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功效评价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2023-07-06蒋丽刚
蒋丽刚
在当前这个中国化妆品行业重大变革阶段,功效评价起着推动品牌实现品牌提升、推动产品升级和科技水平提高,帮助企业实现竞争差异化,助力品牌获得消费者认同等诸多关键性作用。未来,功效评价甚至可以帮助更多本土品牌跻身行业高端市场。
化妆品功效评价的重要性
首先,功效评价是化妆品工程师学习的需求
当今行业处在一个卷功效、卷成分的时代,工程师如果不了解化妆品功效评价知识,听不懂供应商对于原料的介绍,那就不可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学习功效评价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从原料商讲解原料功效证据中学习;也可查阅功效评价相关法规、国标、行标、团体标准,熟悉化妆品功效评价法规要求,基本原则;还可参加行业会议、技术研讨会等了解如何验证产品的功效;以及通过功效评价检测机构的宣講介绍来学习等,只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知识都是开放的。
其次,功效评价是配方、标签、合规及国家监管的需要
2021 年4 月9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2021 年 第50 号) 中对化妆品功效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配方工程师应了解法规规定,功效大类如何选择证据类型,即人体测试、消费者测试、实验室测试、文献或者研究数据,并了解获得这些证据来源的途径和方法。
再次,功效评价是产品开发的需要
配方师在产品功效目标制定阶段及产品开发过程中均需要知悉如何使用适宜的功效评价手段分阶段验证产品的功效性,以保证最终研发的产品功效符合预期。而对于原料商来说,在开发原料阶段,对于原料功效的测试和评价更是至关重要。
最后,功效评价是产品传播和销售的需要
功效时代,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核心。“核心成分+ 科研背景+ 意见领袖+ 效果数据+ 专业渠道” 已经成为诸多功效品牌的运作范式。品牌商开始以皮肤机理、量化试验数据、功效检测报告、产品使用场景等为出发点阐述品牌故事。功效检测机构除了满足合规性的基础功效测试外,还可通过方案设计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视化等市场需求,做增值服务,做宣称创新。同时,为了突出产品的功效性的卖点,有能力的功效检测机构会加大研发的力度,在设备、方法、可视化和差异化等方面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此匹配各种各样的差异化功效测试需求。
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市场现状
1. 化妆品功效测试周期长、成本高,创新宣称受限
法规对化妆品功效的分类客观上导致了目前化妆品功效测试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创新宣称受限。我国对于化妆品及原料的监管一直较为严格,尤其是2021 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实施,对化妆品原料、产品的安全与功效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监管要求。国家更严格的监管对于整个化妆品行业,包括品牌方、原料方、代工厂、消费者、检测机构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创新热情被重新点燃,也形成了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新法规中,《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是最重要的功效评价指导文件。其中的第十条。具有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和修护功效的化妆品,应当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具有祛斑美白、防晒和防脱发功效的化妆品,应当由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并出具报告。
第十一条。进行特定宣称的化妆品(如宣称适用敏感皮肤、宣称无泪配方),应当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或消费者使用测试的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通过宣称原料的功效进行产品功效宣称的,应当开展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功效宣称评价试验证实原料具有宣称的功效,且原料的功效宣称应当与产品的功效宣称具有充分的关联性。
第十二条。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应当根据产品功效宣称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能够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直接识别或通过物理作用方式发生效果且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仅具有物理作用的新功效,可免予提交功效宣称评价资料。对于需要提交产品功效宣称评价资料的,应当由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产品的功效评价,并出具报告。
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外的试验方法,应当委托两家及以上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进行方法验证,经验证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展新功效的评价,同时在产品功效宣称评价报告中阐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参数。
法规中以上这3 条,加上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不属于 02 婴幼儿、03 儿童允许使用范围的功效的,应按特殊化妆品管理。以上种种确实让一些品牌对于化妆品功效宣称感到非常局促。
化妆品生产企业希望差异化宣称,但即使已经有方法证明该宣称是事实,但限于目前法规,总是不得不把创新宣称强行归到国家规定的26 种功效中。
因为要宣称新功效操作实在困难,无从着手,迄今没有一个案例成功实现。包括市场上流行的功能宣称,抗糖抗氧,最终也不得不把功效归入抗皱和修护的筐子里面去。
