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电影剧本创作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对策

2023-07-04林疏桐

林疏桐

摘 要: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础,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在从剧本本身、观众、制片人、市場四个角度阐释好剧本的评价元素的基础上,从剧本的创作机制、扶持机制、供应水平和自身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商业电影剧本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编剧与表演联动创作模式,完善剧本扶助体系,推进剧本优化,彰显艺术价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商业电影剧本创作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商业电影剧本;创作机制;编剧;扶持机制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3)02-0048-04

电影剧本是导演工作的基础,是影响电影质量的关键,决定着电影的艺术水平和商业价值。[1]就像日本“电影之皇”黑泽明说的那样:“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作品来”“一部电影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决定”[2]2。如今,我国商业电影产业发展如日中天,对好剧本的需求与日俱增,优质剧本一“剧”难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商业电影剧本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升剧本创作水平是打造高质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的基础,也是提高商业电影的票房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一、剧本选择是商业电影成功的关键

(一)电影剧本的概念

电影剧本是用文字叙述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境的叙事文本形式,是电影拍摄的蓝本。[2]16通常可分为分场景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完成台本三种。分场景剧本是提供给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艺术构思,以不同的场景为段落单位。每个分场景均以场次标题表明场景的时间、地点,同时,以场面调度描述和人物对白对场景内容进行描述。分镜头剧本也叫导演台本,是导演对未来所要拍摄电影的设计和构思,是导演根据分场景剧本提供的叙事基础,以一个个镜头的形式来确定影片拟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形象,是导演案头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他电影制作人员的操作手册。专业人员完整记录已上映电影的所有技术和艺术内容形成完成剧本,以供学者或电影研究机构研究使用。本文所说的“剧本”是指分场景剧本。[2]10-11商业电影剧本具有电影剧本的所有特征并以盈利为目的,其商业化和营利性特征显著,通常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具有娱乐化和大众化等特点。

(二)好的商业电影剧本的评价元素

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础,是电影制作的前期环节,制约着电影的走向和完成形态,也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著名导演冯小刚曾对记者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剧本,占电影成功因素的一半以上。”[2]1商业电影的角色形象、故事情节、叙事结构和主题立意等基本上都是由剧本决定。一个好的商业电影剧本除了要重视剧本自身的故事性以外,还要关注观众、注意市场和了解制片人的需求,这些共同构成了好剧本的评价元素。

1.剧作本身的角度

一部电影好不好看,首先是剧情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为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精彩故事。好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能塑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人物,要以文学化的叙事手段进行表达,主要涉及主题立意、人物、情节(故事线)、对白、结构五个方面。

主题立意。“主题是整部电影剧作的核心支柱和统帅,他从始至终主导着电影剧本全部的创作活动。”[3]107“一个半钟点到两个钟点放了一场电影,不只是告诉了观众一个故事,还通过这部作品说出了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时间、生活的看法。”[4]好剧本要求主题好,即富有意义、正确鲜明,有独特的人生感悟或对社会犀利地剖析,能引发观众新的思考;立意好,即立意有角度、尺度、温度,能找到巧妙、新颖的切入点进行思考,能够把握社会责任感,用富有情感的表达为观众带来有感染力的作品,带去温暖和享受。

人物。“我选择剧本的出发点,首先看这个剧本中作者写没写出几个真实的、可信的、 有特点个性的人物”。[5]人物和场景是微电影创作的两个最关键因素。一个好剧本,应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细致地刻画,从多个侧面反映人物的个性特质,全面、鲜明地塑造真实、接地气、典型的人物;同时,应多塑造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立体人物,而非突出单一性格的扁平人物,这样才能还原本真面貌。主人公要有明确的内在和外在目标,成长曲线在剧本中要有明显的变化;辅助人物要结合情节发展合理设定,要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提升电影的故事价值;反派人物的行动要有明确的动机。

情节。情节是指电影所描述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好剧本的情节应该真实可靠、紧凑、内容充实且富有表现力,做到情节触动人心,故事引人入胜。冲突的安排要自然而不牵强,有内在依据和铺垫。适当设置危机和障碍,让情节曲折跌宕。

