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教学 :怎么跨 ,怎么教
2023-07-06郭海娟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 ,“综合与实践 ”领域是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要内容域 ,在其他教学内容中也应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识。我们应以跨学科主题教学为抓手 ,将学习、实践和创造三者合一,真正撬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实现学生素养的自然生长。具体而言,由数学主导跨 ,注重顶层设计和单元结构 ;将知识变身跨 ,创设真实情境和驱动问题 ;以任务推进跨 ,加强自主合作和持续实践。评价方面 ,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关注 “让教于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029评价注重 “逆向设计 ”。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跨学科主题教学 ;综合与实践 ;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 )》(以下称“新课程方案 ”)确立了 “加强课程综合 ,注重关联 ”与“变革育人方式 ,突出实践 ”的基本原则 ,并明确要求 “原则上 ,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以下称 “新课标 ”)也提出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2]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需要通过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来实现。在小学数学中 ,“综合与实践 ”领域是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要内容域 ,在其他教学内容中也应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识。
郭华教授认为 ,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依据知识的功能定位 ,可以分为 “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与 “利用跨学科主题来学习知识 ”两种类型 ,主要区别在于涉及的知识是已学还是未学 ;根据主导学科的多寡 ,可以分为 “单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与“多学科 (学科融合 )的跨学科主题学 习”,主要区别在于是立足某一学科向其他学科衍生还是多个学科融合没有主次之分。[3]相应地 ,跨学科主题教学也有这样的分类。下面 ,围绕《圆,真奇妙!》这一利用跨学科主题教学知识的、单学科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实践。
一、价值追问 :为什么跨 ,为什么教
真实的世界没有说明书 ,未来的世界复杂多变。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 ,就像从游乐场模式走向荒野求生模式。教育需要把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要做的创新实践提前到学习阶段 ,让学生为了生活的需要 ,带着生活的问题进入学习。因而 ,新课程方案在 “指导思想 ”部分提出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跨学科主题教学正是连接未来世界与学生生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通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 一)构建融通的知识结构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核心在 “跨”,即改变孤立封闭、割裂片面及散点碎片的学科知识点教学 ,站在全局视野整体规划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按照目标任务的需要进行构建与融合,建立知识学习、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之间畅通而紧密的联系 ,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帮助学生建立相互联结的结构 ,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并生成新的知识技能 ,形成对客观事物和世界的整体认识。《圆,真奇妙!》是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为主 ,向科学、语文、美术学科主动跨界的跨学科主题教学 ,主要涉及的知识目标有 :了解光的三原色、圆和扇形的特征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会计算圆、扇形的周长 ;了解肥皂泡拉出圆的原理 ,会计算圆、扇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了解传统文化中圆的意境之美和美术中圆的曲线之美。
(二)涵养做事的关键能力
学科只是真实世界中的一个小小切片 ,我们要将知识还原到真实世界中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 ,运用跨学科的视角、思维和方法来观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运用知识持续而正确地做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质疑批判意识、推理协同思维和元认识反思力等跨学科关键能力 ,促进学生跨学科意识、跨学科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圆,真奇妙!》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能力目标有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方法、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 ,合作探究的能力、协同思维的能力和跨学科理解力等。
( 三)培育做人的必备品格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前人实践和认识成果、理解前人实践和思考方式的有效载体,更是助力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根基、形成相应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的自觉途径。学生在对未来社会实践的模拟和创新实践中 ,解决一系列真实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造世界的热情、直面困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意识、敢于担当的品质得到有效培育。《圆,真奇妙!》跨学科主题教学重在涵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与科学精神、开拓创新与勇于担当等必备品格。
二、内容整合 :跨什么 ,教什么
