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3-07-04娜克雅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品检测准确性影响因素

摘 要:为解决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生成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展开了分析。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主要受送样质量、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从样品质量把控、环境温湿度控制、检测方法选择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食品检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嚴格按照检测技术规范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可成功消除各环节给检测数据带来的误差,保证食品检测结果质量,有效提升食品检测技术水平。

关键词:食品检测;准确性;影响因素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ccuracy in food testing, generate true and accurate testing result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od safety work, this article analyzes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esting. The accuracy of food testing result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sample quality, laboratory environment, and testing methods. Targe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from aspects such as sample quality control,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and selection of testing methods. There ar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food testing results in all stages. Strictly following the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o carry out food testing work can successfully eliminate the errors caused by each stage to the testing data, ensure the quality of food testing resul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testing technology.

Keywords: food detection; accuracy; influencing factor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市场监管领域,需完成食品取样和开展各项指标参数检测活动,确认食品能否达到安全标准。但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从人、机、料、法、环等角度探究提升食品检测准确性的有效对策。

1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性

食品检测属于技术性工作,需由专业机构、人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检测活动,确保可以出具准确检测结果,为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提供科学依据。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食品种类、数量持续增长,给食品检测带来了较大挑战。在食品成分、药品残留等检测工作中,不科学、规范运用检测技术将造成数据结果准确性下降,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想要从技术层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需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 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送样质量因素

食品取样具有一定复杂性,检测人员在采集固体、液态、气态等各种性质的样品时,不科学、不合理取样将造成选取样品不具代表性或受到污染,给最终检测结果带来影响。对固体食品采样,应从各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再按照四分法对角取样多次混合;对液体食品进行取样时,要求先充分混合再采样[1]。在样品存放方面,则要求根据食品特点和检测项目内容选择合适的容器,若出现乱用、错用容器等情况,也将造成送样质量不佳。此外,水产等部分食品易腐烂变质,送样过程中要加强储存条件控制,不按照规范操作会导致食品性状发生改变,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实验室环境因素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实施不同食品检测项目时应满足不同环境条件要求。例如,在食品感官分析项目中,由于环境空气新鲜度、温湿度等因素将给人味觉带来影响,要求使用空气调节装置每30 s换气一次,同时将检测区温度控制在20~24 ℃,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2]。但在检测实践中易忽视环境因素控制问题,如存储条件不适宜会导致食品腐烂,环境温湿度等指标超标或光线条件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而实验区布置不合理会导致化学实验台、生物实验台等发生相互干扰,引发气压等因素变化,甚至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2.3 仪器试剂因素

从食品检测特点来看,食品来源广泛,样品基质通常较为复杂,如常见的糕点等食品成分复杂,对检测仪器提出了较高精密度要求。食品检测项目较多,使用的仪器设备多,如维生素测定仪、脂肪测定仪等用于食品成分分析,而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用于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操作。各种仪器设备需要经过定期校准,并做好日常检修、养护管理。若未严格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会导致仪器精密度下降,出现计量不准、检测结果误差大等问题,导致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此外,在食品前处理等环节,需使用试剂完成固相萃取、基质分离等操作,常使用的试剂有双缩脲溶液、硫酸铜、氢氧化钠等,不同溶液的存储条件不同,不规范存储试剂或使用有效期外的试剂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2.4 检测方法因素

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可以使用的检测方法不断增多。不同食品存在特性差异,采用统一检测方法会给检测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因此在食品抽样检测环节,需结合设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检测方案,优选精准度高、成本低、效率高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选择受食品检验标准相互重叠等因素制约,可能出现检测方法与食品结构性质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各类固體和液体食品加工方法多样,未根据样品基质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未从耗材、设备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都将导致检测技术选择不合理、不科学,不仅无法取得理想检测效果,还会导致资源被大量浪费,造成检测成本过高[3]。例如,在米粉等食品的含水量检测中,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相较于直接干燥法,其他方法相对复杂,易受复杂因素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

2.5 人员操作因素

在食品成分、农药残留等不同检测项目中,人员需按流程完成仪器设备操作,完成样品处理、样品检测、数据分析等步骤。如使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需在样品中加入无水硫酸钠、乙酸乙酯等试剂完成提取、过滤、定容等操作,再使用检测器进样测定各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根据仪器色谱峰完成定性和定量分析,生成检测结果。在任一环节出现操作不当情况,如溶剂添加量控制不准、仪器参数设定不合理、数据定量分析取值错误等问题发生,都会给检测结果带来较大误差,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3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对策探讨

