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劳动项目的开发

2023-07-06吴必园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原则策略

摘要:劳动项目作为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实施载体,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中小学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和立足学校特色的基本原则,并可运用五个基本策略:依托劳动课程标准,系统构思项目主题;取材于现实生活情境,巧妙设计驱动问题;立足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过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有效管理项目流程;贯穿过程与结果,具体规划项目评价。

关键词:劳动课程;劳动项目;原则;策略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确立了劳动作为国家课程的地位,彰显了劳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但“目前大中小学各学段仍未搭建起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少学校、教师对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仍缺乏深入研究与普遍共识,这是当前制约劳动教育顺利推进的瓶颈所在”。[1]因此,结合时代特征,构建劳动教育实施的系统模式、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是中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劳动项目作为“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2],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劳动项目的优势,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明晰其意义,把握中小学劳动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策略。

一、劳动项目: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将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以劳动项目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举措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以劳动项目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应然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3]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4]劳动课标也强调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并针对劳动项目的设计和安排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可以看出,劳动项目的提出不仅有据可依,而且得到了国家政策方针的大力支持和倡导。充分利用项目学习的优势,以劳动项目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時代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举措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把劳动教育内容设计成项目活动,让学生经历计划设计、任务实施和成果创造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锻炼必备的劳动能力,涵养坚韧的劳动品质和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二)以劳动项目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致性,因此,以劳动项目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契合劳动教育的育人特点和实施要求。

其一,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坚持问题导向。项目学习作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5]。项目学习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注重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劳动教育也强调要面向真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对实际问题作出有效的解决和回应。由此可见,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对真实情境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其二,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强调实践性。“项目学习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可以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抓手。”[6]项目学习中的实践“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强调‘做和‘学的不可分割性”[7]。而劳动课程是一门具有显著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劳动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也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讲;要求学生在具体、真实的劳动活动中‘出力出汗‘手脑并用,是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塑造自己。”[8]。由此可见,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

其三,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强调探究性。项目学习注重运用探究性实践方式,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进而完成项目实践,教师只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将项目学习运用到劳动教育当中,则表现为学生针对劳动项目中的驱动问题开展设计和探究的过程。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探究方式,综合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制作劳动项目成果,最终解决驱动问题,完成劳动项目。由此可见,项目学习与劳动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劳动项目的特征完美契合劳动教育的育人特点和实施要求,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拓宽了路径,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渠道。把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成项目活动,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劳动项目实践中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行合一,淬炼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培养探究精神。二、中小学劳动项目的开发应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劳动教育的核心旨归是人的教育,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劳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劳动教育的根本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劳动教育除了最能体现学生的劳动能力外,还可以展示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9]劳动项目的开发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聚焦劳动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劳动项目实践过程中形成价值体认,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其次,劳动项目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依托真实的劳动情境,设置有梯度的进阶型劳动任务,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兼顾不同能力层级学生的发展。最后,劳动项目时间需要适时适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自主选择权,注重对学生劳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聚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开拓潜能、超越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实践为主线

在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实践为主线的基本原则构建项目内容与项目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实践为主线开发劳动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基于實践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一是培养学生把从劳动教育中的所得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获得确证的能力。”[10]这就要求劳动项目的开发,一方面要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充分发挥日常劳动的优势,使学生在参与各类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同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如何“做”,而且要智慧性、创造性地“做”。

(三)立足学校特色

在开发劳动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学校和地区实际,彰显学校特色。“特色化既是地域差异和劳动形态多样化的体现,也是中小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1]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劳动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没有统一的教材,学校的自主权较大。因此,立足学校办学特色进行校本化劳动项目开发十分必要。

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开发校本化的劳动项目,在项目主题和内容的选取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和学校资源,彰显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如有的学校农耕资源丰富,可以立足农耕文化开发劳动项目;有的学校以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可以开发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的劳动项目;有的学校所处区域以茶文化闻名,可以充分利用地区茶资源开发劳动项目。另外,也可以结合城市文化、主导产业以及教师专业性进行劳动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劳动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既要立足区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大力推进学生个性发展,又要让学生成为地域劳动文化和学校劳动文化的代言人,全力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三、中小学劳动项目的开发可运用五个基本策略

