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2023-07-06傅小飞

新农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分蘖光照

傅小飞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一年生水生草本,禾本科稻属类植物,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亚类。在我国农业发展新格局之下,探讨水稻种植技术和相关田间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为我国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水稻来说,在禾本科植物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水稻的种植质量,与当地粮食安全、粮食储备战略存在密切相关,所以其整体价值显著,利用各种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水稻产业也逐渐呈现出了蓬勃之势,整体品质产量,相比以往也得到显著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水稻产品需求。

关键词: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1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种与处理

在以往的栽培中,其中很多农户都没接受过相关培训,对栽培知识了解严重不足,很多环节、步骤都靠经验来落实,尤其在选种时,其中存在各类问题,导致很多质量不足、携带病毒的种子,被选择后撒到了田间,使作物实际生长时,遭受各类病虫害侵袭,各类疾病大量滋生、大面积传播,直接导致品质、产量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在整个水稻种植中,选种工作至关重要,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为了显著提高种植质量,加强水稻栽培管理水平,在选种工作中,首先要将目光放在饱满的籽粒上。还要确保所选种子,能够有效适应当地环境,自身具有的较强抗性,减少当地土壤、气候、地势等因素,对种子生长造成的影响。

种子选择后,要及时进行处理,首先要对其全面晾晒,时间一般在24~48h,这样可将内部相关酶活性显著提升。再使用盐水进行浸泡,这样能将其中饱满度不足的种子剔除。针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测定。可在30℃的水中进行浸泡,浸泡4h左右,然后将其捞出在容器中进行放置,对种子发芽率进行观察,必须确保>80%。在种子的处理中,要严格落实消毒操作,可选择多菌灵100倍液,将种子浸泡其中,维持24~48h。也可在0.2%硫酸铜溶液,或石灰水中浸泡,前者时间为45h,后者浸泡12h即可。浸泡后使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并及时进行播种催芽。在催芽时还需注意,要将湿度、温度控制好,前期控制温度处于30~32℃,然后温度逐渐降低,直到种子露白,即可正常播种。

1.2 大田的选择

大田的土壤也要进行全面分析,土壤内部养分情况、具体类型必须进行明确,还要了解土壤湿度、松软度、酸碱度等,然后对土壤的水肥情况进行检测,了解是否能保证水稻有足够的养分补充。如果自身条件不佳,可以考虑使用肥料增施来改善,这样即可保证土壤养分充足。种植地块的选择,要将肥沃度作为首要考虑目标,确保土壤内,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在整个水稻生长中,根系的价值显著,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位无法替代的,所以土壤的紧密度要严格控制。在进行移栽前,要及时将翻土工作做好,翻耕深度保证为15~20cm,在这样的深度下,能让根系更好地吸取各类养分。保证根系的活力,能吸收更多的水肥,这样地表上作物才能更好地生长,为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播种技术

水稻进行播种时,要选择好具体的播种时间,时间的确定会直接对质量、产量造成影响,具体要与当地气候条件、所选品种来选择,但一般在安徽等地,早稻通常在4月初左右即可播种。对于播种方法来说,近几年科技发展迅猛,很多种植者开始将目光放在了机械化上,通过机械化种植,让整个劳动效率显著提高,而劳动支出相比以往明显减少,种植者负担显著减轻。通过机械化进行栽培,必须将设备调试工作做好,设定好作业时的密度,同时对土壤墒情进行考察。如果墒情不佳,播种的前7~10d,要及时进行灌溉,确保能满足播种需求。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时,要保证速度均匀,垄距按照实际进行调整,依次将播种效果提高。水稻完成育秧后,可及时落实插秧移栽。育秧时间一般为40~60d。移栽时间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如果土壤的温度,已经长时间保持在13~15℃,此时即可展开移栽。插秧工作要在雨季前全面做好,这样能将幼苗成活率提高,还可对水稻分蘖进行促进。

2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2.1 温度管理

水稻生长期间,具有较高的温度要求,但因为品种的不同,所以在不同时期,温度需求上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对于粕型杂交水稻来说,温度需求相比常规粕稻,要明显高很多。另外温度的需求,和种植的海拔也有一定关联,一般低海拔品种的要求,要明显高于高海拔地区。在进行插秧的前72h,要将温室大棚打开,使内部温度和外界能保持同步,让幼苗可对外界温度逐渐适应。插秧期时,如果气温<1℃,此时要及时进行保温处理。幼苗处于分蘖期时,此时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如果温度保证在32~34℃,此时可对秧苗分蘖进行促进。如果温度为26~30℃,在此温度下,可对幼苗孕育失败有效预防。如果昼夜具有较大的温差,很可能会减少花粉量,或者出现花粉不开裂问题,为了将这样的问题减少,白天和夜晚的温度,要分别控制在26~33℃。

