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职业教育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2023-07-06祝木伟
祝木伟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振兴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的“高原高峰”。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苏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一方面培养大量一线产业工人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大量会管理、懂技术、能研发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助力江苏加快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把握内涵要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适应”一词出现多达10次,明确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法律地位。可以看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适应”源于生物学,本意在于个体或群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程度,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动态交互的过程。“职业教育适应性”,反映的是职业教育与一定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需求的协同程度,《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将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聚焦江苏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对江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顺应,对江苏产业发展诉求的满足以及对江苏高职院校教育对象高素质发展需求的回应三方面。依据满足内外部环境诉求的双重属性,江苏职业教育适应性表现为两个维度,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来调节自身教育内容与方式,以及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以促进外部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双向促进、螺旋上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增强,影响着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质量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
强化方法指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根本遵循,尤其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好适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同时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坚持系统观念,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大系统中找准坐标,在“三教”协同创新的中系统内发挥作用,在“三融合”的小系统内取得突破。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用,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人才供给。推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突破制度壁垒,深化“三教”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转换机制,加快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完善學分银行制度,实现“三教”之间互利合作、协调共生、各美其美的教育生态。牢固树立大职业教育观,着力推进“三融合”,以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结构优化。必须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更好适应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在体系结构上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结构性调整需求。一是持续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本科职业教育范围与规模,促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二是探索创新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高本衔接机制,对应用本科高校和专业进行单独评价、分类评价。三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科技应用与研发能力培养为主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支持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培养行业亟需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四是推进职普融通,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生态。
提升服务能力。职业教育要不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更好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紧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实施以需求牵引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使培养对象能有效适应以技术技能生产配置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以劳动生产率提升为重要特征的创新驱动型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发展,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推动10条卓越产业链快速提升。江苏职业教育要按照“531”产业链构建专业链,将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一要按照产业链发展的要素、模式和特点,建设、布局、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链。职业学校要根据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岗位标准,来选择企业、建设专业、规划课程。二要密切关注、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专业的设置应覆盖全产业链,或行业生产的整个流程,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三要源源不断为产业提供人力资源,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助推产业技术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作者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