词中记载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的风雨,展现了无数无产阶级斗士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而伟大的理想信念,寥寥数语,悲凉而沉重。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抚摸着这片千疮百孔的红色热土,在中华儿女心中,曾经的斗争岁月就历历在目。在风雨兼程中觉醒,在顽强斗争中崛起,人民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的伟大事业仍在继续。

影片中出现了一段少将张学良与自己的父亲张作霖面对面谈话的场景,言语中张学良是在为李大钊先生求情。张学良目睹一起在上海租界里发生的俄国暴徒枪杀中国报童的惨案,他也因此偶然结识李大钊先生。李大钊先生为此四处游说,而那时的张学良手中并无实权,虽然目睹了这个悲剧,但那时的他只有举起枪的勇气,却没有扣下扳机的实力。李大钊先生与报童在之前有缘相识,但无奈当时生活窘迫,没能给予报童一家更多的帮助。报童的心愿是让妹妹好好学习,成为像李大钊先生一样的人,做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用的读书人,李大钊先生听了报童的心愿以后深受感动。听到报童被枪杀的消息,李大钊先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愤慨悲痛,号召各界人士对这起恶性事件进行游街抗议,坚持主张一命抵一命,让俄国暴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那以后,张学良便被李大钊先生的义气和爱国情怀激励,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精神层面,这场相遇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李大钊先生向这位中国少将传递自己高尚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这与后来张学良忤逆父亲张作霖,为监狱中的李大钊先生求情的情节相呼应[2]。这一情节的设定,是为了让观众从另一个视角来客观评价李大钊先生,认识这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无产阶级先锋人物。

在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对李大钊的回忆里,也着重突出了主题音乐《国际歌》。李大钊先生曾用家里的钢琴弹奏《国际歌》,并教授妻子弹奏方法。一室清辉,清风徐徐,曲调节奏铿锵有力,在《国际歌》中,妻子的眼眶中闪烁着因为尊重和维护丈夫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选择而泛起的泪花,这时的《国际歌》成了她心中无上光荣的底线和坚持。片尾,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在李大钊先生激昂的“我相信”同期声背景下,展现了在妻子的回忆中一家人团聚游玩的场景,这一段表达了李大钊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也是他对中国无产阶级一定会取得伟大胜利的殷切期许。

2 《国际歌》成为革命题材电影主题音乐的符号化象征

《国际歌》已经成为革命影片里特殊的镜头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化象征,常常出现在革命题材电影中。比如国产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作品中多次响起《国际歌》,周恩来与蔡和森在咖啡店里一同小声清唱的便是自己刚刚学会的法语版《国际歌》。还有一次是出现在中国共产国际旅欧小组会议上,赵世炎作为参会代表发言,此时《国际歌》作为他低声而铿锵朗诵时的背景音乐出现。再如革命题材电影《1921》,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跋涉奋进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的历史起点。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重重阻碍中悄然诞生了,而响起的《国际歌》仿佛在对过去说:“吾辈今日若有幸看到一切,定倍感欣慰,这盛世,如您所愿。”和电影《1921》的不同之处在于,那英为电影《革命者》演唱的这一版《国际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歌曲的伴奏风格更像进行曲。那英的歌声铿锵有力、浑厚动人,再配合青年合唱团的演唱,音域宽广、音色饱含力量、青春洋溢,充满欢快轻盈、轻松愉悦之感。百年征程,历久弥新,当代青年应不负时代所托,不负前辈交付之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应铭记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以及这份美好的期许:“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与近两年的主旋律电影相比,《革命者》采用的是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在剪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影片每个段落的叙事之间,需要有顺畅的关联,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要保证叙事结构涉及的转折、起伏、高潮、结局的完整性,由此在影片画面的情感点上实现有效唤起、释放和表现,达到震撼效果。平行蒙太奇的使用,如在李大钊先生被执行绞刑的前几个小时,其妻子赵纫兰在北平家中擦拭李大钊先生的钢琴,此时使用了对比蒙太奇和心理蒙太奇,赵纫兰含泪回忆着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又幸福的日子,女儿们不会像现在一样哭着喊着找爸爸,而是紧紧地贴在爸爸的怀里兴奋地说着悄悄话。影片通过闪回片段与背景音乐《国际歌》相结合的渲染作用,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情绪不断递进至高点,而镜头在此刻又转回狱中的李大钊先生身上,画面之间的落差再一次推动了情节沧桑悲壮地向前发展。