2.2 光照管理

水稻具有喜光的特点,种植时如果能保证光照充足,对植株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整个田间管理中,水稻正常生长期间,光照时间至少保证6h/d,只有这样的光照时长,才能更好地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整体长势。如果光照的时间太短,很可能会造成发育不良,对后期产量造成影响。在幼苗期时,充足的光照,可使幼苗生长得更加健壮。而分蘖期,同样也需要足够的光照,将叶片光合速率提高,这样才能显著增加分蘖数、有机物含量,对早衰现象进行防治。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秧苗一般返青72h就会分蘖,此时如果光照<50%,那么在返青2周后,才会逐渐分蘖。如果光照仅有5%,不仅会对分蘖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秧苗死亡。穗后的光照强度,也会决定颗粒的饱满度。所以,植株光能利用率要充分增加,抽穗阶段要特别重视,保證光照足够,以此累积大量有机质,确保水稻能实现稳产高产。

2.3 水分调控

在田间管理中,加强水分调控,能够确保根系部位更加健壮,对茎秆增出十分有利,可让籽粒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使植株自身能提高抗倒伏能力。如果没有及时落实水分管理,或相关措施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导致倒伏率增加,无效分蘖情况频繁出现,使结实率明显降低,最后导致整体产量受到影响。由此可发现,在水稻的田间管理中,水分调控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文献可发现,在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比较严格的水分要求,因为生育期的不同,具体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产,要确保整个水分管控符合当地实情,如果处于不敏感期,可以对作物进行间歇灌溉,如果处于水分敏感期,要确保水分的供给充足。在水稻的生长中,分蘖、抽穗、灌浆期等,都属于水分敏感期。在幼苗期时,水位的高度要控制在3.3cm,这样的高度比较适合秧苗生长,能够更好地实现保温效果,对根系的发育进行促进,同时对杂草、虫害、病菌的滋生,也能起到一定阻碍作用。随着水稻的不断生长,为了确保根系氧气充足,同时对根系发育进行促进,可采用间歇灌溉、干湿结合的方式,来调控水分。生长到分蘖末期后,可实施下一步调控,保证土壤的肥沃度,同时避免出现烂根的情况,以此确保稻田所有植株都能整齐生长。

科学的水分管理可以使水稻根系健壮,有利于茎秆增粗,增加谷粒蛋白质、淀粉等含量以及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等。水分管理不合理可能会增加倒伏率、出现无效分蘖、降低水稻结实率等,从而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所以,科学的水分管理对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水稻生长过程对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根据水稻各生育时期对水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水分敏感期与水分不敏感期。水稻高产栽培的灌溉方式就是以科学的水分管控为要点,在水分不敏感期实行间歇灌溉,在水分敏感期保持水分的充分供给。

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中,水分敏感期包括分蘖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水稻各时期对水分要求不同,在播种前只需将苗床浇透,确保土壤具有饱和水分来维持种子出苗的最低水分要求;幼苗期控制水位高度在3.3cm以下,该水位高度符合秧苗生长的地表温度,从而起到保温,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有效阻碍病菌、虫害以及杂草滋生等作用;水稻生长后期,为保证根系获得充足氧气,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在水分调控方面应该做到干湿结合、间隙灌溉;在水稻分蘖末期进行科学的下一步调控工作,确保耕作土壤肥沃而不烂根,达到提高整个水稻田植株整齐度的目的。

