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

2023-07-06涂远东张婧欣戴远哲

群众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氢储氢氢能

涂远东 张婧欣 戴远哲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2022年3月国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未来十年是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大力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打造氢能产业发展新引擎,对优化江苏能源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产业新赛道、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从能源消费端来看,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通过逐步扩大工业领域氢能应用,能够有效引导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中国工程院最新预测,在碳中和背景下2060年我国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其中绿氢占比将超过80%。

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氢气是除核能以外热值最高的燃料,并且氢元素存在广泛。江苏经济规模庞大,能源资源禀赋不足,人均用能基数较高,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必须坚定不移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与能源供应风险骤增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在氢制取和综合应用方面技术革新,氢能将参与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地理格局。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要把氢能作为未来我省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量,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氢能是未来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从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到终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江苏具备发展氢能产业良好基础

产业链条基本完备。江苏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从氢气来源看,我省钢铁、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副产氢来源丰富。从制氢装备看,我省在电解槽等制氢加氢集成设备生产方面规模领先。从氢气储运装备看,我省在气态储氢、液态储氢装置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从氢能应用看,我省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关键零部等环节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企业。

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快速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已建、在建加氢站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技术支撑方面,氢能相关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程技术应用等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领域示范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沿江氢走廊初步形成。南京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江北—江宁—溧水—高淳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苏州氢能产业先发优势明显,张家港积极打造“中国氢港”。无锡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着力打造江阴、宜兴氢能产业园。常州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积极推动“常州氢湾”发展。扬州规划构建氢能城市,南通创建全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氢经济示范城市”。

高起点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依托江苏装备制造优势和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我省可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导向,以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为牵引,以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为重点,推进路径可细分为:近期以工业副产氢作为过渡、推动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快速成长;中远期逐步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能产业体系。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地。一是着力推动制氢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电解水制氢技术和装备优势,重点开发电解水制氢装置和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二是着力发展大规模、低成本储氢运氢装备。围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高经济性市场需求,重点研发生产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液态储氢装备以及氢气运输管道装备,积极探索金属氢化物储氢、高容量固态储运氢装备产业化。三是着力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持续巩固我省在大功率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大功率空压机等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本土化。四是着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燃料电池船舶。依托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在苏州、南通打造燃料电池车应用示范基地。发挥沿江地区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探索实现氢能船舶技术突破和应用,打造船舶燃料电池制造示范基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是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氢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优势,围绕前瞻和颠覆性技术开展研究布局,并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研发平台。二是大力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发挥创新和产业优势,力争在绿氢制取、工业副产氢提纯、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高压存储技术、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建设引领全国的氢能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我省氢能龙头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标准。依托省特检院国家氢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高端储能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高水平建设氢燃料电池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成套测试认证平台,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产品全链条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氢能多元化应用示范基地。一是大力开展工业副产氢综合应用。利用沿江工业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打造“工业副产氢供给与应用示范区”。依托连云港石化化工和核电基地,打造“石化化工—核能—氢能产业耦合示范区”。逐步引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大力促进工业副产灰氢向蓝氢发展。二是积极培育氢储能产业。依托沿海可再生能源资源,培育“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应用模式,充分发挥氢储能大容量、存储时间长、不易衰减以及使用灵活等特点,着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氢能在能源领域清洁利用。充分利用我省沿海LNG接收站、天然气管道等上下游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天然气管道掺氢、燃气轮机掺氢发电、氢燃料电池熱电联供等,大力促进氢能在能源领域清洁化利用。四是加快推广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积极推广氢燃料电池在公共交通、工程、物流、水运等领域的应用。五是加大氢能在工业领域应用。积极推进石化化工与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大力推广富氢还原高炉与氢气直接还原竖炉工艺在钢铁领域应用。加大氢能在有色、建材等其他高载能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料的应用,带动相关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产氢储氢氢能
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缺陷及检测方法
我国固定式储氢压力容器发展现状综述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催化硼氢化钠分解制氢研究*
复合催化剂NiS/g-C3N4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
有机废弃物生物制氢研究
储氢合金La0.74Mg0.26Ni2.55Co0.55Al0.2Fe0.1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