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相关问题考

2023-07-05刘静华

书画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府君墓志

文_刘静华

咸阳师范学院

内容提要:《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的志主为唐乾陵宿卫将军庞同本,志文记载了志主的生平事迹、历任官职、生卒年月、婚配子女等。该志文阴刻楷书,书风茂密端庄、古雅研美,且书刻具精,是研究武周时期墓志书法不可多得的楷书佳作。

图1 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拓片)

一、《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的研究意义

《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全称《大周故忠武将军守左千牛卫将军检校太子右卫率上柱国安化县开国男庞府君(同本)墓志铭》,1998年5月出土于乾县阳洪镇西北154号信箱东南,现由乾陵懿德太子墓博物馆收藏。[1]通过研究《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生平事迹、历任官职、生卒年月、婚配子女等得知墓志主人是武周时期的望族—唐乾陵宿卫将军庞同本,对研究武周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志文书风茂密端庄、古雅妍美,对研究唐代墓志书法尤其是楷书书风极具裨益。

二、《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释读

大周故忠武将军守左千牛卫将军检校太子右卫率上柱国安化县开国男庞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同本,字昌基,其先南安郡人也。因官迁北,今为鼎州泾阳县人焉。原夫锡姬氏之昌苗,胙庞乡而得姓。战国则涓善兵术,当途则延有盛名。蜀郡称展骥之才,襄阳挺高人之节。门风祖德,可略而言。弈叶本枝,其来自远。曾祖兴,齐中散大夫、陈留太守,杜诗之称父母,班伯之号神明。尹东海则请托不行,邵南阳则农稼斯衍。祖茂,隋镇西将军、北海郡守。高怀落落,胜气熊熊。白虎衔珠,且有凿门之用;飞蝗去境,仍兼分帻之荣。父卿恽,唐左武侯大将军、上柱国、濮国公。禀体国经野之才,应金城玉池之数。英姿迈俗,逸气凌云。宏略可以济时,雄图可以报主。青霜,猷者三军;赤羽临堋,其穿者七札。坐萧曹于廊庑,置卫霍于童儿。分社誓河,事归恒典。苴茅食邑,见其人。公碧海珠胎,丹田玉种。骐骝逸足,产渥水而追风;太阿雄芒,破耶溪而贯斗。贞观十六年,起家敕授左千牛,时年十三。至永徽元年,授纪王府户曹参军事。升玉阶之近列,奉朱邸之周亲。曳裾表柔翰之能,肃警效司戈之节。改授秦州都督府户曹,杞王府属。秦塞要枢,实资英略,王藩参选,必伫奇才。揆务升班,允膺时望。至显庆三年,除洛州福昌县令。地齐雷震,望列星封,风行畿甸之郊,声偃子男之位。有制加朝散大夫,除鄯州都督府司马,兼检校河、兰、鄯、廓等州营田事。河兰左界,湟水南浮,由来要害之冲,实资攻守之备。君大设屯田,申明故事。寒耕热耘之法,取之氾胜之书;杏花昌业之辰,按以周官之记。边储有积,实赖于君。俄迁鄜州司马,又转隆、郑二州长史,淄州刺史。鄘畤奥区,蜀山遥甸,雾解而淄川水净,云蒸而制邑岩深。公荐翊藩条,首膺刺举。求瘼之风逾远,康沂之化大行。后缘讼起公田,谤稽天命,频从佐贬,历守遐藩,乃为建、韶二州刺史,广州都督府长史。公酌贪泉之水,还合浦之珠,处险若夷,抱屈犹泰。椰叶无阴之境,化穆留棠;薏苡兴谤之川,信敷驭竹。当属胡尘未静,边郡须才,祭次孙则威慑匈奴,邓伟卿则惠流天眷。乃加中大夫,除蔚州刺史。引见辞日,谓之曰:卿抱屈多年,朕知卿枉。寻有进止。至垂拱元年,蒙授右卫勋一府右郎将,检校右千牛卫中郎将,兼检校洺、德二州刺史,封安化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出扬露冕之风,入践司阶之位。摇山切汉,始陪驰道之游;桐叶成珪,还膺利建之锡。其年,又除衮州都督。公下车从政,入境有声。横阁匆匆,邹鲁之儒风郁起;至公察察,济河之外境谧如。乃召入授左千牛卫将军,兼检校太子右卫率。银榜高悬,玉阶清秘。趋驰禁旅,爪牙之寄已深;升降储闱,调护之资斯在。时属高宗晏驾,陵寝初安。桥山之阳,尚余冠剑;谷林之下,方禁樵苏。将求侍卫之臣,必资名德之重。公妙膺此选,特降□谟。引升内殿,赐坐于榻,顾问出身由历,谓之曰:卿是先帝旧臣,颇闲供奉。委卿乾陵宿卫,俞往钦哉。至长寿二年,遘疾于宿卫所。至其年八月四日,薨于留守所,春秋六十有九。惟公洛谶书名,河图秘象,资灵闲气,禀秀中和。分乘而美政克宣,露冕而惟良具举。太白中黄之术,蕴之泉谋;飞书减灶之工,得之天授。喑呜而雄心对,磊硌而峻格孤标。后将军则无越老臣,大司马则隐如敌国。东都桂冕,故乡之行乐未申;北极游魂,小史之光阴不借。夫人长孙氏,唐左监门卫大将军、卫州刺史无虐之第六女也。生于戚里,长于权门。柔顺天资,不因师傅之训;幽闲神授,更当翠珠之年。对歌舞,不忘环佩之音;袭绮罗,且知组之节。芳洲杜若,偶兰畹而方春;涨水桃花,阅蕖波而不驻。呜呼!即以万岁通天二年九月九日合葬于恭和乡旌义里,礼也。嗣子承礼等,并兰菊芬芳,珪璋特达,信义存乎造次,忠孝见于家邦。以为蒿里谁家,桑田易变,思纪班亭之垄,必刊玄石之文。见托以情,乃为铭曰:

