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兽”宅家难管教,正面疏导“叛逆娃”

2023-07-06王昊翔王近宇蒲熙承

祝您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神兽家长孩子

王昊翔 王近宇 蒲熙承

受访专家

邱昌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书记兼副主任、情绪障碍专业副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擅长治疗焦虑障碍、情绪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失眠等。

受访专家

張 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擅长认知与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教育孩子有多难?提起这个话题,久经沙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是老泪纵横。“这孩子现在总和我们对着干,我到底该拿他怎么办!”可能也是大家发出的最多的灵魂拷问。

暑假开始,也意味着家长开启了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生活。你让孩子早起读书写作业,他告诉你好困,躲被窝里玩手机;你让孩子外出运动运动,他就在家“上房揭瓦”,出现各种卡头、卡手等危险情况,等待消防员上门救援……很多人会认为,孩子大点就好了,然而现实情况时,青少年宅在家,也不能让人省心,不是昼伏夜出,就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完全把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家长稍一提醒可能还会火气大涨,更有甚者会闹离家出走。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孩子的叛逆期,注定是大部分家长都躲不掉的一场考验。其实,孩子突然到来的叛逆,家长们完全不用那么担心和焦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邱昌建、张霓两位医生告诉大家,叛逆的出现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表示他们在长大。反而是家长们对叛逆的长期错误认识,该好好重新学习一下了。

孩子叛逆可能还是一件好事

孩子叛逆,证明孩子在长大

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身体、智力方面的成长,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成长,而叛逆正是孩子们从内心需求自我成长的表现,同时也是正在长大的一个标志。

从人的个体角度来看,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体内会大量分泌各种激素,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由于激素分泌过快,使得孩子的外表与心理发生改变,随之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增强,进而对外界开始形成独有的看法。这个时候,叛逆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就是源于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成人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得到他人尊重,像成年人一样做出决定,最终成为一名“成年人”。而在此过程中,就会出现不认同父母观点、挑战权威甚至盲目模仿等情况。

孩子叛逆,证明孩子思维能力在提升

叛逆的孩子一般还有让家长抓狂的2个特点,爱顶嘴和唱反调,你说一句他可以还十句,你喊往东他偏要往西。家长们火冒三丈的同时,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不是正好说明了他们在锻炼思维能力吗?顶嘴就是孩子们在“思辨”,唱反调也有可能是在“求异”。因为逆反心理反而会出现好奇心,从而产生求知的动力,如果好生引导,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叛逆,可促使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心理学中人格理论的一个专业术语,简单来说,就是把青少年“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受到自我认同的,建立自我同一性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孩子从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并达到统一,为此要么努力改变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的自我一致;要么修正、改变理想的自我,使之符合现实的自我。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达到两者的统一,建立自我同一性失败,可能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甚至会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虽然有一些不符合大人喜好的语言和举动,但也是他们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同一性,顺利地进入成人期。

孩子叛逆,事实上并不等于坏事。根据叛逆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父母需要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多数时候叛逆是孩子真正自我成长的开始。

不同年龄段孩子有哪些“花式叛逆”

很多人都以为叛逆这件事一般只在青春期才会出现,在其他年龄段出现叛逆的行为就容易被家长们归入“不乖”“不听招呼”“学坏了”的行列。事实上,叛逆并不是青春期独有,光是0~18岁可能就有3个阶段的叛逆。

第一阶段:1.5~3岁。很多年轻的妈妈应该听说过“Terrible 2”(麻烦的2岁),用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娃儿突然就有了脾气,让父母难以接受,还有点抓狂,比如喊他不要去摸插线板,偏要去摸;喊他不准乱丢东西,偏偏逮到什么就扔什么……其实,这就是很多人的第一个叛逆期,是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的结果。不过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也有天使宝宝没有那么明显的“叛逆”,家长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

第二阶段:7~9岁。这个时段的孩子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认字、学习,在学校中接触到更多的人,社交行为更加凸显,自我意识就更强,会出现做事拖拉、不想学习、争辩、顶嘴、不愿意和大人分享小秘密等情况。

第三阶段:12~18岁青春期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长见识的机会多,通过网络接触花花世界的时间较早,有早熟孩子的从10岁起就步入了青春期,叛逆也就自然可能提前。

可能有一部分家长庆幸,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叛逆过,这其实,要么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一些叛逆隐形表现,要么就是你的孩子叛逆期还没到。比如,考上名校的大学生突然决定要退学的,父母安排好出国留学的孩子却某天中断与家里联系的,也有一直以来品学兼优的乖娃娃在脱离家庭后判若两人的,还有三四十岁才出现叛逆的中年人……其实,这些滞后叛逆或二次叛逆的出现,有可能跟他们在该叛逆的时候没叛逆、没足够叛逆有关。

前文所述,说明了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孩子由于家庭保护得太好,自己过于听话,出现了同一性早闭,具体表现为非常听话、不惹事、不叛逆。这样的乖娃娃由于没有建立对自己的认同,容易缺乏主见、丧失目标,在以后遇到压力和变化时,可能会选择逃避,受挫能力也比较差。

由此可见,叛逆不会不到,可能早到,可能晚到,但晚到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不良后果,比青春期叛逆严重多了。

家有叛逆娃,我该怎样应对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2岁的叛逆能忍,12岁的叛逆难扛。做父母最怄人的时刻,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努力想要适应孩子成长的变化,可常常遇到的是热脸贴冷屁股、白眼翻上天。那么到底该怎么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和交流,和他们一起度过这段时间,一起在叛逆中成长呢?来看看下面4点。

理解叛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强,有着独立、批判的思维,容易公开反抗父母、老师等权威,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像儿童一样容易被管住,如果此时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发生矛盾,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让矛盾加剧,让叛逆升级。

对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调整应对态度,不把叛逆等同于不听话、不配合,更不等同于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是肯定叛逆的积极作用,肯定孩子思辨、探索的能力。还有部分孩子的叛逆或许是在寻求家长的关注,家长们也可以考虑是不是最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不够。

直面认识,孩子长大了

在没有完成自我认同的人中,多数都拥有强势且独断的家长,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父母,就应该主导孩子的一切,从吃穿住行到学习再到社交,都该父母说了算,随时把“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 “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家长真的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会从起主导作用的教养者转变成非主导地位的陪伴者。以亲情为基础的陪伴,就意味着是一种平等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意见家长要听,也要尊重,做决定的时候要与孩子商量,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

叛逆有度,家长要及时干预过度叛逆

尽管之前一直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但叛逆也并不全都是对的,更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放任自流。当孩子的叛逆行为已经出现严重越线甚至违法情况时,家长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必须及时制止及干预。有的孩子的叛逆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家长们也要正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父母真的該“断奶”了

临床上,医生们感受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往往比孩子更严重。面对叛逆期的青春期孩子,部分家长很难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脱离自己掌控了,所以会过度干预,反而让矛盾更激化,所以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就该考虑自己是不是也该“断奶”了。

有句话说得好:“叛逆,是孩子的独立宣言。”对家长来说,叛逆期或许是养育路上最大的挑战,注定会充满心塞、失望与挫败感。而对孩子而言,这恰恰是被赐予了勇气与力量的蜕变之旅。亲子间激烈的对抗里,其实正藏着成长的密码。用智慧陪孩子度过,家长终将会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孩子。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神兽家长孩子
话说“神兽”不简单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野保糗事之守护『神兽』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