对白。“对白创作不可过于直截了当;过于零碎;过于重复;过于冗长;过于雷同;过于呆板;过于敏锐;过于内省;过于缺乏连贯性;过于虚假。”好剧本的对白应该精彩、有张力、有极大的表演空间,体现每个人物个性,辅助丰满人物形象。一个剧本如若挡上人名仍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人物个性刻画就取得了成功。

结构。结构是“将未来电影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规定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比例安排”。[3]115-116好剧本应当做到结构清晰,主线情节与副线情节相辅相成,每一个情节都铺垫明确,并都能够有力支持情节发展。同时,要合理设置激励事件推动故事走向,影片大高潮部分要有足够张力,满足读者期待。合理的结构要通过对事件频率和间隔的控制带来错落有致的节奏。

2.观众角度

一个好的电影剧本还必须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心理,以及观众的艺术趣味、欣赏习惯等。如可从豆瓣上观众的评分来分析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主题立意或特效等的认可度。但由于每个人审美标准的不同,位列豆瓣电影高分榜的电影,有的人甚至看不下去。因此,能够深挖一个题材角度,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达到优秀剧本标准,打动特定观众群体的剧本,也可以算得上好剧本。

3.制片人角度

对于制片人或其他影视从业者来说,还要关注剧本拥有的市场潜力、商业价值,要分析当前市场走向、观众喜好,要通过对剧本内容及其艺术质量要求与现有资金、设备、创作人员素质之间进行价值比较,实施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6]如近年来网络剧以其互动性强、制作成本低、剧集时间短、剧中可植入广告等优势,适应了当前快速的生活节奏,带来大量收益,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

4.市场角度

商业电影将营利作为重要目标,票房虽然不能衡量一切,但票房确实是衡量剧本优劣的标准之一。电影投放市场后拥有高票房无疑是具有良好商业价值的体现。

二、我国商业电影剧本创作面临的问题

自2006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迅猛提升,2012年已位列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荧幕和影院直指世界第一电影市场宝座。在这繁荣的景象背后,我国电影还存在诸多短板,在类型的多元化、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特别是电影剧本创作力不足、创作环境受到局限等已严重制约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

(一)剧本创作机制亟待完善

在我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凸显某种艺术创作元素的演员中心制、导演中心制和编剧中心制。这种强调单一艺术元素的创作模式难以克服自身的弊端。例如:演员中心制通常由大量行业外资本加持,通过购买“IP”、聘请“流量”演员完成电影拍摄。“鲜肉”“流量”演员被过度追捧,明星自带“编剧”进组拍摄,随意增删戏码,剧本的文学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加之“IP”剧作本身文学性堪忧,电影的艺术质量难以保证。导演中心制确立了导演在剧本创作中的支配地位,能够保证电影的艺术风格和结构完整,但是影片的创作风险也集于导演一身,演员和编剧的创作容易受到桎梏。编剧中心制是好莱坞电影剧本创作常用的模式,能够较好地保证电影剧本的质量。我国商业电影有其自身的行业发展特点,由首席编剧提出最初思路,组建编剧团队进行剧本创作在国内还不够现实。目前,国内大部分编剧是自由创作者,在剧本被导演选中后才会进入拍摄制作环节,编剧、演员和导演三者容易脱节,形成割裂。在商业电影制作实践中,这种中心制的创作模式造成各艺术元素创作呈先个体化创作再组合的状态,无法发挥各元素最优化的创作潜能,导致电影制作周期偏长、制作成本虚高、作品成为闭门造車的产物等问题,制约了国产影片艺术质量的提高及其创作的繁荣发展。[7]

