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合唱团常规训练策略

2023-07-04龙晓琴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合唱团声部音乐

龙晓琴

合唱强调音乐的共性,既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形式,又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模块。因此,做好中小学音乐合唱团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在合唱训练时,教师要真正发挥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价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积极的训练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一、合唱团的常规训练策略

(一)设置合唱的相关问题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此种方式既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先问几个问题: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在大合唱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上的改变让我们感同身受?合唱用什么歌比较合适?对我们来说,学习合唱知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播放几段合唱的录像,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有用的基础知识,真正感受到中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民主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知识的兴趣。

(二)加强合唱过程中的教学指导

有效的教学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实用的合唱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多元化地思考问题。教师在合唱过程中要善于加强教学指导,安排好每一个环节,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培训中小学生合唱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演唱,在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后,给学生播放相關视频,待播放完毕后,再教授学生有益的合唱技巧,并注重音准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教师需了解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动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高、嗓音条件、音色等因素匹配适应他们的声部,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大训练强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合唱效率。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趣味合唱比赛,此种方式既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技能。在设计合唱比赛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兴趣爱好,采用简单的轮唱形式,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比赛,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此过程中,中小学生在比赛的鞭策和激励下,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合唱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充分感受到合唱独特的内涵,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也能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趣味十足、竞争激烈的合唱比赛中,学生为了追求更大的进步,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方向,在提高合唱能力的同时,积极参加合唱训练,通过比赛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达到高效合唱的目的。

二、合唱团的训练目标

(一)童声音域扩展方面

1.中小学阶段是发音稳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不论性别,其音色基本都是一致的。因此,教师需克服这一阶段学生自然声的局限性,通过轻声带假声的方式,不断扩大学生的共鸣腔,并使其逐渐扩大到两个八度。此种方式也适合成年后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演唱训练。

2.童声合唱训练的首要目标是不追求音量和力度,而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为进入高学段学习合唱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轻声坚定地、主动地歌唱,使其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

3.就目前而言,轻声吟唱需要避免学生出现漏出气声的问题,其要求学生状态要稳定,有良好的呼吸支撑,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能使学生静下心来,随时听到教师的提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演唱时的紧张感,放松因过于紧张而导致的肌肉紧绷,避免对声音造成伤害。另外,轻声吟唱也有助于学生音域的舒展,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合唱兴趣。只有轻声练习,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假音”的感觉。放开嗓门放声高唱,“假音”是绝对不会被发现的。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详细地向学生叙述“假音”的理论概念以及相关含义、生理状态等。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会通过京剧中的韵白将“假音”说出来、念出来就可以了。同时,在唱的时候,学生需要力度柔和一些、轻微一些。就目前而言,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声带因自身的错误方法而受到损伤,教师需要始终要求学生做到轻、柔的唱法,在潜移默化下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最终实现以“假音”来获取人声唱法的理想目标。

(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

1.从合唱作品的鉴赏入手。第一种是与合唱作品无关的练习曲,第二种是与合唱作品相关的练习曲。教师可以以听赏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听赏训练包括“听”与“赏”两个方面,并根据合唱曲目随时变更。在排练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声音录下来随后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找到问题,找到差距,从而听出自己的唱腔,以便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此外,为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基调,教师必须打好训练的基础,多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具体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排练的质量。

2.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正确发音的普通话来朗读歌词,并在简单生硬的文字旁配以生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加以说明,纠正学生发声等各方面的差错,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3.合唱歌曲的各声部互为补充,丰富旋律的同时又营造了氛围。合唱训练时以副声部为主,要求声部均衡、音量均衡、换气统一。教师在训练期间,需保证合唱队员能够熟悉合唱歌曲的每一个声部,即唱这一声部的学生也要学会唱另一声部,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调动生理机能发声,使每一个声部都能够实现默契配合,做到各方面的声部和谐,唱腔动听,并以此保证歌唱时学生的器官可以协调运作。

4.教师可以把副歌部分的重难点乐句单独拿出来,抄写在谱板上,作为课前的练习曲目。

5.合唱部分的歌词先别急着学唱,教师可以结合合唱声部的旋律,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节奏特点,分别选用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衬词,如“啊”“哩”“咪”等进行练习演唱。由于衬词单一,便于咬字和吐字,学生练唱也不会觉得吃力。

