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3-07-05石倩倩
石倩倩
摘要: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十分重视“两山”理念,提出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转型的要求。绿色金融是一种支持环境改善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国内绿色金融和企业环境绩效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绿色金融背景下企业环境绩效提升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多方面探究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路径,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向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金融;企业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
传统工业时代以“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绿色信贷,便利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融资,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双碳”目标,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绿色金融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助推器。本文结合国内绿色金融和企业环境绩效发展现状,分析绿色金融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制约因素,进而探究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路径,助力经济向绿色转型。
一、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环境绩效的现状分析
(一)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我国绿色金融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绿色信贷在我国起步最早,从 2012年的《绿色信贷指引》,到2016年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无不体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2021年绿色政策密集出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绿色金融政策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强有力支撑,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推向高潮,绿色金融工具推陈出新、绿色投融资规模扩大使诸多绿色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绿色金融业务或产品逐渐丰富
1. 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创新
由于国家对绿色经济十分重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出台,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便利绿色企业和项目的投融资。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其他绿色金融产品有待进一步发展。表 2列出了部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或业务创新方案。
2. 绿色信贷规模、比例双增长
绿色信贷是我国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政策架构最为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近些年,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仅为5.2万亿元,2021年年末,增长至15.9万亿元,发行量和占总贷款比例不断增长。现阶段,我国绿色信贷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见图 1和图 2)。
3.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稳定增长
2015年7月,我国第一支绿色债券发行成功,绿色债券起步。2016年开始,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迅猛,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2414.2亿元,以后逐步趋于稳定增长(见图 3),2021年中国绿债市场居全球第二。
除此以外,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蓬勃发展。在政府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影响下,金融机构对现有绿色金融产品加以创新,推出更符合绿色金融市场的产品,支持我国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
二、绿色金融支持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利益相关者
近几年,国家对环境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和企业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有研究员发现绿色信贷占比越高、支持力度越大,企业的环境绩效越高,但这仅对部分企业有效(范伟杰,2020);多数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尹建华等,2020)。我国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政处罚以罚款、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为主,惩罚相对较轻。一些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要高于政府罚款,且技术创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成本(芦云鹏,2015),回报周期长,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意承担该风险。另外,受疫情影響,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负面影响较大,加剧了这种情况。
(二)政府利益
我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金融业、房地产和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给钢铁、建材、化工、运输等周边产业带来较大影响,以及新冠疫情导致出口减少,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和入不敷出的问题,难以顾及环境绩效。除此以外,政府税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政府的政绩观念可能会在“绿色GDP论”和“唯GDP论”二者之间维持平衡,减轻一部分的环境治理来保持经济增长。
(三)政策架构和监管体系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绿色金融标准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例如,人民银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出台了不同的绿色债券标准,各地方政府发布了各自的绿色标准 。二是绿色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全面。我国市场规模较大,情况复杂,绿色政策的不明确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备会使一些企业发生“假绿”“洗绿”的风险,严重阻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三是绿色金融监管不到位,出现监管缺失和重复监管的问题。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会导致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同样的群体进行重复操作,而一些监管组织之间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会导致局部监管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具体会加剧此种情况。
(四)环境信息披露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稳步推进,分别对重点污染企业、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但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备。第一,较多企业缺乏环境责任意识。由于绿色数据大多由企业自主完成,披露不规范,一些企业只会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导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不全面、不充分,投资者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第二,测试目标的量化存在一定挑战性。相关数据必须可获得且准确有效,测量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误差要在一定范围内,所以评估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物理因素、环境压力测试等仍面临困难。环境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准确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会使绿色信用评级的可操作性不强,公众、投资者对企业和项目的信任下降,对投入资金是否促进环境绩效提升产生怀疑,导致绿色项目参与度降低。
(五)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资金多数集中在大型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项目。碳金融产品、绿色基金和绿色保险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各类产品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如绿色融资租赁、环保金融产品和绿色指数产品等发展滞缓,绿色金融和碳金融衍生产品有待进一步创新。除此以外,金融机构倾向为政府或政府参与的项目及大型企业的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一些中小型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原因是我国绿色技术尚未成熟,缺乏高质量人才,政府和大型企业参与的项目更有保障,而为小型企业提供资金风险较大,金融机构面临投资收益不稳定和回收期长等问题。
三、绿色金融助力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对策
(一)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首先,政府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建立环保、节能、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等方面的激励框架,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提高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利用货币政策加大融资便利度,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升绿色项目参与度,扩大绿色经济规模。其次,政府鼓励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降低金融工具研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便利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贷款和融资,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较多、产品创新意识较强的机构进行奖励。监管部门应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其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便利条件,研发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严格杜绝“假绿”行为,引进高质量人才,对员工进行绿色培训,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
(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监管体系
第一,以“双碳”为约束条件,根据我国绿色金融和经济发展状况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在现有政策上,出台递进式的、连续的绿色金融政策,保障政策在未来长期有效。我国的标准应向国际标准靠拢,助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更好的进行绿色发展。第二,健全相关政策,树立法律威信。有效促进绿色监管,加大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打击“漂绿”行为,让绿色资金流向真正的绿色项目、绿色企业中去。第三,投资者对绿色项目投资承担一定的风险,政府应做好风险防范,建立利益受损补偿机制,以弥补投资者利益损失(曹倩,2019)。第四,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各类监管部门要协调好,做到沟通顺畅,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各自的职能,避免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复的现象,防范和把握绿色金融风险,提升监管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政府应统筹绿色金融和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完善披露机制。第一,坚持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的环境意识,既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强制企业进行有效的环境披露,又要考虑到企业的因进行环境治理和信息披露损失的利益,采用损失补偿机制,促进企业自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第二,进一步规范各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形式,确保数据准确并以此制定企业环境会计政策,分析自身环境绩效和从财务绩效的关系,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提高披露报告质量。第三,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全国的绿色數据共享平台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使数据和信息公开透明,加强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各方需求,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除了继续拓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种类以外,还要加强对碳金融产品、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的创新,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均衡各类产品的发展速度。金融机构应对不同绿色经济地区、领域、行业的新模式、新需求、新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小型企业设计多元化、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重视碳配置额质押贷款该类风险较低、容易变现的产品的创新(曾圣钧等,2022),引导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新技术中,形成无形资产,扩大绿色经济规模,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中,让绿色金融的浪潮推动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伟杰.绿色信贷、产业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J].财会通讯,2020(10):53-57.
[2]尹建华,王森,弓丽栋.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企业特征与环境信息披露的联合调节效应[J].科研管理,2020,41(05):202-212.
[3]芦云鹏.金融发展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应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4]曹倩.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03):46-52.
[5]曾圣钧,李金金,郑辉.“双碳”背景下的银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J].产业创新研究,2022(03):83-87+99.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