(一)依托劳动课程标准,系统构思项目主题

劳动项目作为劳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和手段,最终指向劳动课标的达成。因此,劳动项目的设计需以劳动课程标准为核心,紧紧围绕劳动课标中的性质理念、目标指向与素养要求。设计一个吸引人且富有挑战性的劳动项目,需要对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形成全局概念,整体把握项目领域,依托劳动课标,系统构思项目主题。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周密的筹划,其中包括明确项目选题、统合项目目标、确立项目设计标准等。

首先,明确劳动项目主题是设计项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项目主题可以从劳动课标中选取,依托劳动课标中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十个任务群,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力和学校课时安排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至两点内容作为项目主题。确定劳动项目主题之后,需要设定项目的开展时长和范围,如短期小项目的历时可以控制在一周以内,范围有所限定;长期大项目可以设定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项目范围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参与的自主程度,不同的劳动项目需要学生自主参与的程度不同。结合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考虑在每一个项目阶段需要学生多大程度地参与进来。如劳动项目任务和活动是由教师单独制定、全局谋划还是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决定。

其次,需要统合多维度的项目目标。项目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因此劳动项目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其中不仅包括劳动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劳动素养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其他技能的发展等。如学生在劳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必备的劳动技能、塑造坚韧的劳动品质,还可以培养好奇心、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掌握团队协作、使用技术和管理项目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劳动项目多维度的学习目标分类罗列在表格中,统合整理形成劳动项目的技能清单,便于学生了解和明确项目目标。

最后,在明确项目目标之后,需要确定劳动项目的设计标准。一套系统完善的设计标准可以保障项目的合理性和适切性,提升项目成效。具体而言,一个良好的劳动项目设计需要考虑真实性、严谨性、学以致用,还有评价的实际应用等。

(二)取材于现实生活情境,巧妙设计驱动问题

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驱动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项目参与度,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攻克项目任务、达成项目目标。不同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思考后给出答案即可,劳动项目中的驱动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学生经过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作品和展示成果等一系列探究流程,才能成功解决驱动问题,完成劳动项目。因此,驱动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还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具体而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情境,巧妙设计驱动问题,可以参考以下三条标准。

第一,驱动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真实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第二,驱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驱动问题的开放性是指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单一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赋予学生探究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化答案。驱动问题的挑战性,即不是轻易能够被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投入时间精力、深入探究才能完成的。第三,驱动问题要与劳动课标的内容保持一致,且能够直指劳动项目主题中的核心内容。驱动问题围绕劳动项目主题进行,是项目主题内容的精炼表达,而劳动项目主题依托于劳动课标,因此,驱动问题需与劳动课标的内容保持一致,指向劳动课标中学生需要培养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

(三)立足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过程

安排项目过程即对项目进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便于更好地把握项目进度、准备项目资源和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作品。需要立足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过程。

首先,规划项目任务和活动。可以采取从项目作品倒推项目任务的方法,先对项目作品进行分析,然后把项目作品分解成多项小的任务或活动,并设置每一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避免设置很多有趣但无用的项目活动,劳动项目应以劳动锻炼为主,而不应异化成娱乐性的活动。另外,还需要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需要给学生提供脚手架或资源支持。如在蔬菜种植的劳动项目中,需要学生完成蔬菜幼苗移栽的任务,首先需要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蔬菜移栽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否则应教授学生蔬菜移栽的要点和技能,以及从网络获取蔬菜移栽相关资料的技巧等。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前构建相关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其次,通过设置启动事件来开启项目。现场参观、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等形式都可以作为项目的启动事件,其作用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增强项目仪式感、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充分地理解项目主题、明确项目目标和清晰项目评价。

最后,筛选和准备项目资源。项目资源只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辅助工具,并不是越丰富越好,如技术资源就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技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有用信息、提高项目完成效率,但是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就会分散学生注意、拖慢项目进度和浅化学习内容。因此,项目资源需要教师提前查找、筛选、订购,包括信息(评价表、图书、网站等)、物品(种子、肥料、展板)和技术工具(3D打印机、照相机等),提前准备好项目实施的相关资源,便于节省项目时间。

(四)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有效管理项目流程

教师既是劳动项目计划的制订者,也是劳动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者。在劳动项目进行时,需要对项目流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以推动劳动项目的顺利完成。教师需要跟踪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才能做到有效管理项目流程。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始终聚焦在项目目标和项目任务上。由于部分劳动项目的时间跨度较长,以及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学生中途容易出现游离或放弃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及时强化项目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完成项目的决心。如可以让学生制作项目计划简报或者召开一个全班的项目交流讨论会,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对学生良好的实践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针对学生在项目进展中遭遇的困难,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下一步项目计划。

