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3-07-06刘燕平马俊杰翟晓岩
刘燕平 马俊杰 翟晓岩
摘要农村创业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有效激活乡村产业要素的重要方式。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城市向农村的延伸拓展,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对262位农村创新创业主体进行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回归分析,找到了制约农村创新创业成功的因素,并从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培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加大对个体户在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风险防控的防范力度7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创新创业;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254-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6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Gansu
LIU Yan-ping MA Jun-jie ZHAI Xiao-yan(1.Party School of 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Gansu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Lanzhou, Gansu 730070;2.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hollowing out”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effectively activate the elements of rural industries. With 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from cities to rural areas, r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nd have shown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62 r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bject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success of r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put forward 7 aspect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increas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guiding “capable peopl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to start businesses, increasing support for individual households to innovate and start businesses in rural areas; creating a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creas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isks.
Key wordsRural area;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vestigation;Research
目前,城鄉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由于传统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风险高、农民地位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外流,致使甘肃农村面临农村劳动力“断代”的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而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不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是打造我国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1]。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中,甘肃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发展势头良好、影响大。农村创新创业有助于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有效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带动乡村产业繁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创新创业问题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对农村创新创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Nelson[2]通过对东南亚国家(菲律宾)的创业教育考察,他发现创业者就是能迸发出潜在的商业火花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核心人员。在农村创业的人很注重社会资本的培育,注重搞好乡邻关系;并且,学历与创业息息相关,学历较高,创业的成功概率越高。原因在于学历较高的创业者能洞察到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变化情况和价格的波动;Schumpeter[3]通过研究创业界定了创业者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由创业者进行商业化运作并转化为企业经济效应的过程。②创业过程层面的研究。Low等[4]研究认为在创业中重要的是创业行为是什么,以及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是怎样的,也就是基于创业环境和创业的整个过程来探究创业的本质和规律;Mitra等[5]研究认为创业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要么基于自身的经验积累,要么通过后期的创业学习。③创业环境层面的研究。Gnyawali等[6]指出,新创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创业环境涉及创业过程中5个维度的组合:政府和规程、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创业资金支持、创业的非资金支持。所以,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竭尽所能,为创新创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内对农村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特征的研究。赵路[7]认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既富有创新精神,也具备创业特征,是最兼具创新创业两种特征的自主创业者,包括以返乡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劳动力。②关于农村创新创业培训教育的研究。中国农民大学副校长宋卫平认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零件型人才”不适合农村的创业土壤,是农民职业教育的精髓,中国农村亟待创新创业人才;部分学者认为对当地的创新文化和创业的教育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影响最大。③关于农村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罗明忠[8]和陈国生等[9]通过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有个体特征、家庭资源禀赋、就业压力、宏观政策等,返乡创业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合理抉择。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农村创新创业问题的文献较为丰富,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一直认为农村创新创业对乡村振兴具有的重大意义,并初步探索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但是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①农村创新创业行为的机理及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在现实中的地位及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②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创新创新的成功的关键仍没有具体的研究。因此,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和计量模型的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能为甘肃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价值。
