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泗阳画卷
2023-07-06范德珩
范德珩
百业农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未来五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泗阳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占比达到11.13%,素有“杨树之乡”“青虾之乡”“棉花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泗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上榜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一幅“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灰瓦白墙、河清湖秀、陌上泗阳”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做优现代农业,稳住乡村振兴“基本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泗阳聚焦农业强县建设目标,运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大力培育优质稻米、特色水产、食用菌等“223”产业发展矩阵,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近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13亿斤,年出栏生猪53万头,现代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以群链式发展提升能级。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特色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5万亩,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形成蔬菜、桃果、水产等七大高效规模产业,其中工厂化食用菌日产超千吨、位居全国前列,苏北“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地位进一步巩固。
以园区化建设促进集聚。围绕县域特色农业空间布局,构建“1+X+N”农业园区化发展格局,引导项目进园、主体入园、要素聚园,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科技化、数字化“新农业”转型,创成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科技部验收。目前,全县农业园区累计入驻农业企业51家,适度规模经营占比71%。
以品牌化打造增强效益。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全县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89个,其中“泗阳鲜桃”“成子湖青虾”等4个农产品(商标)获国家级地理认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同共建”模式,集中力量打造覆盖全县域、全产业链的“食在泗阳”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授权主体32家,品牌销售额达到5亿元。
建设和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泗阳以生态宜居、村美人和为目标,以环境整治、农房改善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明显提升,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围绕“形态美”,改善基础设施。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统筹实施农村路网、光网、電网、气网、水网“五网”工程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10公里、桥梁189座,自来水通村率、入户率达100%,全县42%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围绕“品质美”,优化人居环境。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现阶段乡村建设的关键抓手,因地制宜推进“1+2+3+5+128+X”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结合农民意愿推动老旧房屋和“空心村”改造,累计建设农房改善项目49个,3.6万户农民搬入新居,被省政府表彰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激励县。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2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实施退圩还湖、水系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清退湖区圈圩5.6万亩,恢复自由水面4.7万亩。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泗阳成为全省重要的鸟类栖息繁衍地,全县拥有鸟类111种,今年6月,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泗阳调研时指出要保护好栖息地,精心呵护好“天空精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
围绕“内涵美”,培育文明乡风。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不断完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镇影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乡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创建“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先后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6人当选“江苏好人”,近70%村居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
推进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泗阳坚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引领,聚焦土地、资金等核心要素供给,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综合改革,实施国省级涉农改革试点20余项,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着眼盘活土地,推进“三块地”集成改革。抢抓被列入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形成地票、房票“双票制”“农房竞价择位”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全省落地首笔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制发“房票”“地票”338张,跨村安置农户246户。
着眼盘活资产,实施“三生”空间治理。以巩固集体资源资产治理为重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加大集体零散资源资产整合盘活力度,统筹推进水、路、田园空间整治,累计回收集体土地12.08万亩、集体资产25.44万平方米,改善提升乡镇街区24个,建成“五改善”自然村215个。
着眼盘活机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坚持富民导向,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居清产核资,组建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29家,累计折股量化资金2.25亿元,发放股权证书19.3万本,95%以上村居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农村改革红利得到了充分显现。
培育新型农民,汇聚乡村振兴“主力军”
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支撑。泗阳通过实施“泗水英才”计划,大力培育锻造乡土人才,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人才汇聚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村自我发展动能。
强化造血,培育本土人才。坚持“农民点单、政府买单”,聚焦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专业技能三大领域,采取“讲习所”“田间课堂”“送技下乡”等方式,深入开展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期次,培训农民1.7万人次,带动1万余农民掌握新技术,170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在乡村振兴中展现身手、实现价值。
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能人。深入实施“乡贤回归”“鸿雁归巢”工程,建立县乡贤人才库,出台鼓励返乡创业就业的10条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职业军人、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并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全县共吸引10.2万人回乡创业就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000个,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蓬勃发展,返乡人员逐渐成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政策激励,建强干部队伍。围绕“政治激励、待遇保障、关心关爱”,出台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打通优秀村干部晋升通道,提升村干部基本报酬,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村干部队伍,安心干事创业,建功乡村振兴。目前,全县1743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中,高中及以上学历、4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分别达到92.8%、52.3%。近年来,全县从优秀村干部队伍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91名,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作者系泗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