(二)对剧本创作的扶持机制亟待加强

我国对商业电影剧本创作扶助的项目和途径日益多元。资料显示,从剧作表彰来看,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和长春电影节等都设立优秀编剧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均设有最佳编剧奖。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自 2009 年第 4 届开始颁发新锐编剧奖。中国电影文学会、天下英才传媒组织的华鼎奖、电影频道设立的百合奖、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 临沧)和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奖”均设立编剧奖项。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 原名美猴奖)均设立了剧本奖或故事奖。自 2009年起“中国影协杯”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每年评出约 10 部优秀剧作。从剧本征集来看,夏衍电影文学奖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自1996 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电影剧本孵化计划自 2015 年 4 月启动,每次征集 100 个选题。同时,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也通过多种方式对剧本创作进行扶持,剧本扶持的广度和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剧本的扶持还不平衡,存在间歇性和偶发性。首先,持续性不够。很多编剧奖、剧本征集或扶持活动时断时续甚至有始无终。如百花奖的最佳编剧奖中间有27届被取消;第八、九、十届华表奖仅保留优秀编剧奖,取消了原创、改编两项编剧奖。其次,地域差异、布局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级别的扶持最为持久,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陕西等经济发达或重视文化的省市扶持力度大、项目多。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电影奖项、剧本征集工作尚未开展,高校、企业的扶持活动也难成体系,无法产生规模效应。[8]8-13

(三)优质剧本的供应水平亟待提升

“优质剧本难求”已成为制片业的普遍焦虑,也是国产电影发展面临的致命弱点。张艺谋认为:“市场发展这么快,需求量这么大,好剧本却根本跟不上,粗制滥造和快速类型化、复制化,都导致了市场畸形,引发观众流失。”[2]1当前,在各方扶持下,征集、颁奖的电影剧本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升,但剧本的可拍性不强,拍摄成片的并不多,剧本的转化率不高。据统计,夏衍杯评选的530多部电影文学剧本有三分之二没被拍成电影。每年中国电影产量达 900 部左右,有百余部电影进入院线公映,但只有 20 部左右获奖或卖座,足见电影剧本或成片都有质量问题。[8]14和我国的电影制片水平相比,优秀经典影片无论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好剧本缺乏是制约中国电影质量提高的关键。

(四)剧本自身质量亟待提高

首先,电影主题缺乏内涵。剧本的创作定位脱离电影创作本质,为追求票房,盲目模仿国外商业及创作模式,更多迎合大众和市场口味,商业气息浓厚,不重视电影主题表达。其次,人物特性不够明显。人物选择脱离现实生活,过多追求电影情节的曲折离奇,忽视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人物特性不明显。过于看重特效技能的使用,忽视剧本本身的重要作用。剧本缺乏内涵,电影缺乏深度。[9]同时,在情节设计上平铺直叙,在内容上未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难以引起观众移情或共情。再次,忽视剧本的文学性。为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要求,商业电影过分追求画面和效果,迎合观众趣味,导致剧本的内涵性、故事性及艺术价值被不断削弱。奇观展示占据了电影的审美文化表达,电影沦为满足人们好奇心的以画面为主的表象形态。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制作模式加之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使得电影渐渐丧失对理想、梦想的追求。影片中英雄主义和狡诈背叛交织,性与暴力等强感官刺激被过度展示,一些古装电影对杀伐场面等进行了动人的描写,在给观众带来短时间的愉悦和快感后,更多的是麻木和无聊。[10]最后,剧本的可拍性不强。一些编剧对电影剧本的特性认识不够,蒙太奇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不够,对电影的视听化和造型化、场景的跳跃性、情节的自洽性等把握不够。电影语言风格体现不到位,内容完成度不高,难以达到拍摄标准。

三、促进商业电影剧本创作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编剧与表演的联动创作模式

商业电影是一门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是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的艺术结晶,需要各种艺术元素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整体性”和“涌现性”。为此,需探索编剧、演员、导演多元联动的创作模式,建立编剧与演员的团队召集机制,加强对电影创作全过程的保障和规范,从制度层面克服传统创作模式下各艺术元素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松散型互动的弊端以提高作品整体水平和创作效率。编剧和表演元素充分融合、协同联动,在编剧创作阶段充分考虑“表演”元素,丰富动作性形容词描写、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表达,让演员参与剧本创作并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专业表演技巧反促编剧完善剧本创作,推进剧本质量多方位提升。通过表演艺术元素与编剧艺术元素充分互动,激活各艺术元素的最大效能,为电影的后续制作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商业电影的艺术水平。

