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07-06徐海贤侯冰婕
徐海贤 侯冰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江苏县域具有经济发展全国领先、人口分布稠密、发展类型多样等重要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缩影。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图景的重要举措。
把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江蘇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高,对全国县级城市高质量发展、迈向现代化具有引领表率意义。江苏县域经济长期“走在前列”,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占25席、前十强独揽6席,40个县(市)平均GDP超过1000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强省。在多年来发展要素重点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背景下,平均每个县(市)占全省GDP比重不降反升,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县域经济类型多样化,不同类型的县(市)对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全国不同发展条件的县域发展具有样板和示范意义。江苏县域经济承载能力强,是推动城乡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全省有44.4%的人口常住在县域,县域经济贡献了全省40.5%的GDP,县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全省有61.3%的乡村人口常住在县域,近十年来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14%,县域是人口的重要集聚空间,也是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切入点,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对标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江苏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县域经济增速整体趋势减缓,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压力;县域主导产业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内部竞争较激烈,尚未形成错位发展、上下联系的产业链和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空间效益不高,县域地均GDP仅有设区市市区的44%,面广量大的低效工业用地分布在村镇,且存在退出、置换、流转困难等。
强化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引导
差异引导,因地制宜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尊重客观发展条件,基于发展基底、城镇化工业化阶段、主体功能、主导产业等综合评价,可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划分为创新引领型、专业特色型、农业保障型三类,在区域中谋划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功能。创新引领型以昆山、江阴等发展领先、创新转型的经济强县为代表,依托交通通道完善,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打造长三角各具优势的重要功能节点,树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县级城市中国式现代化的标杆。专业特色型以溧阳、宝应等特色资源丰富的县(市)为代表,发挥自然、文化等不同特色资源条件,积极打造优势互补的“一县一品”,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跨越转型的新道路,推动县(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各美其美的区域特色功能节点。农业保障型以东台、射阳等农业保障地位重、乡村腹地广大的县(市)为代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更高台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富民增收,提升县城综合服务水平,带动县域共同富裕,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
创新驱动,促进县域经济转型提升。加快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就创新引领型县(市)而言,在现有产业体系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科技方向延伸,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兴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分门别类培育一批符合县域经济特点的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在县域就地培育配套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一企一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智慧赋能,激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县域的区位特征、发展基础和财力,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在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有条件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县(市)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新业态,探索数字产业新赛道。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探索建立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智能生产线、云上服务、智慧运营中心、数字农业服务系统等,激发传统产业活力。推动降能减排、双碳管理、价值转化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数字化,建立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完善电子商务、在线逛展、B2B直播等平台,激发传统商贸、对外贸易的活力。
推动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推动产业空间更新提质增效,做好县域经济用地保障。推动县域产业用地综合整治工作,以“一县一区,一区多园”为基本原则,加快整合县域内省级以下各类“小、散、弱”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引导区位相邻、产业相近、规模较小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资源要素向高水平开发区集聚。落实县域“增存挂钩”指标管理机制,鼓励利用县域内的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低效利用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对通过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超额完成处置任务的部分按利用面积的一定比例给予新增用地指标奖励。科学划定县域工业用地保障线,保障工业用地高效供给,依法依规处置工业用地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尽、开发利用与经济产出低效等情况,鼓励采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灵活多样的工业用地供地方式以及降低工业用地出让年限等举措,让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轻装上阵”。
二是强化县域经济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支持县域以需求导向引才用才、针对性定向孵化培养人才,如聚焦全国顶尖人才、行业领军人物、科技创新人才等,瞄准文旅产业、生态绿色等发展方向人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等。优化县域惜才留才环境,加快推动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县域人口市民化成本共担机制。强化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返乡创业等的支持力度,深化县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村土地增值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平稳调控房价,推动居民日常生活必需支出合理降低,加快实现县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制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分工研究出台具体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优化调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突出差别化考核、竞相发展导向,明确创新引领型、专业特色型、农业保障型县(市)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发挥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积极推动不同类型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制定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和市县划转事项目录,扩大昆山等创新引领型强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针对性地赋予专业特色型、农业保障型县(市)相应所需管理权限,减少行政中间层次和环节,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和现代化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