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23-07-06黄莉莉
黄莉莉
摘 要:1926年,申新三厂工会组织秘密成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申新三厂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工人运动。随着时局演变,共产党组织从带领工人开展争取权益斗争逐渐向开展“救亡图存”运动发展。抗战胜利后,申新三厂中共组织为无锡工商界人士的统战工作贡献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以申新三厂为代表的荣氏企业,为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共产党组织;申新三厂
申新第三纺织厂是无锡近代规模最大的纱厂,其历史悠久,设施配备完善,内部组织周密,管理有条不紊,工作开展井然有序。[1]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运动蓬勃开展的进程中,申新三厂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无锡的重要阵地。党组织在申新三厂中诞生并日益壮大,为团结广大工人、拓展党在城市中的革命中坚力量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政策感召下,以荣德生为首的荣氏家族拒绝迁台,并将历年所得股利大部投入到申新三厂的战后重建与发展中去,使其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大的棉纺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申新三厂坚持生产,积极恢复国民经济,为后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共产党组织在申新三厂中诞生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亡图存”之路,开启了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其中,民族工商业人士纷纷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建立工厂发展实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主义先驱率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新思潮的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专刊、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开展罢工运动、兴办学校等[2],为共产党组织在广大民族企业中萌芽并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申新三厂。荣氏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向政府积极争取振兴经济的政策;面对列强的“经济围剿”,荣氏通过捐款、抵制外货、扩大生产等方式,抵制外国资本对华入侵。申新三厂建成初期规模甚小,截至1921年,粗细纱女工总计仅700余人;此后连年扩建,1929年申新三厂工人总数已达3400余人[3];至抗战前夕,一度跃居为中国近代屈指可数的大纱厂[4],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工人队伍,这为共产党组织在申新三厂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5]
申新三厂不仅在工人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其内部工人亦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首先,工人队伍具备先进性。在汪孚礼、薛明剑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出了一批可以熟练操作英式或美式纱机、布机、美制电机等进口设备的技术员工队伍,符合工人阶级政党建立的时代要求。其次,具有团结互助精神以及嚴格的组织纪律性。工厂不仅重视技术更新,还重视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及组织纪律性的养成[6];将精神与技术并重,开办各级各类工人养成所,符合工人阶级政党建立的品质特征。再次,生产技能军事化。工厂教习内容涉及数十项综合技能,且区分男女工教习内容侧重点。男工重教习修理机械、汽车,制造木炭,修筑道路、铁路、防御避敌电网,堆装沙袋,制刺毛铅丝,制刀等技术;女工重教习看护、救护、包扎、帮带、缝纫,制造面包、风镜、指南针、避毒罩、药水棉花及纱布等技术。综合技能不仅涉及日常生产,还涉及革命斗争、军事训练等方面,符合工人阶级政党开展斗争的时代诉求。最后,劳工管理民主自治。1925年,申新三厂发起劳工管理体制改革,废除“工头制”,实行“学徒制”,建立“劳工自治区”,实行“工人养成制度”。申新三厂通过劳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工人民主自治,符合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制度基础。
二、 共产党组织在申新三厂的诞生与发展
1925年1月,无锡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同年4月,中共上海地执委派中共党员周启邦到无锡深入工人队伍,在无锡西水墩西水仙庙内设立工人夜校,引导工人运动。学校成立后,周启邦在当地工人群众中积极宣传,先后有五六十名工人报名参加夜校学习。[7]其中,申新三厂的刘群先,后来成长为无锡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此时,申新三厂尚未正式建立共产党组织,共产党员只能以女工宿舍为据点秘密集会,向工人群体宣传“五卅运动”,进一步发展党员壮大组织。[8]
1926年,申新三厂工会组织秘密成立。申新三厂党组织成立以后,共产党人以无锡工人夜校为据点,召集工人领袖及代表进行秘密会议,为广大工人阶级争取利益。中共无锡支部曾于20世纪20年代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群体性工人罢工,其中申新三厂的工人在罢工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9-15]例如,1926年申新三厂爆发“布机间机工罢工运动”[16],联合豫康等5个纱厂的工人订立盟约,为无锡地区工人争取了“延长休息时间、提高工资待遇、改革管理模式”等权益。
1927年,北伐军进驻无锡前夕,无锡总工会号召申新三厂等10余家工厂共计4万余工人,进行全面罢工运动以迎接北伐军。[17]随着北伐战争捷报频传,无锡工人群众热情高涨,中共无锡支部敏锐地抓住时机,加快了建立基层工会的进程。1927年无锡县总工会正式成立,总工会成立后各厂基层工会相继建立,同时成立工人纠察队。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1931年申新三厂创办晨夜校,1934年学校与申新分工会合办高级部。[18]对外这是一所免费教授申新三厂工人知识的义务性质学校,实则是共产党人举办工人扫盲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抗日爱国、救亡图存宣传教育的场所。申新三厂中的党组织从带领工人开展争取权益斗争逐渐向领导工人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演变。[19]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申新三厂遭受日军抢占与破坏,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亲自擘画申新三厂的复兴工程,1947年申新三厂面貌焕然一新。[20]同年8月,身为中共党员的申新三厂厂长薛明剑之女薛禹谷,奉命回到无锡在江南大学任教。作为中共无锡临时委员会委员,她积极开展以荣德生为首的无锡工商界人士的统战工作,通过父亲薛明剑将党的工商业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政策转达至荣德生,并带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重要文件。[21]据1948年12月《纱布日报》报道,当时的荣德生一再表示绝不离锡,并坚决制止家人离锡,竭力打消申新三厂的迁台计划。[22]荣德生这一举措,保存了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机器和设备,为新中国留下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23]