跨学科主题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和呈现方式上 ,需要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 ,将学科知识置于育人方式变革的语境下 ,基于主题或问题解决的需要 ,进行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知识、方法、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筛选、重组和整合处理。
(一)选择什么主题
主题的选择 ,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核心。主题应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可操作性和难度层次性 ,涉及多个学科的多个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触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主题的选择主要有以下来源 :一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 “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活动 ,如 “度量衡的故事 ”“营养午餐 ”等;二是连通不同学科或日常生活的其他教學内容 ,如“圆,真奇妙 !”制“作美妙的杯琴”等;三是学生成长中的节点事件或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毕业义卖 ”做“一个口罩”等。这些主题把学科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能够让不同能力水平、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 “进入 ”。
(二)跨向什么学科
数学是理科 ,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变化 ,是许多学科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因而成为许多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师在思考跨向什么学科时 ,可以先联系理科中的其他学科 ,再放大到整个育人课程体系中考虑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课程中 ,数学更容易跨向科学学科 ,如研究 “圆的面积 ”这一数学问题时 ,可以跨向 “在肥皂泡中用细线围圆 ”这一科学问题。当然 ,数学还可以跨向音乐、体育、美术、语文等学科 ,如:学习 “升和毫升 ”之后,通过 “制作美妙的杯琴 ”活动研究水量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学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举”时跨向 “世界杯中的体育赛制 ”等。
(三)如何实现整合
主题的外在形态表现为 “统整 ”,内在机制表现为 “耦合 ”。实现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必须组建跨学科主题教学团队 ,围绕所选的主题 ,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搜集 ,将相关课程中具有内在逻辑、主题相近、内容交叉或方法有联系的知识梳理出来 ,寻找聚合性概念,产生交流 ,建立联系 ,再基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经验进行研讨碰撞 ,确定本次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整合的内容。删减或合并重复交叉的部分 ,打通与融合孤立割裂的部分 ,补充与拓展短缺不足的部分,通过主题的串联将各学科知识串联成有机的整体 ,从而构建出一个主题单元。
三、过程方式 :怎么跨 ,怎么教
跨学科主题教学不是出走而是回归 ,是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实际教学中 ,却容易陷入贴标签的拼盘式或拓展式教学的困境 ,导致跨学科主题教学成为只见其形不见其神的刻意表演。我们应以跨学科主题教学为抓手 ,将学习、实践和创造三者合一 ,真正撬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实现学生素养的自然生长。
(一)由数学主导跨 ,注重顶层设计和单031元结构
跨学科主题教学最有效的实践路径 ,是主导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相结合的复杂现实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 ,应立足数学学科的核心思想,融合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 ,打通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结 ,以不同层级和不同种类的大概念为抓手组织知识 ,从整体育人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形成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结构化的单元脉络 ,从而接通学生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素养体系,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跨学科能力的真实生长。
《圆,真奇妙!》的跨学科主题教学 ,基于《圆》单元的内容重组和整体架构 ,通过对学科具体概念、核心概念和大概念的概括与凝练(如下页图 1所示 ),进行顶层设计 ,形成单元框架 ,用8个课时分四个板块展开 (如下页图2所示 ),使课程内容结构化 ,并基于每个板块的教学内容 ,形成子活动目标 (如图 3所示)。 (二)将知识变身跨 ,创设真实情境和驱动问题知识是抽象而干瘪的 ,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生活 ,把干瘪的内容变成丰富的情境。将知识进行处理 ,包裹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活情境、虚拟情境或实验情境中 ,赋予学生真实的角色并让学生履行角色任务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产生用到不止一个学科知识的需要和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究的热情。再从情境出发将知识拆分成问题链 ,借由问题引发对其他学科的融合思考 ,从而建立起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与自我之间的联结。
以“特征之妙 ”教学板块为例 ,从“为什么彩虹出现在雨后 ”的科学现象谈话引入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通过小水滴折射成七色光 ,并引发猜测 “七种颜色或更少颜色的光能混合成白光吗 ”,由此产生 “做一个旋转的圆盘 ”去验证的需要。围绕 “如何做一个旋转的圆盘 ”设计了问题链 (如图 4所示 ),驱动学生思考做的方法并学习圆的特征。
