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递进式培育时空观念的大单元教学路径

2023-07-06陈婷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政权时空新课标

陈婷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时空观念界定为“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依据新课标,时空观念的培育可划分为三个层级:“感知时空事实”——“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和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并能够在历史叙述中运用这些方法”[2];“建构时空关联”——“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3]以及“内化时空解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4]。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层层推进、递进发展的建构过程。递进式培育时空观念的过程,即逐步建构历史知识和培育历史思维的过程。这与依标重组、分层建构的大单元教学不谋而合。大单元教学用整体的眼光,对局部的、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有助于学生体悟历史延续变迁的内在逻辑,实现时空观念的生根发芽。本文以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教学为例,通过研析单元文本,凝练时空主题;叩问时空逻辑,设计分层目标;设置核心问题,内化时空素养等三重路径,递进式培育时空观念。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研析单元文本,凝练时空主题

新课标指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要通过把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相关重要史事,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展开。教师要把历代政权的分立与统一、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理解为从区域到整体、从碰撞到交融的过程。”[5]由此,将中国古代史宏阔的时空视域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更能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规律性和传承性,达成课标要求。

本单元由八课构成:第6、7、8、10、11课体现政治、军事领域的变化,突显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的发展脉络;第9、12、13课则聚焦经济领域发展的新高度、社会领域的新气象以及科技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七年级学生在知识的縱横联系上思维割裂,无法构建民族关系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鉴于此,笔者依据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布罗代尔提出的长时段理论,从更宏阔的时空视野洞察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探寻统摄单元的核心要义,拆分重组单元内容,厘清史事的纵横联系。

立足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我们清晰地看到,“统一多民族国家”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核心:秦汉王朝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统治模式和基本地理空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隋唐的繁荣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焕发新的生命力;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推动社会各领域出现新变化,元朝的统一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明清两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向稳定,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由此,本单元的价值与魅力在于,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域下,从民族交融的时代背景去探寻社会的新变化。基于以上认识,依据课标,结合生情,笔者把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凝练为“民族交融促流动    多元一体新发展”。

研析单元文本,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置于历史演进的宏观时空中,以特定的时空主题关联单元内部重要史事的纵横联系,剖析重要史事之间的因果联系,把零散的、碎片化的具体史实融为一炉,建构对一个历史时代的整体认识。

二、叩问时空逻辑,设计分层目标

紧扣多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定空间和四百年的特定时间,本单元可以整合为诠释时空主题的三个不同视角——从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从对立冲突到交流互鉴;从流动交互到发展变化。借助时空主题,在时空叙事中厘清逻辑主线,理顺单元内部的纵横联系,使得单元教学具备整体性和联系性,使得进阶性、生成性的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能。

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6]。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实施秉持一脉相承的原则,即要求“教—学—评”要有高度的一致性。单元分层目标的设计,立足时空观念培育的三个层级,把“教—学—评”融入目标中,使学生思维素养的培育层级从感知、建构到理解,实现三步螺旋式上升,使时空观念的培育具有适切性、梯度性与递进性。表1是基于递进式培育时空观念的单元教学目标。

叩问时空逻辑,基于学情和“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目标设计,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将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融入单元重组建构之中。

三、设置核心问题,内化时空素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7]在致力于时空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中,核心问题引领着学生逐渐形成在面对不同的历史或现实情境时具有自觉的时空意识,最终实现生命的成长。笔者依据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生情,设置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为:“如何理解辽宋夏金元的新变化”,并将核心问题进行层级分解,设置梯度性、递进性的课时核心问题。

在第一层级“了解时空事实”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提取地图信息和绘制年代尺,贯通疆域空间和政权更迭的时间联系,从时空视角感知历史发展脉络,为后续学习史事的相互关联性做铺垫,设置的课时核心问题如下。

问题一:从时空变迁的角度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第二层级“建构时空关联”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民族交融的具体史实置于已创设的立体时空图景中,认识各民族在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的过程中,孕育出统一的趋势,助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笔者出示的材料和问题如下。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

——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材料二: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问题二: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的建立和民族关系的变化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在第三层级“内化时空解释”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通过归纳从民族政权到民族关系再到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层面的变化,概括时代特征,并探寻背后的原因。

材料三:财富的积累,促进了近世文化的发展,导致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一种资本主义式的统治方式。

——摘编自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

材料四: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文明的积累与演进如同一个冲积平原,历史是长河,时光的河水流过,不舍昼夜,不断留下前人的经验与成果,慢慢地便堆积出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问题三: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相互对立,为什么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还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通过探析问题,学生认识到在时代底色中,民族交融互鉴推动了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交互下出现了社会渐变,由此得出长期历史积淀引发社会变化的结论。而“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8]。因此,笔者在总结时出示第四个问题。

问题四:这一时期,各民族交融互鉴创造了一個流动社会,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彰显了无限的生机。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思考,如何理解“流动是现代中国繁荣的密码”。

运用时空逻辑,认识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有利于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历史事物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的发展变化,而当时空观念逐渐沉淀为依据时空因素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品质后,学生将拓展时空视野,形成对历史与现实、家国与自身更深的理解与洞见。

“时空秩序是一种更本质、更上位、更具统摄力的学科思想与育人价值的整合体。”[9]教师整体取径,通过三重路径构建大单元教学,是对历史核心要义的高度凝练,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探寻,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时空”的价值,建构有意义的历史教与学。

【注释】

[1][2][3][4][5][6][7]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5、7、15、56、58页。

[8]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 59 页。

[9]梁秀华、王向东:《时空秩序的教学意蕴与实践路径——指向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整合培育》,《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3期,第36页。

猜你喜欢

政权时空新课标
跨越时空的相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时空之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