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实施途径研究

2023-07-04张明芳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研究性

摘  要:自20纪80年代起,研究性学习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文章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采用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基于项目的实践,通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的定性分析,发现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基于项目的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研讨;基于项目的实践;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8-0087-04

基金项目:2022年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项目编号:KCJSX2022039)。

作者简介:张明芳(1972—),女,博士,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研究。

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于2020年首次召开,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1]。外语学科研究生应具备外语学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工具性知识;具备基本学术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深层思维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与学术交流能力;还应具备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素养。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着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完善、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等问题[2]。研究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3]。研究性学习正是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研究依据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要求和研究性学习理论,基于某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及其实施效果。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以转变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突破口,采取各种举措,不断加强本国的教育改革,以完善本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美国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实践形式展开,法国在初中、大学预备班和高中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日本以综合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韩国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分为知识和研究活动两个层次,德国开展课题学习[4]。上述各国的举措虽各有侧重,但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自主性、体验式的亲身实践,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在中国,研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关注。2005年1月,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5]。一些中国学者开始积极倡导实施研究性学习,例如王守仁、陈新仁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组成学习—探索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研究课题[6];胡开宝认为应采取将教师研究性教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以及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7];孙璐探讨了“基于问题的课堂启发式教学”和“基于课题的课外合作式学术实践”的研究性教学途径[8]。在众多学习理论中,研究性学习之所以備受关注,并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以“做中学”为理念,在使学生获得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深层思维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作为课程类型,它是一种综合实践课,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到某一课题或某一问题研究和解决的实践中,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亲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作为教学策略,它指教师通过引发、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三,作为学习方式,它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种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深层学习,不是用研究代替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专门以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为己任[9]。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学习性、研究性和经验性[10]。上述三种内涵虽侧重不同,但也共同反映出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探究、重应用、重体验、重合作的特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打破传统被动接受性和技能训练性的学习方式,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知识、语言、能力和素质。本研究采用第三种内涵,将研究性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术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流派及其性质与特点,采用多元视角,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对二语习得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使学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流派和研究趋势,掌握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对第二语言特点及其发展机制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为今后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二语习得系统知识缺乏。学生对第二外国语习得的认识较为肤浅、零散,大都属于经验式认知;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欠佳。学生通常擅长对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但分析、评价和创造式的高阶思维能力明显欠缺;三是研究能力不足。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少研究方法训练和实际的研究经验。在教师讲座和翻转课堂基础上,笔者主要通过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基于项目的实践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通过学生的期末论文和反思总结讨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

(一)基于问题的研讨

问题意识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然而,中国学生由于长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习惯接受权威、书本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缺乏问题意识,不知如何提出有价值、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问题,多数讨论停留在表层或经验之谈,特别是用英语进行讨论时,缺乏严谨的逻辑论证和学术性。一方面受限于逻辑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受限于英语学术表达能力。基于问题的研讨先由教师做示范,提供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再通过“阅读—讨论—写作”进行研讨。“阅读”环节指学生围绕研究问题收集、整理、阅读相关文献,并做笔记,再参与课堂“讨论”,最后根据课堂讨论,撰写讨论总结。阅读材料包括相关的中英文研究文献,讨论和写作均用英文。

课程在2022年春季学期实施了5次基于问题的研讨,讨论和写作环节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内容:清晰地陈述观点、合理地论证观点、客观地评价他方观点、做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到第3单元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时,先采用翻转课堂,课前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微课视频,使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课上教师以提问方式看学生是否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针对学生的片面理解给予正确解释;然后,教师通过讲座方式向学生介绍二语习得领域关于石化现象的代表性研究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实施基于问题的研讨,提出问题:“一些二语学习者尽管在二语产出中达到了流畅性,但是他们仍然保留外国口音,这是否可以看作二语发展中的石化现象?”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充分的研讨准备,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证据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根据讨论用英文撰写讨论总结。

