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2023-07-06陈韬刘礼堂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式现代化

陈韬 刘礼堂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当下和未来共同昭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正确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可行性,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连续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要求,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重要意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领导核心,锚定目标方向,提供政治保障,树立发展信心,凝聚磅礴力量。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本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3-0062-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2]。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当其时。回顾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统领者和开拓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不仅打碎了清王朝的天朝幻梦,也将整个中国拖入深渊。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艰苦求索乃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却没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无法换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才迎来了曙光。自那时起,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艰苦卓绝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具体来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论证理论正确性、彰显实践可行性、保障目标连续性三个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正确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先验存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尽千难万险开拓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之前,人类能够选择的只有西方式现代化这一条道路,“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中艰难探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证明了世界上不止有一种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0世纪上半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进行深刻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3],毛泽东思想不仅指引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也为此后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的理论创新树立了标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走出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在一次次的思想创新中筑牢了理论根基。

思想领导是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党的思想领导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上,更体现在理论运用上。党的代表大会先后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最根本的要体现在思想领导的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不断地被用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体现出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创造力和蓬勃生命力,有力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正确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可行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不仅摆脱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旧路,也逐渐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的“水土不服”,探索出先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党又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建立起了工业基础。在社会主义遭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严重挫折的历史关口,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仅保持了政权的稳定,而且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逆境中奋勇前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光辉历史和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走得稳,是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相适应、相结合,共同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可行性,共同证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经过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连续性。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先后走过了从以英为师到以德日为师、又从以美为师到以苏联为师的曲折反复的道路,中国革命在各种制度之间不断摇摆,几乎成为现代化模式变革的试验场。一时间,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不同的政治势力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一百余年间风起云涌,全民族在新与旧、中与西之间徘徊,仅存的一些发展成果往往在不断的内耗中消磨殆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迟迟未能显现出来。

相比近代史上的其他政治力量,保持目标连续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充分地继承、吸收和发扬了以往历史中的正面成分。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吝于客观评价近代史上不同政治力量的杰出贡献,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前人的价值与局限,懂得如何扬弃,使前人的遗产为我所用,同时纠正其弊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因其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历史阶段都保持了深层次的稳定性。尽管具体的政策方针会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但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未更改,这就决定了“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总是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坦途也有险阻,但是党总是能够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整方针政策,在曲折中进取、在艰难处奋发,一次次地化险为夷、破浪前行,最终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放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可谓起步晚、难度大,但却从未中断夭折,并且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因此,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深刻领悟、传承运用、发扬光大。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要求

聚焦当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要求,而且对于其他本质要求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1]。马克思曾说:“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5],列宁也曾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6],可以说,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区别于其他政治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判断一个政权是不是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指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红旗不落地、江山不变色,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委要牢牢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从二者的内在联系来說,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勇于自我革命的领导魄力、依法治国的领导方式,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性、长期性、人民性和制度性[8];从党的领导的具体作用来说,党的领导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贯穿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指引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进方向[9]。总之,相较于当代西方选票民主,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兑现对人民的长期承诺,做好有利于人民的制度安排。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联系极为紧密,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作用极为显著,必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领路航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1],精神文明建设一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关注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和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党,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作为领路航标,我国的文化建设就必然走向混乱,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种种思想倾向必然泛滥成灾;有了党的领导,才能守住文化阵地,才能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中有序推进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政治前提。一方面,共同富裕的理念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同时也是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0],如果没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党也无法做到长期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政权,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制度支撑。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界的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1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在理论建设、立法保护、政策规划三个方面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制度支撑。在理论建设方面,党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党章;在立法保护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起草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在政策规划方面,党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不能因为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对于一些重点区域,提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好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将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加强大的制度支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引领。党的领导的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倡议、作出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也先后强调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国际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共同体理念,二者“在价值理念、民族命运、结构意义、思想渊源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13],一起丰富和发展了共同体理论;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最后,党坚持和加强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外交工作中卓有成效地加快了全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树立榜样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并强调“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一系列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14]面对现代化之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令世人满意的回答,担负起了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职责,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追求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之,党的领导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在当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抓住本质,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

展望未来,党的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党的领导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团结奋斗的远大目标和正确方向,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强大的发展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领导核心。任何事业的开展,都离不开核心力量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大业,必然需要前所未有的强大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经历了千锤百炼,走过了千难万险,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个中国想要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实现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是空前的,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不动摇、方向不偏移、步伐不停顿。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目标方向。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但是对于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不同的政治党派、社会群体却有着不同的设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艰难探索,既走出了一条有着光辉历程的现代化道路,也锚定了这条道路未来的远大目标和正确方向。基于中国过去和当下的基本国情,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基本目标和主要方向: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首先,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我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应当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此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其次,党的领导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具有“使命领航与政治保障的政治优势、结构统合与队伍建构的组织优势、民主集中与适应治理的制度优势、以人为本与利益凝聚的工作优势”[15]。在党的领导下彰显独特的制度优势,兼顾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有利的国内政治环境。最后,党的领导产生了显著的治理效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和关键所在,是中国之治相较于西方之治的最大优势[16]。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总之,党的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证了性质方向、彰显了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创造了必要条件。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树立发展信心。当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关键阶段。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7];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那种“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8]的现代化模式逐渐被打破,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东西方力量此消彼长,东方与西方、多极化与单极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判断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19],必须使全民族自信自强,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才能传好接力棒、跑赢接力赛。独立自主、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经验。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准确判断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前提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树立起强大的发展信心。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人口规模再大、幅员再辽阔,中国也只是一盘散沙,只能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一旦有了党的领导,众星拱北、万水朝东,就能够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汇聚起无比强大的人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必须凝聚起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折时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更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目标和方向不动摇,提升治理效能,树立发展信心,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四、结语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三重坐标中,照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当下和未来。回顾整个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直荆棘丛生、坎坷不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复兴才终于有了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今天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五百年的发展,“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从曲折走向振兴”[20]。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走向振兴。人类对现代化的追求同样经历了五百年的发展,从起初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西欧地区的一枝独秀,到伴随着殖民掠夺的现代化在东欧、北美、大洋洲的迅速扩展,再到被卷入现代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现代化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框架下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被创造出来,西方框架之外的现代化尝试也在不断地开启、破灭、再出发,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重大创新。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党的领导始终能够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应当认识到,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从发展振兴到走向富强,一个曾经陷入前所未有劫难的古老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以预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经受住考验,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前进方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久弥新、绵延不绝。在这片文明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民也从不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不缺乏迎接挑战的智慧和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炮火与建设洪流的洗礼,经历了百年淬炼,始终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周刊,2022(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8.

[6]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3.

[7]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N].人民日报,2023-03-06.

[8]颜晓峰.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04-14.

[9]蔡文成.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

[10]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3]孔亭.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联性——基于共同体理论的分析[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14]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

[15]王绪,王敏.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之治”发挥最大优势的逻辑理路[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2).

[16]王海军.中国之治稳定性与可靠保障的多重向度[J].人民论坛,2021(8).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19]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23-03-14.

[20]林建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当代走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4).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Realiz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CHEN Tao,  LIU Litang

Abstract: The history,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jointly show that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realiz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validity,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and ensures the continuity of the goal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dhere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evelop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enrich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for everyone, promot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determines the fu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t can establish the core of leadership, anchor the goal and direction, provide political security, build confidence in development, and pool tremendous power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hinese modernizati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責任编辑:刘   晖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