2. 化妆品功效测试标准严重不统一
目前公认的化妆品功效测试标准方法仅有保湿及特证产品申报需要的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四项标准。因为功效评价方法需要经过市场以及试验的验证,导致新方法开发周期漫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SGS 检测公司、上海皮肤病医院,以及华西医院分别开发了滋养、修护、祛痘三个需要进行人体功效测试的方法团标,历经一年多的研发,目前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网站上征求意见中,期待能早日落地实施。
除了这些强制标准和较权威的标准外,只有业内的常规方法、规则,以及行业团体标准,目前没有完全覆盖26个功效词,且各个检测机构的评价标准也存在差异。
功效测试的方法有多种,人体试验还是体外试验,确实复杂多样,但作为方法,科学严谨必须是第一位的。笔者本人曾是中国最早编制功效评价团体标准的发起人,在珀莱雅工作期间,作为化妆品功效评价标准的第一起草人,编制并颁布6 项化妆品功效团标,记得那个时候,字斟句酌,切切实实找3 家以上公司和机构进行方法学验证,做得很是细致认真,因此这些团标目前被国内大多数测试公司广泛采纳。
不过之后,出现团标泛滥的问题,很多团标草率出炉,内容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无法使用还混淆认知。编制团标,甚至成为牟利方式。
化妆品原料安全与功效评价多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动物模型、体外细胞模型、体外动物替代方法和临床评价等方法。此外,感官评价和消费者问卷也可以提供数据支撑。
3. 化妆品功效评价的方法和设备
目前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分为皮肤测试、防晒测试、成像测试、头发测试等几大类,主要依赖于进口设备,包括数據分析软件。依赖设备及软件给出结果,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软件到底怎么运算判断的,忽视了有经验医生和功效评价技术人员的判断以及消费者自评统计。而设备的迭代,更容易在检测机构之间形成怪圈,形成谁的仪器先进谁家更权威更有话语权,设备之间的行业内卷,微观和宏观混淆,文献和事实混淆,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实际功效。
化妆品功效评价的市场竞争激烈,个别机构所谓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有失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公正性。行业内卷严重,机构之间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相互之间的较量偏离了检测工作本身。如今的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的要求提高了,品牌方更希望得到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认可,急需得到功效报告,导致有的化妆品功效评价结果并不科学严谨,甚至失真。长此以往,有失化妆品功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公正性,而且也容易导致化妆品功效评价本身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原料测试应该百花齐放,在科学基础上进行评测方法和评测方向创新,对于成品功效测试,应该有规范和较为一致的方法,以免误导消费者。另外,过于强调化妆品的功效肯定不是化妆品的初衷,化妆品应该以保护、清洁和美化肌肤为主要目的,用强功效去改变皮肤肯定是走入误区了。希望化妆品企业不要太浮躁,千万不可陷入把消费者皮肤先搞坏,再把它修回来的怪圈,看似创造了需求,但立意不正确的生意,势必做不长久,反而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4.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的企业自行测试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中第六条。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评价机构,按照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项目要求,开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根据评价结论编制并公布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化妆品企业内部提供的功效报告也被国家认可,但事实上,功效评价机构的测试报告尚且不能全信,绝大多数企业内部的测试更不专业,功效报告的漏洞很多。
对化妆品功效评价未来的展望
1. 化妆品功效要想长足发展,应该尽快加大化妆品功效测试方法学的基础研究,结合细胞生物学、皮肤生理学、无损测量学等最新发现,开发新方法。
2. 化妆品原料评价的受限较小,发展空间大,利于大力创新。化妆品功效检测机构应该大力开发原料方向的功效评价方法,实现差异化,帮助化妆品企业寻找卖点。
3. 化妆品功效测试的国产设备和国产软件有待开发,目前国内开发的VISIA CR 替代品、上海肤焕科技的Vplus?智能皮肤分析系统,以及国产小型双光子显微镜,还有值得期待的皮肤激光拉曼光谱,市场前景广阔,国产设备和软件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4. 化妆品功效评价机构可以深度参与到品牌方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原料或产品功效,设计科学创意试验,定制视频脚本,拍摄创意视频,包括机理动画制作,让产品的功效特色更好地等被消费者理解,并转化为可视化的有效传播。
5. 化妆品功效评价机构在品牌端可进一步完善感官评估和消费者洞察,调查相关内容;另外,功效评价机构可以和原料研发端对接,测试和推荐原料一体化,为品牌用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
6. 化妆品功效评价可以和品牌深度合作,在基础研究、原料测试、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产品商品化、功效评价、感官评估、安全评价、消费洞察、创新宣称、可视化传播等方面都提供全面的服务。
7. 产品功效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的体验,一个成功的产品,要提供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可被感知的功效益处,才能实现产品的复购和品牌口碑,并最终形成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