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
2023-07-04李小玲
李小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若想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就要尽可能采用学生容易理解且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或者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乐于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环节,开展合理化的教学改革,实现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使教学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无法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及其运用方法。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知道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重要学科,激起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地理知识、关注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性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各类新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使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在当前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阻碍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上地理课时,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地理的生活性以及人文性,无法全面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价值,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不同的学校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未及时更新,这种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培养和更新,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时,对于部分发展较为落后的学校,教师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全面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二)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
教学资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来看,教学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有部分地区较为发达,对应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各类教学设备应有尽有,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支持下,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极大地吸引着学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甚至缺少专业化的教学设备,这就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时,只是使用说教模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掌握书中知识,牢记相关知识点,但是无法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若要采用生活化教学,必然借助教学设备,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打造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以生活的视角学习地理知识,真正做到“从书本走进实际”。而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是问题之一,阻碍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发展,难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理解不到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世界中,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学习,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不过就实际而言,有部分教师未能理解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决定了后期的教学质量。教师若未能理解生活化教学方式,那么必然会在课堂上出现教学失误。生活化教学中涉及了众多内容,如分析、结合、推广等,每个方面都需要教师做到认真仔细、深度考量。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逻辑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立足生活、回归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位是:“学生应具备的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应用所学知识解释、预测、评价与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必然选择。“生活”不仅包括了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还包含了人的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层面入手,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
(一)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人地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课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努力寻求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途径。
(二)关注“人与人”的关联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以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综合研究和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了解地理与人的关联,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如在工业时代,城市的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发展相伴相生;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工业集聚效应也逐渐显现。这一过程带来了城市的环境问题,如工业废水排放造成河流污染、大气污染等;此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还会导致能源危机等问题。让学生体会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感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聚焦“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地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区域地理是以区域为载体,对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综合性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揭示其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科学。高中地理教学要聚焦“区域”的内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区域特征,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预测和评价区域问题,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与人地关系的理解。
区域地理的教學与生活情境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如在讲授“地球结构”时,教师可创设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如“买东西用塑料袋”“旅游去哪玩”等情境。在讲授“旅游地选择”时,教师可以创设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如“选择旅游地”“选择旅游方式”等。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生活实例,开展生活化教学
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住关键的知识点,便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种出发点实际是错误的,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推行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教育主题。只是一味地提高自身成绩,却未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也是徒劳之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想法,同时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开展生活化教学。整理所学的地理知识,然后根据相关内容挖掘生活元素,运用生活实例打造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对知识的主动记忆。借助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规律,拓宽知识视野,协调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一次次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以“地球运动”为例,为切实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便可以以生活例子为切入点。如让学生回答冬天和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其中所存在的地理知识,从而发现规律,进一步理解这一节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季节太阳升起的变化,以此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再如,在讲解每种气候知识的时候,学生对此还停留在完全被动接受知识或者只是纯粹机械地理解记忆这些知识概念的阶段。这时,教师可以直接以学校所在地气候为切入点,让学生研究并思考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思考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与我国其他地区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再指导学生思考具有该种气候特点的地区位于什么区域、地理纬经度是多少等。这样教师结合生活实例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生便会更加快速地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记忆这些地理知识点,大大提升了地理教学效果,并能高效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评价的任务是通过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后产生的行为改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而生活评价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一是地理知识层面,主要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生活实践层面,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等。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将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把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势。此外,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评价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地理思维、地理情感和地理素养。在评价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学”为中心进行评价;从“做”出发进行评价;从“做”与“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评价。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以生活为依托、以素养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来进行。
(三)结合学生实践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生活化教学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并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国旗旗杆在一年中“春分到夏至、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冬至到春分”四个时间段的影子长度变化,这样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地理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四、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做到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模式,组织、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活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主动投身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这样的地理课堂内容丰富鲜活,课堂效率倍增。而地理是高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生活中到处都有地理的影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细心观察生活,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为地理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楠楠.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349-350.
[2]叶昌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81-182.
[3]路爱玲.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教师,2018(S2):70.
[4]王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183.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