3.1 重视样品质量把控

想要提高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需从源头上加强样品质量把控,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够精准反映该批次食品成分、性状等情况。在采样过程中,应区分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按照食品属性确定采样方法、数量,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均匀性,采集数量可以满足食品检测项目需要,做到一式三份供检测、复验、备查使用[4]。在采样的同时,应核对和记录食品批号、生产日期、保存条件、包装容器等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样品存放在符合检测要求的干净容器中。规范采集样品,并明确样品存储温湿度等条件要求,能够保证送样品质合格,为获取精准检测结果奠定扎实基础。

3.2 做好环境条件控制

在食品检测环节,需通过加强环境控制创造良好检测条件。通常情况下,多数食品检测温度都控制在20 ℃左右,但也有少数样品需要冷藏、冷冻保存,以免食品腐烂变质。结合食品性质做好环境温湿度、光照度等参数调控,并有效去除污染物、杂质等,能够防止样品受到环境污染。因此,应建立完善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在做好样品存储、检测区域划分的前提下,明确各食品检测项目对温湿度等外部条件要求。日常按照规范检查各区域环境参数,并在检测活动开展前确定环境条件能否达到要求,可有效消除环境因素给检测结果准确性带来的影响。

3.3 加强仪器试剂管理

在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应结合仪器特性和使用要求定期开展校验工作,保证设备维持较高精准性,消除仪器给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为防止食品检测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日常应做好设备检修保养工作,通过科学判断仪器状态开展预防性检修活动,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能够生成精准检测数据。而针对食品检测中使用的各种试剂,应结合耗材性质在适宜环境中存储,避免其受到外界物质污染,确保各项指标参数合格,使试剂正常发挥功效[5]。检测人员在使用试剂前,应核实标签上的有效日期等信息,确认符合使用要求。通过对检测仪器、试剂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安排专人开展校准、检修、试剂保管等工作,严格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避免食品检测受到过多外部因素干扰。

3.4 改进食品检测方法

在食品检测实践中,应结合食品特性编制科学的检测方案,采取合适的检测方法提高结果准确性。在食品种类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应加强各种检测技术优缺点比较,改进实验室食品检测方法,确认使用检测技术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同时,能够与食品检测项目相匹配,为人员科学开展检测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如在食品中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检测方面,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检测成本和提高检测效率。在食品中致病菌、病毒等特殊成分检测中,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达到较强特异性和较高灵敏度,快速获取准确检测结果。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剂、农兽药残留检测方面,可采用气相色谱法、免疫层析法等,前者需要做好色谱柱选择,后者需要与新型传感器配合,因此需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条件灵活选择。结合食品特性、实验室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应确保方法具有较强准确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为食品检测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3.5 优化人员培训管理

想要提升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需推动检测过程规范化发展,在建立完善制度流程指导人员作业的同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管理确保人员熟练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完成食品检测。①日常应加强人员责任意识培养,使人员形成严谨工作态度,审慎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开展食品检测培训活动,提升人员检测能力,保证人员可以凭借专业技术科学开展检测工作。②为有效约束人员行为,应加强人员作业监督和考核,发现人员在仪器操作、试剂配制、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需立即追究人员责任,督促人员不断提升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4 结语

为提高食品检测结果准确性,应认识到送样质量不佳、环境温湿度超标、仪器试剂功效不稳、检测方法与食品特性不匹配、人员操作不当等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过大,最终造成出具的报告缺乏可信性。在食品检测技术应用实践中,应做到科学取样和保存样品,日常应加强实验室环境温湿度等指标控制,并做好仪器检修保养、试剂保管等工作,为检测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教育培训,能够熟练结合食品特性选择适合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操作仪器完成检测过程,合规处理检测数据,取得准确、有效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任玉香.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食品,2022(1):94-96.

[2]朱敬华,秦君.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J].食品界,2021(10):92.

[3]李雪涵.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探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1(14):72-73.

[4]郜金金,李赫然.食品检测精确性影响因素及处理策略探析[J].现代食品,2021(4):158-160.

[5]李春兰,王雪梅,徐文栋.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及解决策略探析[J].食品工业,2019,40(7):167-170.

作者简介:娜克雅(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检测准确性影响因素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食品检测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
食品检测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