革命题材电影中特殊化的符号性音乐,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符号语言,其目的是用歌声来强化演员台词中传情、言志的那一部分,同时又能激发观众与全世界受苦受难的革命同胞们一起争取无产阶级的胜利,期望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引发强烈的认同感。在《国际歌》的传布过程中,“Internationale/英特纳雄耐尔”的象征意义不断升华。随着《国际歌》的传唱,列宁赋予其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的标志性意义。瞿秋白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Internationale”音译,以示各国演唱者“异语同声”,追求“世界大同”的愿望[3]。《国际歌》在革命题材电影中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对创作者和大众来讲,使用大家都认同的符号语言,更能具体生动地表现抽象而复杂的情感。

3 革命题材电影主题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未来导向

对革命题材电影来讲,主题音乐的使用需要具有缅怀先辈与兼容并蓄的特点。当代更需要用主题音乐来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谱系中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电影实践。主旋律电影中包括革命题材电影,近几年响应国家号召,拍摄出一部又一部维护国家主流价值观、符合观众精神期待的电影。相较于在大型历史题材影片中虚构的并被塑造成超级英雄般自带光环的历史人物,像这样以讲述中国历史的方式来还原相对现实的历史故事,同时又以客观的眼光审视人的平淡和崇高的影视作品更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主旋律作品也由以往的“宣传手段”,转为借助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甚至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耳熟能详的主旋律歌曲,对时代精神与社会形象进行塑造及美学加工,同时通过其自带的宣传效果,从思想意识、文化方式等方面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认同与文化行为规范。当前,主旋律影视剧的制作步入了新的时期,这是对革命战争年代流传至今的高尚精神的诠释与传播。国产电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世界性的话语讲述大国故事、传递大国精神,并为此不断努力。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主旋律电影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主旋律电影若要进一步成长,所面临的困难依然巨大。因此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与提升,革命题材电影通过恰当准确地使用主题音乐的方式来达到深入人心、唤起共鸣的目的。此外,主旋律题材电影还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在展现大环境、大景别、多人战场时给观众带来更加逼真、更加清晰的身临其境般的观影体验。

4 结语

主旋律背景下,革命题材电影的发展基于对历史文化、主流价值观的深层次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会不断革新叙事模式,依托新的技术手段,在讲述真实历史与书写伟大而令人动容的人物传记时更加游刃有余。对革命题材电影来讲,备受欢迎的主题音乐《国际歌》无论是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乃至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都起到了激励广大无产阶级一起抵御外部风险,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作用。在影片中主题音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引观众的情绪,也能够更好地突出主旋律影片在当下的时代意义和主题思想。主题音乐已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选择和编辑电影主题音乐的过程中,要正确解读音乐的深层次含义,把握音乐的音调、音律,分析音乐是否吻合影片主题,从而促进影片的正向发展。《革命者》这部革命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向中国百年党史与72周年国家发展史致敬,也体现了对中国未来的期许,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因此《国际歌》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是合理的,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仅符合当代思想要求和价值观,还贴合主旋律革命题材影片的文化内容表达。

参考文献:

[1] 芦甲川.基于《革命者》的主旋律电影类型化讨论[J].电影文学,2021(21):125-127.

[2] 李琳.论电影《革命者》历史书写的诗意化建构[J].视听,2021(10):37-38.

[3] 宋逸炜.“英特纳雄耐尔”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基于三十九份《国际歌》文本的考察[J].学术月刊,2021,53(6):205-216.

作者简介:仇力平(199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导演创作。

猜你喜欢

国际歌曲调爱国
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Wake up, Bunny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布谷鸟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国际歌》汉译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