1实证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1模型设定
1.2变量选取及说明在调查农村创新创业行为发生机制和规律时,根据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创业资金、创业经验及创业环境等。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该研究引入以下解释变量。
1.2.1个人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创新创业的重要方面。同时,创业之前的身份也会对创业产生影响。对在农村创新创业者而言,创业之前的经历不仅是资金的积累,也是人脉的积累。因此,为考察创业前经历这一显著性社会现象对农民创业的影响,该研究将这一变量引入模型中进行估计。 此外,创业者是否为独生子女也会对创业产生影响。在农村,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父母的养老一般都由子女承担,因此,孩子数量少的家庭更多地倾向于让孩子谋一份稳定的职业。相比较而言,孩子较多的家庭因为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子女在选择职业时冒险的机会成本较低,所以创业的风险较低。因此该研究用是否是独生子女考察家庭规模对创业是否成功的影响方向。
1.2.2创业者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亲的社会地位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及价值取向和人生选择。 因此,把家里是否有公职人员和家庭人均纯收入纳入模型分析。同时,在我国,子女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一般而言,父母会根据自己的职业性质及经历对孩子的职业选择进行干预,从而达到自己的期望。所以把创业者家的位置和父母或家人是否熟悉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纳入模型进行估计。
1.2.3创业资金的来源。在我国,父辈财富不仅能为孩子购买房子、支付高昂学费,同时也给孩子一种心理保险,让孩子在进入社会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创业资金约束较强,贷款尤其是小额贷款是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1.2.4创业者是否参加过创业或就业的培训。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参加创业培训,可以让创业者看清形势、把握创业方向、收获创业信息,进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将此变量引入模型进行估计。
研究目的是考查农村创业成功概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因此,选择创业成功与否作为因变量,农村创业成功与否,是由创业者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自己衡量把握的。
所有变量赋值如表1所示。
1.3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3.1樣本选择。样本选择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甘肃各市区农村创新创业主体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62份。
1.3.2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有效样本创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如下:从年龄看,甘肃农村创新创业人员以31~40岁年龄段最多,占总数的 43.89%;其次是 41岁及以上年龄段,占 42.37%;20~30岁年龄段的总共占13.74%。 可见,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大多处于中青年阶段。
从性别上看,农村创新创业者男性比重较高,为76.34%,女性为23.66%。说明男女在农村创新创业也体现出性别差异,男性骨子里带有的吃苦耐劳的特质,更适合农村发展。
从婚姻状况看,农村已婚的创新创业者比重较高,占90.08%,未婚创业者仅占9.92%。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创业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 48.47%,其次是初中,占 24.05%,小学和文盲仅为6.11%。可见创业者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偏高。
从创业方式来看,独资或与家人合伙的占40%,与村里人合伙的占30%,与村外的朋友合伙的占8%,土地入股招商的占20%,其他的占2%,可见农村创新创业在本村的较多。
从农村创业的行业分布及雇佣人员数量上看,行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比重达50%,第三产业比重为 39%,第二产业比重最小仅为11%。说明在农村创新创业的还是依托种植业和养殖业,让农村种植更加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从雇佣人员数量看,雇佣9人以下的占 87%,其中雇用人员数量为 10~49人的占10%,50人以上的仅占3%,这说明农村创新创业的资产规模还相对较小。
从创业过程能增加的就业岗位来看,没能增加就业岗位的占17%,增加1~5个就业岗位的占51%,增加6~10个就业岗位的占16%,增加10个以上就业岗位的占16%。说明农村大多数创新创业还处于初期,吸纳的就业人数还相对较少。
2结果与分析
2.1计量结果将性别、年龄、婚姻状況、受教育程度、家住地区或地理位置、创业前的身份、是否为独生子女、家里是否有公职人员、家庭年均纯收入、创业资金的来源、父母或家人是否熟悉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参加过创业或就业的培训共12项设为自变量,而将创业是否成功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首先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创业是否成功对于12项变量的差异关系,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创业是否成功对于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家里是否有公职人员、受教育程度、家住地区或地理位置、创业资金的来源是共7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创业是否成功对于是否参加过创业或就业的培训、年龄、创业前的身份、收入对数、父母或家人是否熟悉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共5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
因此,将这5项显著性变量纳入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此处模型检验的原定假设为:因变量是否创业成功放入自变量(年龄、创业前的身份、家庭年均纯收入、父母或家人是否熟悉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参加过创业或就业的培训)与所有自变量纳入模型时模型质量均一样;这里P值小于0.05,因而说明拒绝原定假设,即说明此次构建模型时,放入的自变量具有有效性,此次模型构建有意义。
从Hos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可知,此处模型检验的原定假设为:模型拟合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一致;这里P值大于0.05(Chi=10.888,P=0.208>0.05),因而说明接受原定假设,即说明此次模型通过HL检验,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综合以上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农村创新创业成功与否主要受创业年龄、创业前的身份、家庭年均收入、父母或家人是否熟悉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参加过创业或就业的培训5个变量的影响,但是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住地区或地理位置、家里是否有公职人员、是否为独生子女、创业资金的来源并不会对创业是否成功产生显著影响。
2.2结论分析
3政策建议及制度安排
立足现实,借鉴先进的创新创业政策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对研究结论提炼的基础上,如何完善甘肃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政策建议。