第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行为表现。劳动项目实施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包括校外环境,有时还需要学生走进乡村或企业参与劳动实践和调研。因此,一方面,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制订每日的项目实施计划并自主管理时间;另一方面,教師适当放手但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需要观察和监督学生每日的实践表现,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项目的有序推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检查点和里程碑的方式实施监督,如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项目汇报和反思,让学生填写项目工作检查清单等。

第三,开展项目最终评估。在劳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开展项目的最终评估,这是对项目过程的总结回顾,也是对项目效果的测评反思,有利于深化项目主题,让学生体悟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分析和反思能力。可以采取鱼缸式讨论法,让全班学生围坐成一个类似于圆形鱼缸的大圈,每个项目小组在中间汇报项目情况,外围的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另外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让教师和学生撰写自我评价的方式等。

第四,举办项目庆祝会。当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个时间跨度长的大项目时,举办项目庆祝会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也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庆祝会可以作为项目总结或作品展览的一部分,也可以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活动单独举行,如以颁奖典礼或派对的形式,邀请家长、社区人员和参与项目的人士一起庆祝。

(五)贯穿过程与结果,具体规划项目评价

劳动项目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真实的实践活动,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动态的、过程的和非标准化的。因此,劳动项目评价相较于传统的纸笔测验,更体现出多样性和真实性。劳动项目的学习目标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还包括素养的提升和思维的养成。因此,劳动项目的评价也是多样化的,不仅关注项目的结果,也关注实践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的形成情况。在劳动项目开展之前,应制订一份具体的项目评价计划。这份评价计划需要采取多元评价主体、使用多种评价工具,贯穿过程与结果,对学生的真实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需要确定与劳动项目目标相匹配的项目作品。从劳动项目目标倒推确定与之相符的劳动项目作品,其中包括阶段性作品、过程性文件和最终作品。阶段性作品可以设置在项目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阶段,既可以是成型的作品也可以是作品初稿。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书面类作品,如研究报告、海报、项目建议书等;展示类作品,如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技术类作品,如网站、电脑图065像、程序等;媒体类作品,如录音带、幻灯片等。阶段性作品不仅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表现机会,也是学生检查反思的改进机会,有利于学生发现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对方案作出及时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项目任务顺利完成。同时,阶段性作品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管理项目进展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并提供有效指导,评估项目进展是否顺利。过程性文件指向真实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是学生在劳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证据资料,包括笔记、日志、结构性访谈记录、项目进展小结等形式。这既是面向学生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评价,也是对学生记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在劳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需要设定并让学生了解和明确对过程性文件的期待和评价标准;在劳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过程性文件对学生进行反馈和建议。项目的最终作品是在项目结束时提交的完整且最为重要的成果,其是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研究论文、报告、成果展览等形式,最终作品可以选择在校内或校外的重点场所进行展示,并邀请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员进行观摩、参与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也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

第二,需要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劳动课程标准和项目目标的内容具有指向性和参考性,但其中需要培养的劳动素养和思维习惯等目标还需做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形成更加具体、易于操作和评价的内容或指标。如在劳动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劳动品质,如何才能评价是否达成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团结合作的劳动品质,描述为具体可评价的真实表现。例如,可以把团结合作的品质分解为“主动性”“敬业程度”“贡献力度”三个维度,并设置具体的指标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每天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团队的分工?有无拖延?完成质量如何?团队讨论中是否能够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想法?是否会积极主动提出新的想法?在成员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主动提供帮助?在团队成员缺席工作时,是否愿意主动承担工作等?可以利用评价表的形式,采取清晰有效的语言,将项目目标细化成具体的评价内容,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朱志勇.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2021(:.J]课程·教材·教法,8)1311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7.

[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20326)[20230402].p:go.nzegc/202003/26/ht//www.vc/hnecontt_5495977.htm.

[4n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7)[20230402].h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6]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2):5763.

[7]蒋雄超.项目化学习支持下的小学创造性劳动实践[基础教育课程,:J].202(1)5459.

[8]李志辉,王纬虹.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4):7780.

[9]詹青龙,孙欣,李银玲.混合式劳动教育: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新形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2(8):4150.

[10]毛菊,孟凡丽.劳动教育:现实困境、本义探寻与教学方案[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116.

[11]许锋华,余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6):7378.

(吴必园,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原则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