(二)构建完善电影剧本扶助体系

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剧本发展保障体系和奖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学出版,尊重剧作家的原创成果。中宣部电影局等电影主管部门要密切联系行业协会、文联和从艺者,规划剧本发展体系,建立评价评选机制和奖励计划,提高剧本的管理能力,积极培育扶持优秀青年作者,推进电影题材策划、剧本库和孵化基地建设。行业协会要加强剧本创作研究,发布行业信息,加强行业监管,促进制片人、经纪人、导演和编剧之间的沟通合作。有条件的影视企业要组建编剧联盟、工作室等,加强剧本策划、论证和孵化,鼓励原创,加强IP开发,积储风格多样的剧本资源。教育机构要制订编剧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编创技能。编剧要扎根生活,勤于阅读,提高故事编创、策划、合作能力,提升电影的品格质量。[8]

(三)深入推进电影剧本优化

商业电影剧本是由故事、话语和文本三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性的系统。故事要素是叙事的内容层面,要从生活中发现电影素材,经过视听思维、时空思维和蒙太奇思维加工形成电影题材,提炼出电影主题。要撰写人物小传,设定主要人物特性和命运走向,刻画人物性格,让导演和其他电影制作人员了解人物、认同人物。通过故事要素优化,为剧本提供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情节线索与结构以及不同场景内的戏剧情境,为导演拍摄提供内容。话语要素是对电影剧本的故事进行结构的方式方法。要撰写剧本大纲和分场景梗概,建构未来分场景剧本中情节的结构方式,对剧本的整体节奏进行安排。通过改进故事叙述的方式方法表现故事情节的时空连续,呈现矛盾冲突间的因果关联,增强故事的呈现效果。文本要素是电影剧本叙事的内容和形式的外在呈现,是为编剧创作的分场景剧本,为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提供工作基础。要通过分场景剧本创作以及每个场景的场次标题说明、场面调度描述和人物对白的动作性来提高剧本的“可拍性”“視觉化”,增进剧本对推动编剧与导演及其他电影制作人员的沟通作用,提升剧本到影片的转化率。[2]17-85同时,要综合考量剧本场景集中度以及打斗、爆破等场景对拍摄时间、成本的影响,需要的演员、道具数量、剧本设置年代等,综合判断拍摄难度,提高拍摄可行度和剧本的完成度。

(四)充分彰显电影剧本的艺术价值

一要彰显剧本的文化价值。“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载体,它必然要承载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11]电影剧本要呈现一个好的故事,剧本要有思想内容,要说出剧作者对他所写的人物、事件、生活的看法。选题要新颖独特,主题立意要引人深思,故事内容要抓人眼球,要能塑造好人物形象,并采用文学化的叙事手段进行表达。二要彰显剧本的政治价值。剧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自觉传递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或社会价值。三要彰显剧本的商业价值。编剧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精准定位电影的受众群体,善于将不同群体的不同审美需求纳入剧本创作的思考范畴。四要体现导演的创作风格。编剧和导演就剧本选题类型、影片类型和故事内容等方面要加强经常性沟通,推动剧本优化,提升剧本的整体性和涌现性。剧本要能够激发导演的创作热情,体现导演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陈秋平.谈编剧创作技巧[EB/OL].[2022-11-4]. http://www.doc88.com/p-7788767397787.html.

[2]尹家美.中国电影剧本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3]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4]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6.

[5]张奇虹.导演对剧本的选择与修改[J].戏剧艺术,1994(3):89-93.

[6]高戈.电视剧文学编辑职能之一——如何选择电视剧文学剧本[J].当代电视,1988(10 ):39-42.

[7]肖尧.影视编剧与表演的联动创造模式——以电影剧本《文曲星》创作实践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8]汪少明,徐裕.中国影视剧本扶助的现状盘点及体系构建[J].电影文学,2021(775).

[9]李婉玲.商业电影剧本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21(9):127-128.

[10]王博.电影文学性及对当下电影发展的思考[D].保定:河北大学,2013.

[1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9.

Abstract: Script is the basis of film creation and determines the vitality of the work.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evaluation elements of a good script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the script itself, the audience, the producer and the marke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mercial film script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cript's creation mechanism, support mechanism, supply level and its own quality, and the linkage creation mode of script-writing and performance is established, the script support system is improved, and the script optimization is promote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commercial film script from the aspects of highlighting artistic value.

Keywords: Commercial film scripts; Creation mechanism; Writer; Support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