3.1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培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引导和帮助创业主体依托农业创业致富,不仅能回答 “谁来发展农业”的现实问题,还能探索出“怎样发展农业”的方向路径。首先,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培训有经费保障。通过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培训,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第二,不断拓展农村创新创业的培训主体,除了人社部门为主以外,还要积极挖掘其他社会资源,让更多的培训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培训格局。第三,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尤其是要加大对返乡创业培训的力度,要增加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经营管理理念和风险防控意识的培训。第四,要加强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充满着荆棘和坎坷,除了具备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创业胆识之外,还要具有越挫越勇的斗志和坚持不懈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取得创业上的成功。
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政府通过提供资本支持、低息贷款、风险基金等形式,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项目和政策优惠,让更多创新创业者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致富。其次,结合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结合甘肃省情,出台适宜甘肃乡村的创新创业的政策,并落实到位,使创新创业者在乡村能看到希望。第三,对于创新创业成功的,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如在村两委任职,增强其政治荣誉感。
3.3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央、省现有资金政策和国家商贸优惠政策,采用调整支持、优惠政策贴息扶持的方式,重点支持农村产业领域的科研创新、机制创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二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甘肃省提出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一方面要给予创新创业者“轻资产”更多的赋能赋权;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创新和拓展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要求的金融产品,倡导和支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活体畜、在产农作物等抵质押业务。
3.4引导“能人”返乡创业第一,做好农村新型农民的思想引导工作,依托难舍乡土情怀,号召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返乡创业,带领村民一起实现乡村振兴,让人才流和资金流同步流向乡村。第二,从制度顶层设计入手,重点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进一步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工、鼓励入乡创业人员、发掘在乡创业能人,这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亟待各地积极作为,让“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深植发展厚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3.5加大对个体户在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第一,要在税收减免上支持个体户,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个体户返乡创新创业。第二,要加强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为个体户转企创造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和渠道。第三,对个体户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县(市、区),政府应给予奖励,对个体户在农村创新创业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和提供优良服务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6营造农村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农村不定期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导师公益行动、组织各类创业教育辅导活动等,不断总结和宣传创新创业成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在全社会树立一批农村创新创业的典型和榜样,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创新创业的就业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于农民创新创业成功的典范要加以推广,因为身边人的经历对农民的触动更真切,让农民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
3.7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风险防控的防范力度进一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提高保险赔付精准性,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功能,增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抗自然风险能力。建立防范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基金账户,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在特定的情况下提供经济补偿,防止经营粮食作物和经济类作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遭遇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出现破产。
参考文献
[1] 张萃.什么使城市更有利于创业?[J].经济研究,2018,53(4):151-166.
[2] NELSON R 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sian Survey,1977,17(9):880-885.
[3] 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credit,interest,and the business cycle[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4] LOW M B,MACMILLAN I C.Entrep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14(2):139-161.
[5] MITRA J,MATLAY H.Entrepreneuri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Lessons from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J].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2004,18(1):53-61.
[6] GNYAWALI D R,FOGEL D S.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8(4):43-62.
[7] 赵路.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特征与培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7-51.
[8] 罗明忠.个体特征、资源获取与农民创业:基于广东部分地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證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11-19.
[9] 陈国生,肖瑜君,李海波,等.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省465户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J].经济地理,2022,42(1):176-181.
[10] 曾瑜,孙延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理论逻辑、困境及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22(10):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