混元俶落兮见乾纲,正气氤氲兮兴帝王。股肱出兮政惟良,俗邕熙兮咏乐康。有姬文兮代必昌,锡繁胤兮胙庞乡。盛德有后兮为龙光,子子孙孙兮福无疆。

阳平路徽芝字立功书。

三、《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主人及家庭成员考释

志主庞同本(629—693),字昌基,其先南安郡人也。因官迁北,后为鼎州泾阳县人。原夫锡姬氏之昌苗,胙庞乡而得姓。曾祖兴,齐中散大夫、陈留太守;祖茂,隋镇西将军、北海郡守;父卿恽,唐左武侯大将军、上柱国、濮国公。至长寿二年,遘疾于宿卫所。至其年八月四日,薨于留守所,春秋六十有九。其家族成员考释如表1所示。

表1 庞同本家族成员表

四、《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文化内涵解读

《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原石为青石质,志盖同大,志为一合两石,志石呈长、宽均为84厘米的正方形,志文37行,满行37字,全文共计1590字。志主庞同本,《元和姓纂》卷一有载,两《唐书》无传,志记其“曾祖兴、祖茂”,史书亦无载。但其父庞卿恽,除《旧唐书》卷五七、《新唐书》卷一九一有传外,两《唐书》还在多处有记载[2];《唐文拾遗》卷一还收有虞世南为其撰写的《左武侯将军庞某碑序》(以下简称《碑序》)。拿此志与其父本传、《碑序》、《元和姓纂》对照,有以下两点值得探讨:

其一,在墓志中详细地记录了志主曾祖、祖及父之名讳及官职。墓志中记庞卿恽为“左武侯将军”,《碑序》与此志二者一致,但在两《唐书》记庞卿恽为“右骁卫将军”。由此可知,当以墓志与碑序为准。墓志中记庞同本“曾祖兴,齐中散大夫、陈留太守。祖茂,隋镇西将军、北海郡守”,并与《元和姓纂》相对比,发现二者所记内容一致,但与《碑序》有较大出入,《碑序》记庞卿恽“曾祖,齐中散大夫、陈留太守。祖,齐襄城王西阁祭酒、镇西将军。父,北海郡丞、正议大夫”。对比不难发现,《碑序》所记官职有张冠李戴之嫌疑。在《元和姓纂》记庞同本祖茂“隋王记室”、父名“仲恽”,显然与墓志所记内容相差较远,由此可见,墓志不仅可纠史书之误,亦可证传世资料之准确性。

其二,《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中志记“公讳同本,字昌基,其先南安郡人”,后“因官迁北”,“为鼎州泾阳县人”。“南安郡”即“颍州”,今指安徽境内,在唐朝时期,属于“河南道”。而《旧唐书》记庞卿恽为“并州太原人”[3],“并州”今指山西境内,唐朝时期,却属于“河北道”。在《元和姓纂》亦记为“南安”人[4]。因墓志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故大多会请熟悉墓志主人者进行撰写,且必须在墓志主人埋葬前撰写好,较碑序、史书更加可靠。因而,庞同本籍贯当以墓志为准。

结语

通过《大周故左千牛卫将军上柱国庞府君墓志》的志文,我们了解到墓志主人的生平事迹、历任官职、生卒年月、婚配子女等,又通过深入解读志文,以及查阅史料,进一步了解了墓志主人庞同本背后的庞氏家族,其乃武周望族,家世显赫,祖孙世代在朝为官,是研究武周时期历史的重要实物文献。该志文阴刻楷书,书风茂密端庄、古雅妍美,且书刻具精,也是研究武周时期墓志书法不可多得的楷书佳作。

猜你喜欢

府君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渠县汉沈府君阙
府君山下的城
微小说
黄道周
长治府君庙和崔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