2.4 施肥管理

水稻施肥量应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所含养分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分期施肥能够促进稻米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保证稻米的口感和质量。各施肥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均不同。为保证水稻在早中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供应充足,应采用全层施肥的方法,以磷肥作为基肥,在施用基肥后适当补充钾肥。水稻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应集中施加氮肥,能够达到提高水稻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从而满足水稻生根、长叶的基本要求。因此,分蘖肥尽量早施用。水稻抽穗至扬花授粉期间,利用叶面喷施方式施加促花肥和保花肥,可以增加每穗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进贮藏物质积累。首先,要确保施入足量的基肥。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在氮磷钾肥的需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各时期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在整个基肥中,氮肥占比一般在40%~50%,在生长期,钾肥占50%左右。对于追肥来说,水稻移栽且逐渐返青时,应用的肥料一般都为分蘖肥。这种肥料的施加,可以让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有效弥补,减少因为供应不足产生的影响。而且合理施加后,还可对尽早分蘖进行促进,这样可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对生长进行促进。其次,穗肥管理。在水稻种植中,对于早稻、中稻来说,一般在插秧5d后就可采用促蘖肥追施,而晚稻一般在插秧的72h后,就要进行追施促蘖肥,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尿素,控制用量为75~105kg/hm2。如果种植地钾肥、有机肥较少,可以按照45~75kg/hm2使用氯化钾进行追施。如果地块的肥料不足,施肥工作可按5~7d/次,以此将施肥效果提高。最后,穗粒肥。当植株已经生长到后期时,穗肥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将成穗率提高。在实际进行用肥时,要结合当地天气和具体长势作业,避免出现盲目施肥的情况。如果种植地土壤属于砂壤土,这种土质很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从而造成养分含量不足,此时就要对水稻生长情况定期观察,特别要重视苗期、灌浆期的观察,如果秧苗长势逐渐变缓,或者叶片的颜色逐渐变淡,此时要及时进行追肥。具体操作时,可用清水750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15kg/hm2,将其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对叶面进行喷施,这样可以对水稻的早衰进行预防。

3 水稻病虫害防治

3.1 纹枯病

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比较严重,危害的部位主要为叶片、叶鞘,也会出现在茎部、穗部。在疾病最初发生时,患病部位一般会出现模糊斑点,颜色为暗绿且表现为水浸状,随着病斑的快速扩散,最后会产生云纹状。这种疾病会对水稻组织产生严重破坏,病情比较严重时,多个小斑会形成大斑,导致整个叶子全部枯死。穗部遭受疾病侵害后,最初颜色为暗绿,随着病程不断延长,颜色会变成灰褐色,此状态下水稻无法正常抽穗。如果田间处于高湿、高温状态,会导致此类疾病发生流行性暴发。进行防治时,首先要保证品种优良性,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水稻插秧前,要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核菌及时捞出,让菌源数量有效减少。通过化学措施进行防治时,分蘖期如果病丛率在5%~10%,此时可以用药物进行干预。在水稻的分蘖盛期,可以按照使用10%己唑醇40mL/667m2,和20~30kg/667m2水混合进行应用。也可以在分蘖末期,按照使用10%己唑醇55mL/667m2+30~40kg/667m2水混合,然后进行喷雾处理。这样即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控制。

3.2 卷叶螟

这种虫害还处于幼虫时,就会对心叶部位造成侵袭,导致其中肉食被啃食,此时叶片会有透明斑点形成。大部分幼虫也会对叶鞘造成入侵,对其内部进行取食,虫龄的不断增加,还会在边缘部位吐丝,叶片遭受侵袭后,会逐渐表现出卷曲状,将整个虫体包裹住,使水稻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此类害虫如果已经处于4、5龄后,食量会显著增加,这时就会导致质量、产量严重降低。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将此类害虫天敌引进田间,对害虫进行捕食。这种方法能将药剂用量减少,比较符合绿色环保特点。比如具体操作中,可将瓢虫、稻田蜘蛛引入,也可以与实际结合,将赤眼蜂等投放到田间。农业措施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因为此类虫害的发生,和田间管理、气候条件等存在一定关联。所以在实际控制中,必须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对氮肥的用量合理把控,减少植株徒长的问题出现。当害虫处于孵化期时,要将田间湿度减少,而化蛹阶段可利用灌溉的方式,将虫蛹杀死。除了上述方法,还要做到及时收获,然后将晾晒工作做好。

4 结语

随着水稻产品需求不断增大,作为水稻种植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应该针对各类种植技术积极探索,选择最符合当地的技术。在种植期间,要将田间管理作为首要工作,不仅要控制好光照、温度,还要把控好肥料、水分调节,并将病虫害防治全面加强,减少各类因素,对植株生长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真正实现高质高产,推动整个水稻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石.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10):80-81.

[2] 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39-41.

[3] 陈立刚.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5):73,76.

[4] 薛占国.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有效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8,38(20):99.

[5] 张明礼.分析东北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以及管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66.

[6] 賀传斌.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6):161.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分蘖光照
无花果田间管理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春光照瑶乡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