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关联性的高中历史大时空观念培养

2023-07-06韩金华马宁常熟市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教科书英国

韩金华 马宁 常熟市中学

历史大时空观强调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大范围视角对历史进行整体的探究与描述。本文从中、英、印三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从近代中国民族沦亡与人民救亡图存发展过程分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历史影响,使学生学会从历史事件发生的长时段时间要素和宽地理空间要素的相互关联中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大时空观念,落实课程标准时空观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一、《纲要(上)》《两次鸦片战争》的线索梳理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主要由三个子目构成,分别记叙了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形势,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与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表现。教科书对于本课的内容记叙依托《纲要(上)》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为序进行展开,同时也从空间对比的角度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描述。

(一)以时间为序,展现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全貌

《纲要(上)》第16课从教科书的记叙内容来看,遵循了统编教科书编写的通史体例。在本课第二子目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记叙中,从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结束。教科书以具体的时间顺序展开,向学生展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这样的记叙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既有了条理性,也使学生对战争的细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时间记叙特点,通过建构时间轴,将1840年到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过程中的史事通过时间轴向学生展现,在帮助学生建构全面史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条约内容的分析,把握兩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原因。

(二)以空间为轴,凸显两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

空间史事对比描述是本课在教科书内容记叙中采用的一个主要方法,特别是在教科书的第一子目中,通过19世纪中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社会发展不同的空间描述,让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在本部分内容的记叙中,突破了人教版等以往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不再把中、英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作为重点对比对象,而是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出发,将中国与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全面对比。这一变化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此时的中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世界潮流”,也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教师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要紧扣教科书记叙史实,通过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史实的分析,揭示出工业革命推动欧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进而在全世界寻找殖民地是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进而再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形态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此时的中国已经处在了列强侵略目标之下的现实状况,也使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一个深刻理解。

二、大时空观视域下《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实施

基于以上教科书内容的分析,笔者从翦伯赞历史关联性时间的相续性与空间的联系性两个视角出发,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教学分析,引导学生在历史史事的纵横联系中,学会从“长时段”、“大范围”视角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一)从历史空间的“联系性”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空间的联系性就是对历史的研究要从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其周围民族历史的关系中去把握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1]众所周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扩张的表现。关这一点,《纲要(上)》第16课在课文第一子目中有这样的记叙:“工业革命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2]教科书在这一部分的描述中,只是交待了英国侵略亚洲的史实,并没有直接对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加以说明。那么,教师在本部分的教学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英国侵略亚洲与侵略中国之间建构起联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历史必然性。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笔者在教科书记叙的史实基础之上,依托教科书所给“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3],向学生提出问题1:观察历史地图,英国在亚洲占据殖民地的状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的观察得出,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在亚洲已经占据了印度、巴基斯坦、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国为殖民地,而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南部疆域的相邻国。接着再向学生出示如下材料:

材料一:英国殖民势力来华,与1498年达伽马打开东方航路和英国征服印度有最直接的关系。前者使这件事成为可能,后者则为日后英国的对华侵略提供了可靠的基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成了英国对华侵略和从事对华海盗式贸易得心应手的工具……即使没有当时已经变得十分突出的鸦片问题,英国为了实现其300年来与中国通商、占领中国市场的夙愿,早晚是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历史的必然。

——刘存宽《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

材料二:由于东印度公司的活动,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日益贫困的印度,对增加公司财富的另一来源——政府赋税收入不会有任何好处。因此,要想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商人的利益与统治者的利益必须一致。东印度公司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出路,找到一个将二者利益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印度对华贸易中的原棉与鸦片彻底解决了东印度公司同时也是英国政府的贸易难题。

——陈卫峰《浅析鸦片战争前的英国远东贸易》

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两则史料的阅读,使学生得出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使得英国急需向外扩张以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亚洲也自然成为了英国侵略的对象。随着英国对亚洲各国的占领,特别对印度的统治,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成为了英国向亚洲各国进行贸易侵略的大本营。19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市场与原料进一步增加,加之印度的日益贫困致使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出现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英国必须加快寻求新的市场,而与印度相邻的中国无疑成为了英国最理想的新殖民地目标。因此,以东印度公司为依托,加速占领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英国下一阶段对外扩张的重点。

上述教学过程,在课本内容记叙的基础上,以教材所给历史地图为依托,通过补充相关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在历史地图的观察和史料阅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英国、印度、中国三者之间建构起史事联系,得出印度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促使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的视角审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学会从大空间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产生与发展,落实了空间观念培养的基本目标。

(二)从历史时间的“相续性”理解鸦片战争带来的历史影响

历史时间的相续性是指对于历史的考察要从历史发生的总过程去理解每一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其前后历史事物与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4]西方列强的入侵致使民族的沦亡与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救亡图存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也是《纲要(上)》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之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各个阶级奋起反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运动。基于这一基本历史认识,笔者将鸦片战争的影响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为要素建构历史时间轴,并给出相应历史史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影响了中国社会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主权从此不再完整,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践踏,战争和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了民族的极端贫困。而且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买办资产阶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张琪《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讲,鸦片战争推动了旧中国的发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促使中國不断改变,在探索中寻求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在被侵略和受压迫的过程中救亡图存。

——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则史料的阅读,让学生知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改变了传统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促使中国社会迈向了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深渊。但同时也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各个阶层奋起反抗,不断探索与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的近代化。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2:鸦片战争后,中国各个阶层为抵抗西方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怎样的努力?从而引出课本的第三子目“开眼看世界”部分内容的教学。

上述教学过程,将鸦片战争的影响置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查,从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探寻鸦片战争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从长时段、整体历史的视角分析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感受现代社会和平、民族振兴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在强调历史发生的时间点与地理位置外,也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如古代、近现代)、较大范围(如跨国家、跨地域)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5]。在《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英国、中国、印度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整体线索两个视角,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发生的大地理空间和长时间联系中分析历史,是对学生大时空观培养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

【注释】

[1][4]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北京:三联书店,2021年,第147、149页。

[2][3] 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90、91页。

[5]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3页。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教科书英国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英国圣诞节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