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整合式复习教学策略
2023-07-04何婷婷
何婷婷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不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而且注重学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因此,旧的复习课模式既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又很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是:立足学生实际,认真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将教材内容整合优化,采取整合式的复习模式。在此基础上,提供同类整合、互联整合等多元教学策略,力求使高三复习课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高三的复习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上教师激情四射,学生反应比较冷淡;明明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错误率还是很高;同一个知识点,换一种出题方式,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了。以上问题一直贯穿于高三的复习教学中,令教师头疼却无法回避。如何改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效率是萦绕在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一、整合式复习理念的提出背景
(一)教材编排对复习课的必然要求
教材编写按“模块+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必修”是“选修”的基础,为后续模块的学习提供保障。而“选修”是“必修”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如《化学1》中“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成为《化学2》中“元素周期律”的重要依据;《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教材内容以《化学1》或《化学2》的知识为“生长点”。因此,教材的编排为高三整合式复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客观认识和学生的学情酌情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合,从而使复习课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二)高三学生对复习课的内在要求
高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相较于高一、高二已有了较大的提升。若复习课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重复和罗列,而不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挖掘和变式,将无法满足高三学生的复习需要。高三的复习除落实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高考改革对复习课的外在要求
分析近四年的浙江高考,试题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首先,试题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阿伏伽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成为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其次,试题也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挖掘素材背景,紧密联系生活、生产、能源、材料、环境、医药等创设新情境问题。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文字表述”“表格数据”“流程图”“图像曲线”等。可见,高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整合式复习的原则和意义
整合式复习是在整合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重新组织编排、构建知识体系,然后输出信息的一种复习方式。整合式复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内容要体现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在联系,凸显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有序整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2)针对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发,精心设计,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实用性。(3)综合性原则。复习的对象是全班学生,整合时要注意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注重新情境问题的训练,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落实在复习过程中。
整合式复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还可以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厘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整合式复习的策略
(一)同类整合
同类整合,顾名思义就是将教材中相同内容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复习。苏教版教材编者按照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将同一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分散在不同的教材中。如《化学1》中介绍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化学》专题1中也着重介绍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出现在《化学1》《化学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微观结构的多样性及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分别在《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中呈现。教师在复习中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相同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分专题复习。如可分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无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电化学”等几个专题。通过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准解题的方向。如我校将实验专题的复习整合成以下几部分:(1)化学实验基础;(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3)常见物质的检验;(4)物质的制备(包括气体和典型无机物的制备);(5)化学工艺流程;(6)定量实验的设计。
(二)互联整合
互联整合即相互有联系的知识点之间的整合。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互联整合就是把各部分内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杂的知识串成线并结成网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与结构知识的整合
物质结构理论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物质的性质主要由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和微粒间的作用力决定。高三复习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物质结构的内容,将原本需要学生硬性记忆的知识用物质结构理论去解释记忆。该复习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如杭州市高三某次教研活动中的“金属阳离子的行为探讨”一课就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物质结构的完美整合。该课采取问题式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的内容为晶体中阳离子的行为,利用三个问题、三个应用及两个总结进行討论展开,三个问题为:(1)金属阳离子存在哪些类别;(2)金属阳离子存在于各类物质中,对物质的性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从结构的角度比较Na、K和Na、Mg、Al熔沸点的高低;(3)如何从结构的角度比较NaCl、KCl和NaCl、MgO的熔沸点高低。三个应用为:(1)铝热反应用于焊接钢轨;(2)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NaN3受撞击分解生成钠和氮气,另一成分Fe2O3的作用是与Na反应避免产生危害;(3)工业制镁为什么通过电解熔融MgCl2得到Mg,而不是电解熔融MgO?两个总结为:(1)从结构角度判断金属单质熔沸点高低和还原性强弱;(2)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金属阳离子结构的关系。
设计意图:首先从归类的角度入手,明确阳离子存在于哪些类别的物质中,然后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运用所学结构知识解释同主族、同周期不同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熔沸点高低的本质原因。接着从金属晶体迁移到离子晶体,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影响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内在因素即金属阳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所带电荷数多少。最后利用几个真实情境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化学平衡与元素化合物的整合
抽象的化学理论、概念与生动直观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紧密相连,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将理论、概念具体化,既加深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理论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针对“氯水”的体系(Cl2+H2O?HCl+HClO),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整合氯及其化合物与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
(1)为什么Cl2的收集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Cl2中混有的HCl杂质如何除去?(本质均为增加Cl-浓度,抑制平衡右移,即减少因与H2O反应而损耗Cl2。)
(2)为什么新制氯水要避光保存?氯水长时间放置后,溶液的pH减小。(HClO见光分解,促使Cl2与水的反应正向移动,最终失效。)
(3)为什么可以用碱处理氯气的尾气?(加入碱液,OH-中和H+、HClO,促使平衡右移。)
例2:针对“氨水”体系,同样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在浓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为什么氨水呈碱性?
(2)在氨水中加入氯化铵为什么溶液的碱性会降低,是氯化铵水解显酸性起主要作用,还是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发生移动起主要作用,如何用实验加以证明?
(3)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能否产生氨气,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否应用在实验室制氨气?
在整合复习中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元素化合物之中,既可以很好地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减轻记忆负担,又能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3.平衡常数之间的整合
平衡常数包括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Kb等,虽然研究对象各有不同,但是本质却相同。因此平衡常数的整合复习教学中,着眼于平衡常数的理解表达、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平衡常数意义的理解。分析近五年有关平衡移动的题目后,列出高频考点,展示在复习课开头引起学生重视,然后以练习的形式推进,练习1、练习2是落实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练习3是强化引入平衡常数的意义,如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常数能表示酸性的强弱;在化学平衡中,通过比较K和浓度商的大小,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平衡常数在高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直入主题。借助练习1、练习2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让学生梳理知识,明白各种不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实质;通过比较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能让学生体会引入平衡常数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关注课本中的表格等素材。
四、整合式设计的反思
(一)教师教学设计要精细,突出重点
高三的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对教师的整合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整合,不是把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节课进行复习就叫整合。一堂好的整合式复习课的前提是教师充分钻研教材和考纲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从而正确把握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设计出知识点相互融合、重点突出、适合学生的整合式复习课。如氮及其化合物可与氧化还原知识、电化学知识、结构知识进行整合。若学生电化学内容比较薄弱,整合时可适当偏重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的书写。
(二)教师课堂教学需耐心,加强引导
由于整合式复习课堂内容涉及面广、难度大,再加上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复习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离教师的预期会有很大一段距离。即便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也要耐心等待,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切忌为了课堂的完整性而自问自答。当遇到思考力度大、学生较难找到回答方向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提问、信息提示把问题分解成几个环节,为学生搭好台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中,教师提问用1-溴丙烷在乙醇的KOH溶液中消去,制得的丙烯产率较低,为什么?学生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教师利用信息提示给出1-溴丙烷的沸点,学生很快想到反应物在加热过程中大量挥发使产率下降,从而提出用长导管冷凝的解决方案。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在落实
整合式复习课的知识点就是班级学生在思考回答、动笔书写的过程中落实的。教师问题的提出,练习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整合式复习课堂中都能积极参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有不同的声音或思考角度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一起探讨分析。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整合的过程。
五、结语
整合式复习教学充分尊重和满足高三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存在联系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复习已学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构建不同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维熙.试论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之优缺点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7).
[2]吴松.步步精心,打造化学高效复习课堂[J].数理化,2013(10).
[3]张美.新课程背景下浙江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12(55).
[4]王祖浩.物质结构与性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中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