(三)以任务推进跨 ,加强自主合作和持续实践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链接学科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桥梁 ,也是变革学与教方式的抓手。我们要构建实践型育人的课堂 ,以生活化、综合性和教育性的任务为驱动 ,把学科的静态知识变成学生的主动活动 ,让学生经历持续进阶的沉浸式学习过程。教学时 ,要注重学生的具身参与和亲身体验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 ,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权利 ,通过团队的合作展开探究和实践 ,分享不同的思考路径 ,获得不同的思维启迪 ,在感受个人力量的同时深切体会自己与他人同在。学生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形成对知识的通透理解 ,生长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旋转的圆盘 ”的教学中 ,教师提供了圆片、手柄、水彩笔、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白纸、剪刀等工具和材料 ,学生围绕 “怎么找圆心”这一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 ,反复尝试 ,经历了 “用白纸描圆并剪下对折找圆心 ”“移动直尺找最长线段再找圆心 ”“借助三角板和直尺配合找直径再找圆心 ”“構造圆外最小正方形再连对角线找圆心 ”等方法的研究过程。接着 ,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想法 ,在对话互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体会“一中同长 ”的本质。当找到圆心后 ,学生再合作做成一个三色圆盘和七色圆盘 ,通过制作和实验体悟、思考影响白光形成的因素,并将猜想和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一直延续到课后甚至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任务的推动和活动的展开 ,带给学生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在团队协作和登山式实践中 ,学生获得了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共同提升。
四、结果水平 :教得如何 ,学得怎样
跨学科主题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 ,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落实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发生情况两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一)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关注 “让教于学 ”
跨学科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直面问题情境,自主展开学习探究。教师就像隐形的翅膀,站在学生身后关注学习的进程。当学生陷入困境、僵局时 ,教师才会现身进行必要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的思维带去一束光 ,重新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灵感 ,而不是越俎代庖 ,以专家的身份进行所谓的 “学术灌输 ”。当深入探究环节结束时 ,教师才会组织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在教学现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观察 ,并通过白描和深描观察结果的方式实施评价。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切入点有很多 ,如课堂提问、课堂等待、师生互动、教学内容即时调整等。
《旋转的圆盘》一课 ,我们设计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量表 ,从提问的类型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性问题、是非问题)、学生的应答 (个答、集答、讨论、无应答 )和教师的理答 (重复答案、鼓励赞许、打断代答、追问)三个方面记录描述 ,促进教师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向着 “让教于学 ”和“以教促学”的方向努力。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注重 “逆向设计 ”
新课程方案指出 ,评价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和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5]跨学科主题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 ,遵循目标前置、评价先行的原则 ,从想要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出发进行逆向设计 ,将评价量表和学习任务一起发布,增强学生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 ,从而促进更有意义的学习。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迁移、整合、应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交往、口语表达、成果展现以及探究精神等方面的情况 ,批判性思维、协同思维、创造力、跨学科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集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等方式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旋转的圆盘》一课 ,从实践参与过程和成果两部分 ,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态度品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表现评价 ,确定的评价内容如下 :能想出不同的办法找到圆心 ,关注并概括圆的特征 ;能进行色块配比并做成一个圆盘 ,尝试解释影响色光混合的因素 ;能大膽猜想、积极实践并尝试验证 ;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踊跃展示 ;面对困难时不放弃。
跨学科主题教学 ,是针对单一讲授式教学这一顽疾的 “破冰行动 ”,是核心素养时代新型教学的有力抓手。我们是学科教师 ,却不能仅以学科知识的教学来定位自己的职责,而必须从整体育人的角度 ,立足学生的发展,以本学科为基地主动跨界 ,利用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设计跨学科教学 ,推动学科教学的改进。10%的跨学科教学课时 ,需要我们付出 100%的努力。
参考文献 :
[1][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11,前言 2,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前言 4.
[3]郭华 ,袁媛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及实施要点 [J].中小学管理 ,2023(5):10.
(郭海娟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南通市优秀教师 ,南通市 “226工程 ”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