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建设美丽中国储备生力军

2023-07-04王飞邹兆云付俊杰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普文明校园

王飞 邹兆云 付俊杰

作为国内第一所工读学校,海淀工读学校对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让他们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近年来,学校在科技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自我教育。2020年,学校申报的《基于科技教育的专门教育学校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策略研究》获批立项为北京市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2021年获批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校。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教育实践概况

近些年,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层出不穷,2019年年底以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更是让大家对生态和生态文明有了切身感受。党中央历来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对专门学校学生系统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专门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关于生态文明教育,世界各地根据国情采取了不同策略。美国中小学注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环境教育。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户外课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养,通过绿色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通过专题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研究能力,通過跨学科方式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欧洲生态学校结合主题教育、在线教育、研讨式教学、户外教育、绿旗奖励等实践形式,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原则,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些学校通过野外实践、主题夏令营等方式来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与构成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应划分为生态认知、生态情感和意志、生态行为,有的认为可概括为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这三方面,还有的从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生态文明行为来划分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的学者认为不仅要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还要强调健康生产生活消费行为的养成,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行列,并将其内容分为意识、知识、态度和价值观、行为四个方面,这和德育中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相符合。

综合来看,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途径无外乎课程渗透、校园环境构建、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得更加全面、细致,如从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进行课程整合、打造绿色校园、开展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更加强调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和实践锻炼。

二、海淀工读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一)综合统筹,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合力

生态文明教育的综合性强,需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因此,综合统筹,构建教育合力,成为我们的自然选择。

1.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生态文明有序开展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依托,由校长总体统筹,教学副校长协调落实,各部门处室具体实施,既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涵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

2.借助社会资源,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合力

生活中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兴趣和热情。2020年,我们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境部环境教育中心组织的北京地区“无废校园”挑战赛,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和变废为宝作品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学校也被认定为北京地区“无废校园试点校”。2021年,学校申报成为中国可持续教育发展项目实验校,组织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环保科普剧、环保科普画等竞赛活动。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科协牵头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先后进行了太阳影子观测实验、饮料成分调查、垃圾分类实施状况调查、温泉地区水质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感受和认识。综合统筹整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潜在教育资源,构建了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锤炼”的新格局,显著提升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

(二)建设生态校园,实现环境育人

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促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主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在实行寄宿制的海淀工读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更长,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打造草木丰茂的绿色校园

海淀工读学校位于海淀农村地区,南靠显龙山,北依京密引水渠,在绿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历任校长向来重视环境育人,将绿化工程与四合院建筑融为一体,春天花开姹紫嫣红,夏季梧桐遮阴郁郁葱葱,冬季油松翠柏傲雪长青……校园内花草树木高低错落,四季景色宜人,奠定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2021年,我们组织科技社团的成员实地调查校园内的木本植物,大家一棵棵地清点数量,借助互网络、智能手机等查询树木种类、生长特点等,把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调查发现,在我们不到200亩的校园里,木本植物多达38种,数量近400棵,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植物多样性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建设高效利用资源的节能校园

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节能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校内门窗玻璃全部更换为隔热降噪的双层中空玻璃,给办公楼、综合楼增加外保温层,在宿舍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把校园路灯更换为LED节能灯,增设太阳能电池板,给水龙头增加红外感应自动开关,在校内绿地铺设滴灌、喷灌设备……这些措施让节能减排成为现实,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2021年,我们组织了“寻找节能校园”活动,促使学生去寻找、发现校园内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措施,查找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说明节能减排的效果。建设生态校园,实现环境育人已经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丰富生态文明知识,实现氛围育人

2021年1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及需求。调查发现,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成为工作重点。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制作科普教育短片,依托特殊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鼓励教师利用课堂渗透等多个途径、多种方式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

1.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短视频

制作科普短视频是我们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举措。科技社团的成员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短视频的选题和内容,然后查询资料、编辑制作,并在校园内的电子屏上播放,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生态文明知识。短视频涵盖二十四节气、防震减灾自护、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不同内容,每期时长约5分钟,两年来已制作播出60余期。我们的科普短视频注重传递相关知识,也注重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比如,在春天柳絮飞舞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北京春天的飞絮》,通过大量资料揭示了北京飞絮成灾的原因;在2021年河南暴雨过后,我们推出了《“7·20”暴雨背后的秘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介绍了“千年一遇”的科学意义。

2.在特殊节日开展主题教育

生活中有各种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节日,典型如中国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等。在这些特殊节日期间开展主题教育,是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好时机。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开展过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活动,通过制作海报、召开主题班会、举办知识竞赛、制作科普短视频以及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倡议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能、节水、节约粮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实践表明,特殊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和重视,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3.科普讲座和课程渗透

科普讲座和课程渗透是学校传递生态文明知识的常规操作和重要途径。

一方面,我们邀请专家走进校园,通过科普讲座从专业视角介绍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一方面,我们借助课程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发掘课程和教学内容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以课程润泽生命,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在生物学、地理这些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课程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在积极行动,如道德与法治教师聚焦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治力量守住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让学生知晓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课内外点面联动,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生態文明素养。

(四)厚植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实践育人

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生态情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他们把生态文明从意识转变成自觉行为。俗话说,一次体验胜过百次说教,组织实践活动是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自然选择。

1.探索校内实践途径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是生态教育实践的首选场地。校园内的动植物、各种设施设备,校园的地理位置,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等,都可作为生态教育的实践对象。我们曾组织开展校园内的植物调查、生活用水调查、教室内的噪音及光照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设计方案、采集数据,然后分析处理,从而真切感受到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种植养殖、光盘行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能源小卫士以及每日卫生区劳动等丰富的校内实践活动,涵养了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自身理念,外显为日常行为。

2.拓展校外实践渠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会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典型如在春游、秋游活动中穿插采集标本、制作叶画及捡拾垃圾等任务,促使学生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建立亲近自然、顺应生态的情感倾向,在活动中只留足迹,不留垃圾,用实际行动去保护青山绿水。每学期的社会实践中,常会带领学生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富国海底世界等科普场馆,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2019年,我们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走上街头社区调查垃圾分类的实施状况,前往垃圾填埋场走访调查了解垃圾处理情况,然后在校内进行专场汇报,用图表和数据形象、直观地展示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环保热情。

三、对将来的展望

良好的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也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习惯,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生参与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海淀工读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为学生打开生态角度看世界的新窗口,也为教育同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2]张婧.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7):68-72.

[3]廖为海.英国绿色学校及其实践活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4]柳思思.欧洲生态学校:理论、政策与实践创新[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7):83-90.

(作者单位:1.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2.北京一零一中学矿大分校)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科普文明校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科普达人养成记
对不文明说“不”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