(三)学生声音技巧方面

1.因为合唱队员每个人的声音起伏频率不一样,如果不加以训练,学生无法得知什么样是正确的,就会影响整个合唱声音的整齐划一。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选择直声训练法,训练队员们直声歌唱的能力,让其能够自然地唱出实际音域范围之内的发声,并实现发声统一。

2.教师在指导学生用直声演唱时需注意两点:(1)要求学生的演唱状态在旋律起伏变化时保持平穩,将波动降到最低。当学生演唱跳度较大的歌曲时,应保持直上直下的发音状态。(2)当歌曲旋律处于播放阶段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声音流畅、不带一丝一毫的波动与颤音。

3.运用意境畅想法:即教会学生在联系作品时开展一定的意境畅想。在歌曲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品的风格特征入手,采用简洁形象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语言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准确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想象,从而真切地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一定共情,使其唱得十分投入,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就目前而言,意境畅想法是合唱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措施,其是为了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

三、合唱团的常规训练方法

(一)训练学生歌唱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唱歌的基础。演唱的关键就在于演唱者对自己呼吸方法与呼吸技巧的掌握,可以说,歌唱的原动力就是气息。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呼吸训练,让学生自主地找感觉。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来正确引导学生微微开口,抬起硬腭、软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做此动作时需配合脸部动作——将眉毛抬起,同时用口鼻吸气。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吸气训练,使其在吸气时保持放松。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哈欠”,气息从口鼻自然地吸入并慢慢呼出。经过反复练习和感受,学生在开始和结束时,逐渐体会到“哈欠”的吸气过程。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吐气方法,使其在演唱时始终保持一定的状态。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发出的声音是有呼吸支持的。另外,教师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也需要结合作品的情感,使整个音乐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通过情感来引导学生保持身体放松并吐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双脚踏地、双手叉腰,使其在呼吸的过程中感受腰腹的不同变化。

(二)训练学生歌唱音准与节奏

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训练环节。副歌有很多声部,有男高音的,有男中音的,有女高音的,还有女中音的,其强调的是各个不同声部音色的发挥和配合。基于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合唱期间,要针对学生的音准韵律问题开展相关的发声技巧训练,如单音方法切入、音程掌握、和弦协调性练习等,从而在整体上保证学生合唱社团的艺术水准。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掌握学生对中音区最为敏感这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音阶训练,并对学生开展无升降号基本音级练习。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指导学生从事音程听辨学习,让学生感受音程色彩,并逐渐加入单音内的变化音级从事练习。比如,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纯一度、大三度、小三度等视唱,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纯八度视唱,可以在保持长音的基础上,从事纯五度半音变化练习。当然,教师也需要注意节奏的训练,只有掌握好节奏才能达到多声部之间的配合。节奏训练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对自身呼吸的正确控制方式,能够更好地保证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教材的合理选择

合唱训练期间,教师需要保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体裁形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好的合唱作品,还需遵守按部就班的原则。

比如,在日常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用《七子之歌》等一些好听的合唱歌曲。教师需先为学生讲述《七子之歌》的故事,并写出呼唤母亲的句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实际的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个或两个声部加到原来的两个声部中,使学生发出的声音较以往更加具有协调性。在完成基础合唱训练后,可以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合唱歌曲,如《保卫黄河》《爱我中华》等,也可以找一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加强学生听辨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闲聊波尔卡》等。教师选择不同的合唱作品,既能让学生在合唱中准确辨别不同音阶、音程,又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而言之,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具有直观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实情,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训练活动,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采取有效的合唱教学指导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合唱比赛,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让合唱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扎根,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的训练中。

参考文献:

[1]陈丽珠.小学合唱团音准训练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40(4):184-185.

[2]任怡瑾.浅谈合唱团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建设和作用[J].中国文艺家,2021(9):99-100.

[3]谢国刚.让童声合唱拨动学生艺术的心弦:中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15):155-156.

[4]陆锋.走进柯达伊、走进合唱:谈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合唱团训练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20):126-127.

(作者单位:贵州省凯里市第六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合唱团声部音乐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圣诞音乐路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音乐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快闪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