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23-07-04赵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深刻性外国文学

赵霞

外国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特色,其独特的选材、立体的人物、丰富的主旨、鲜明的艺术手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但由于翻译语言、文化差异、知识储备等原因,学生常出现浅读、误读现象。教师可借助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多元解读作品主题、客观评价作品价值、辩证分析作品的关联和变异等方式,提升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1.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提升思维的准确性

外国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评价人物,可以提升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

例如,《复活》中的玛丝洛娃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她放荡不羁、自甘堕落,又犹疑痛苦、自尊未完全泯灭。通过分析玛丝洛娃的多次斜睨眼神和盈盈的笑脸,可以感受其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既看到她习惯以姿色博取同情和利益,搔首弄姿、讨好谄媚的轻佻轻浮,也可以感受到其对聂赫留朵夫试图拯救自我灵魂的鄙夷蔑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会愈发全面准确,审美鉴赏、批判性阅读等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2.多元解读作品主题,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经典外国文学作品常蕴含多重主题,甚至充满矛盾,这既和文化背景、写作意图、文本的“空白”“未定点”相关,也与读者的鉴赏有关。鉴赏文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背景资料等,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思辨性。

例如,《老人与海》蕴含的自然观也有矛盾,圣地亚哥捕获大马林鱼,与鲨鱼搏斗,体现了其渴望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决心;大馬林鱼被鲨鱼吃掉又象征着大自然对人的惩罚,老人对出远海捕鱼行为的反思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针对《老人与海》丰富复杂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开放多元、包容批判的态度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辩证分析和评价,提升批判性阅读能力。

又如,《哈姆莱特》通过对哈姆莱特“疯癫”行为和内心独白的刻画彰显了丰富的主旨内涵。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的“疯言疯语”不仅揭露了恶行败德、丑恶人性,还在此基础上对善恶、真伪、美丑、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等问题进行哲理性思考。通过描绘宫廷的丑恶污浊,作品不仅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严峻现实的巨大反差,还对人文主义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学生通过剖析哈姆莱特“疯言疯语”的原因和实质,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可以感受作品的多重内涵,提高立体化解读主题的能力,提升思考深度。

3.客观评价作品思想文化,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文化差异影响着文学创作,面对同一现象,中外作家常常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表现形式等。学生可结合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思想文化等,了解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文化因素,探究作品主旨的思想渊源,从而实现对作品的深入和客观解读,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例如,学习《大卫·科波菲尔》时,有学生认为大卫对米考伯夫妇持批判态度,也有学生认为大卫对米考伯夫妇“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态度表示赞赏,还有学生认为大卫的叙述口吻里充满了对米考伯夫妇的嘲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既和米考伯夫妇的形象特征相关,也和英式幽默的文学风格息息相关。讽刺是英式幽默的典型特征,主要通过对事物轻描淡写或夸大其辞提醒读者留心言外之意。而英式幽默讲究克制、含蓄,常常在温和的调侃中展现人物的缺点,不一定是对人物的否定,也可能蕴含喜爱之情。了解了英式幽默的这些特征,有助于了解大卫对米考伯夫妇的复杂态度。

外国文学由于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多解性,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原因,会出现对作品价值评价众说纷纭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赏析和主题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补充、作品比较等方法从多个角度辩证客观地评价其文学价值,从而提升鉴赏水平和思维品质。

例如,鉴赏《老人与海》时,学生提出疑问:“圣地亚哥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海明威究竟是赞颂硬汉精神的积极价值还是传递悲观宿命的观点?”面对以上困惑,教师可以在人物形象赏析和主题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地评价,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4.辩证分析作品间的关联和变异,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西方文学家重视理性,充满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敢于质疑权威和前人作品。鉴赏这些外国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既有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有解构、颠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继承了民间故事和童话中人物变形的传统。人物变形在童话故事中非常普遍,变形人常常因为他人的爱心或自己的善良恢复人形。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却不具备变回人形的条件, 家人不仅没有关爱他,反而惧怕他、冷落他、逃避他,甚至抛弃他,导致格里高尔的死亡。在民间故事和童话中,美好的结局属于善良的人。《变形记》中勤勉工作、心地善良的格里高尔却被冷漠的社会和家庭抛弃。在对变形这一情节的继承和颠覆中,卡夫卡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绝望和人性的严重异化。

辩证分析作品的关联和变异需具备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作品为例,适当补充知识,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引导学生辨识、分析、比较文学现象,并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编辑 _ 于萍    柳帆(兼)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深刻性外国文学
《哈姆莱特(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