三、 新中国成立后申新三厂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连年战乱,工商業基础遭受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加之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以申新三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发展奇迹。
1949年末,申新三厂有“二纺一织”3个生产车间,共有纱锭97296锭、布机708台,是当时江苏省最大的棉纺织工厂。[24]申新三厂积极复工复业、稳定生产,对于增加国计民生所需的工商业产品、平衡国家财税收入、保持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25]新中国成立初的申新三厂因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严重问题而岌岌可危。政府为振兴经济,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式,大力扶持申新三厂等民族工商企业。[26]中国共产党根据劳资两利和民主协商的原则,发动私营企业广大职工团结资方,协助资方制定增产节约、保本自救的生产计划,并组织劳资协商会,共商企业计划,一起克服困难。[27]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了政务院《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28],对民族资本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申新三厂主动提出申请将企业进行全面改造。1954年3月申新三厂开始实行全面公私合营,申新系统的其他企业也陆续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合营后的申新三厂,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清产核资,所有生产资料收归国家使用。合营后,申新三厂生产成本比合营前降低了15.9%,利润增加了19%。[29]以申新三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民族企业迈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四、 结语
申新三厂是中国近代较早建立和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在中共无锡支部和申新三厂党组织的领导下,申新三厂的工人展开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救亡图存”运动起到重要作用。申新三厂党组织的积极活动,为党和国家顺利完成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巨大贡献。梳理上述历史为观察近现代民族企业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及影响提供了新素材。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陈文源,郭明主编.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M].扬州:广陵书社,2009:492.
[2]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
[3]卢崇容.参观无锡申新第三纺织厂记[J].会计学报,1929(2):171.
[4]歌风.漫谈申新三厂(附图表)[J].纺织建设月刊,1949(2):105.
[5]薛明剑.申新三厂劳工自治区概况[J].机联会刊,1937(171):9.
[6]蒋伟新.申新三厂“劳工自治”的创新实验[J].档案与建设,2018(6):42-46.
[7][17]中共无锡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无锡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无锡人民革命史(1919—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33.
[8]宁莫·韦尔斯.续西行漫记[M].上海:复社,1939:313-320.
[9]申新三厂工潮三纪[N].新闻报,1925-04-25(8).
[10]申新三厂工潮四志[N].新闻报,1925-04-26(8).
[11]申新三厂工潮余波[N].新闻报,1925-05-11(7).
[12]申新三厂之机工潮[N].新闻报,1926-03-10(7).
[13][16]申新三厂工潮三纪[N].新闻报,1926-03-13(9).
[14]申新三厂工潮四志[N].新闻报,1926-03-15(7).
[15]申新三厂工潮五志[N].新闻报,1926-03-16(9).
[18]池子华.近代中国打工妹群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9.
[19]陈瑞良.略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锡工人运动的特点[J].江南论坛,1998(7):47.
[20]吴宏爱.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J].历史教学,1995(8):43-44.
[21]计泓赓.荣毅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85.
[22]维持江南工业生产 荣德生决反对南迁 申新三厂纱锭迁台议打消[N].纱布日报,1948-12-10(1).
[23]白龙.荣氏兄弟的实业救国之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76-77.
[24]无锡申新三厂,民族纺织业的典范,它铸就了一个百年名企[EB/OL].[2022-05-09].https://www.xxizj.com/zi/xxi-42414. html.
[25]周苏玉.1949—1952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6):122-127.
[26]李新春,储小平,何轩.香港华人家族企业本土化与国际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
[28]卢江.论双重结构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微观资源配置到宏观制度稳定[J].经济学家,2018(8):11-19.
[29]李占才,张凝.荣毅仁的父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