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聚焦·层级进阶·迭代发展

2023-07-06梅培军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梅培军

【摘 要】为解决语文教学研究中“教什么”的问题,“语文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以“三层六级”的阅读教学理论为框架融合多方本体解读理论和知识,能站在阅读学、课程教学论的立场上考虑阅读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且考虑到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海底世界》和《两茎灯草》两篇课文的教学以“语文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进行设计,能够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维目标表述三个层级的教学内容,搭建起有层级、有阶梯的教学结构,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和思维的进阶提供助力。

【关键词】教学课例;教学设计;三层级理论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此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比如提出“依体而教”的原则,又或是在编写教材时明确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些探索都使得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教学指向,但其中仍有些难题需要解决。比如,依据文体确定教学内容固然是理应考虑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发现,还有许多文本并不能完全依据文体来确定教学内容,这样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尤为常见。倘若教材给出一篇小说,其编写意图可能是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此时如果向学生传授小说的三要素等文体知识则不一定合适,并且这些内容也不该成为该课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要素包罗的教学内容繁多,有时要求学生掌握某项学科本体知识,有时是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有时又是语文学科外的一些人生感悟。如果非要依照文体进行分类教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时也容易产生偏差。除此之外,语文教学内容还存在结构不良、层次不清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解决。

鉴于此,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提出了“语文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以下简称“三层级”理论),进一步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三层级”理论将文本及其教学划分为“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级。其中的释义层解决基础理解、基本读法的问题,解码层解决文本解读中关键、核心的问题,评鉴层解决阅读教学的深度思维和应用迁移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思维层级,“三层级”理论建构了“语言文字感知力、内容理解力、艺术特点欣赏力、思路结构分析力、审辨批评力、迁移再创力”六级阅读素养层次。由此可见,“三层级”理论中提出的“三层六级”阅读教学理论融汇了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等本体解读理论和知识,同时还能站在閱读学、课程教学论的立场上考虑阅读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亦考虑到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这一理论在实验校实践推广后,有效地推动了实验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并在项目实验中有了进一步的实践创生。本次优质课评选及观摩活动就较好地展示了实验学校的教学改革效果,《海底世界》和《两茎灯草》两篇课文的教学正是活动中两个优秀的代表性课例。

“三层级”理论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框架,因此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就能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维目标表述三个层级的教学内容,搭建起有层级、有阶梯的教学结构。知识目标部分主要解决阅读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任务,包括字词句的学习、思想内容的把握等。陆巧艳老师将《海底世界》的知识目标确定为:“认识窃、私、警等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迅、速、退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而蒋瑜老师将《两茎灯草》的知识目标确定为:“了解《儒林外史》,整体感知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的人物特点。”这两个课例的知识目标均是在解决字词句的基础上对文本大意做基础性的理解,只有这个基础打扎实了才有可能推向下一层次的解码层。第二层的能力目标主要解决文本解码,这里的“码”主要指的是文本特有的艺术或技术密码,往往包含文本独特的艺术技巧、结构密码、言语智慧等,是文本的关键层,也是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突破口。在具体操作中解码层往往可以和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对接起来,比如蒋瑜老师就抓住动作细节描写及其表达效果展开解码层的教学,而陆巧艳老师则从文本的结构解码对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最后,“三层级”理论还要求将阅读教学引向高阶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重点关注批判审辨思维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两位老师都设置了读写迁移的教学环节。“三层级”理论所提倡的读写迁移正是基于解码之后的能力跃迁,而非肤浅、表层的无关能力培养的读写实践。

“三层级”理论的实践运用,其难点在于文本的解码及其教学,这里的解码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和传授,而是在动态的阅读活动中激活学生的解码思维。如《两茎灯草》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严监生的吝啬,指向该习作教学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教学重心。蒋瑜老师在解码层再次铺陈严监生动作描写艺术效果的指导。她没有简单地讲解动作细节描写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猜测人物的意图,以此启发学生如何解析人物。指向这一艺术密码,蒋老师还设置了“探真意,悟形象”这一活动,承接释义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逆向探索人物塑造方式这两项教学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就知晓了解码的端续,进而通过文中众人对严监生两根手指的猜测及严监生的反应来聚焦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动作描写。在教学方法和阅读策略上,蒋老师还综合运用了勾画文句、表格梳理、朗读表演等教学方式,这些都指向对严监生动作细节描写的鉴赏。“细品动作细节,悟写人方法”部分则是更进一步地从写作视角出发进行更深一层的解码。该单元是习作教学单元,因此课文的选用立足于写作训练需求。《两茎灯草》通过数量、程度上的细微变化呈现人物特性,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支架。这样的解码自然地通向评鉴层的读写迁移。蒋老师的评鉴环节也设置得巧妙,直接从原著中挖掘、裁剪写作材料,不但情境相通,更便于学生从课文阅读向写作迁移,同时也有意识地指向整本书阅读。陆巧艳老师《海底世界》的解码层教学呈现出螺旋式的特点。“黑中有光”“静中有声”是解码中的释义。依照教学设计螺旋上升后,师生要进一步解开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表达之“码”。在围绕一个中心来写的基础和立场上,学生赏析文本中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围绕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支点展开评鉴层的读写迁移。总体来看,两个课例既体现了“三层级”理论的思想框架,同时具有授课人鲜明的个人特色,为“三层级”理论落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

分层级的文本解读模式结构清晰,有明确的教学价值追求,可以使一线教师精准聚焦教学内容。既厘清了文本的本体知识,也融合了阅读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阅读能力坐标。教学内容得以结构化,以三个层级螺旋式关联,呈现出思维进阶的特点,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迭代发展,可为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