(二)基于项目的实践

基于项目的实践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学习者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或主题,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探索、操作、体验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促进各项能力发展[11]。基于项目的实践旨在使学生调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如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2]。本课程针对基于项目的实践,设置三类项目,即综述研究项目、调查研究项目和专题研究项目。综述研究项目是对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研究,主要对中国知网、读秀网、国外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与ProQuest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关于某一主题(如:二语加工、语言迁移、学习者语言流畅性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既可以采用传统文献综述法,也可运用Excel、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调查研究项目是对二语学习者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内容涉及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某一主题进行研究,例如显性学习、隐性学习、课堂话语与反馈、输入输出模式与课程互动模式设计、中介语对比分析、概念迁移等。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效果

本课程的期末论文内容涉及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例如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基础,积极情绪与消极情感、课堂参与和语言能力对二语习得的直接和延迟影响,二语接触对低水平二语学习者的代词解释偏差习得的影响, “注重语言形式教学”和“纯语言形式教学”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对比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非限定动词的习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中选擇一个主题。该课程论文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特别是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结果讨论等方面评价该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撰写自己的研究设计,重点突出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有何不同之处或创新点,阐明自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根据研究问题,做出自己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从学生的期末论文可以看出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前人的研究,对前人研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实验设计、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受试等,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出合理评价,有些学生还针对研究不足给出证据并提出改进建议,但个别学生在评价部分描述过多,仍存在评价不具体、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学生的研究设计部分,基本上都可以针对研究内容提出合适的研究问题,能够针对研究问题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及统计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工具大都采用问卷和访谈,少数学生选择实验法,统计软件仅限于SPSS,还有待尝试其他的研究工具和统计软件。

根据学生的反思总结,发现学生在基本知识、学术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均有收获:

首先,在基本知识方面,学生收获主要体现在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跨学科知识、研究方法与工具性知识。张同学表示:“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了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和研究趋势,还掌握了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对第二语言的生成与发展路径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宋同学表示:“本门课程系统性地将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相结合,加深了我对二语习得研究跨学科特性的理解。”李同学表示:“本课程关于研究方法讲座、基于项目的实践和批判性阅读使我不但理解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法,而且学会了评价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其次,在学术能力方面,学生的收获主要体现在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丁同学表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获得了相关的学术能力,具有了发现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获得了提炼总结文献及评价文献的能力。全英文课程也提高了我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及写作能力。”王同学表示:“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特别是基于问题的研讨和批判性阅读环节使我的批判性思维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习通平台的话题讨论,让我更加充分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在倾听和参与学生的讨论后,我有了新的思路。”在基本素质方面,学生主要在学术道德、学术素养上有所收获。张同学表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首先认识到学术活动与科研的严肃性,对待学术研究必须要以诚信为本,对待研究流程的设计要细致入微,对待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要严谨认真。我还认识到学术研究必须要保持质疑精神,不能迷信权威的光环,只有通过质疑,才能培养起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术实践中拓展出新思路与新方向。”

学生对该门课程从整体上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该门课程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分析结合,又将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结合,教学模块设计灵活,学生不理解时可以及时反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学术自主性,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与质疑精神。

此外,本门课程还格外重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形成良好、和谐的讨论氛围。同时学生也对该门课程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增加线下授课与交流、增加课前相关文献的阅读量、增加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四、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流派课程通过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基于项目的实践实施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研讨以“阅读—讨论—写作”形式实施问题研讨,基于项目的实践,依托综述研究项目、调查研究项目和专题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在基本知识、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方面均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基于项目的实践可以为外国语言文学类硕士生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和操作途径。

参考文献:

[1] 洪大用. 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新主题、新担当[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9):1-9.

[2] 赵蓉晖. 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集成治理模式——以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2021(06):2+5-12+160.

[3] 中国青年网.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OL]. (2020-07-29). http://news.youth.cn/sz/202007/t20200729_12429606.htm.

[4] 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2001(05):14-18.

[5] 王爱芬. 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8):48-51.

[6] 王守仁,陈新仁. 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 外语界,2008(03):2-7.

[7] 胡开宝. 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 中国外语,2010,7(06):8-16.

[8] 孙璐. 研究性教学理念及其在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实践[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2(01):122-129+162.

[9] 曾月新. 走进大学基础课的研究性学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9):86-88.

[10] 石中英. 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 课程、教材与教法,2002(08):14-17.

[11] 王迈红. 项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多元智力视野下的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开发[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6:4.

[12] Blumenfeld P C,Soloway E,Max R W,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Sustaining the doing,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4):369-398.

(責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