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 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探究

2023-07-04李静易晓雨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家校共育双减

李静 易晓雨

摘   要: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的塑造至关重要,在此阶段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必将使其受益终身。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索并提出让学生及家长正确认识发展体育素养的重要性,加大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扶持力度,纠正观念偏差、正确理解国家政策,构建体育教师参与的家校双向沟通交流机制等有利于家校共育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共育;初中生;体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5-0014-03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的塑造至关重要,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和支持程度是发展初中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保障。2021年7月,两办又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构建新型家校共育关系,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双减”政策对于家校共育的影响

(一)共育目标走向“协同育人”

以前,中小学家校共育的目标多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偏离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目的。“双减”政策目的在于,提升家校双方对育人目标的认同度,使偏离育人目标的家校合作行为得到校正,促使家校合作走上育人本位、育人优先的正轨,将家校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智慧凝聚到一起,真正实现育人共同目标。

(二)共育关系走向“平等共创”

以前,学校和班主任是育人工作的首任主体,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则处于配角地位,辅助学校、班主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动、责任功能被嚴重弱化。“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家校合作工作回归民主合作的格局,使家长的育儿责任被夯实,理智的教育头脑被唤醒,在家校共育中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决定权,使家校之间走向主体间合作、“平等共创”式合作。

(三)沟通衔接走向“互联互动”

以前,教师大多作为家校沟通信息的发出者,家长作为家校沟通信息的接收者。家长虽偶有主动反馈,但大多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的模式化反馈。并且,受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沟通难以深入,效果难以保证。“双减”政策旨在将师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能够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家庭教育。借助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沟通更加顺畅。

二、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内涵概括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运动能力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行为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接受正规系统体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学校。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及课程设置,是发展初中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家校共育是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家校共育下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困境

(一)客观资源匮乏

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最基础的客观条件就是在体育运动中进行,家校共育需要学生能将学校习得的运动技能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有场地器材进行巩固练习,进而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然而受限于学生家庭居住环境所包含的体育场地设施,找到既符合学生运动兴趣,又能充分利用所属场地环境,还能让家长参与其中的运动项目实属不易。由于家长陪同的不确定性和运动项目本身缺少娱乐属性,导致家长很难持续、系统地参与到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活动中。此外,学校节假日体育资源的开放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二)主观认识偏差

“双减”政策之前,大多数家长主要用文化课补习来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双减”政策之后,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进行了规范和整改,学生的课余时间被释放,本可以充分发展兴趣爱好和体育素养,但是由于少数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依然为孩子选择各种变相的培训补习,或要求孩子必须在家中自习。有的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双减”政策,也愿意让孩子发展体育素养,但目的指向略显功利,除少数以孩子兴趣特长为项目外,基本都是围绕体育中考而展开。

(三)体育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缺位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家校共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体育教师在当前的家校共育中处于缺位状态。即便借助互联网通讯,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都在班级家长群中,但体育教师在各类群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大多数体育教师很少在群内发言,确需发言时,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也多由班主任转达,家长主动私信体育教师的更是凤毛菱角。究其原因,是长久以来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缺乏惯例和经验,难以真正融入家校沟通环节。

四、家校共育下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发展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按照《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方案》,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由过程性考核和现场测试两部分组成,总分为50分,记入中考录取总分。体育考核只是体现学生体育素养的方式之一,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综合能力,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等综合表现,以及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习惯、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等体育素养,是每位学生的“精神食粮”。学校应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他们明白,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心健康,学好文化课的基础。

(二)加大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扶持力度

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各异,社会体育资源的完善与学生的需求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这时学校的体育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体育资源对学生开放时,需要有更加明确、规范的指导性政策支持,对于开放的细则条款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如,正定县滑冰馆坐落在该县第九中学院内,为国际标准冰面冰场,可举办冰球、花滑及短道速滑等赛事比赛。正定县第九中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大力开展冰上教学运动,该校初中一年级19个班每周都有一节冰上课,近千名学生全部实现上真冰运动课。

(三)正确认识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纠正观念偏差绝非易事,需要逐步的引导。教育部门要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解读传达给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将政策性语言转化成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日常用语。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学校以专业的角度根据学生家庭的现实情况,在了解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与家长共同谋划。学校要将“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目标策略的变化及时告知家长,同时收集整理家长对于政策的疑问以及育人方式的意见建议,使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乐于去贯彻执行。

(四)创建家长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

构建多元参与合作机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产生聚合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探索多元参与融合的实践路径。实现体育课内学习与课外锻炼相结合,将课外锻炼模块化,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练习。在家校协作中,应当以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并为扮演不同身份的家长与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以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的体育能力进步。

(五)构建体育教师参与的双向沟通机制

想要改变体育学科在家长、学生中的刻板印象,使其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红利,体育教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首先破冰,主动联系家长,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直接反馈给家长。通过自媒体平台,体育教师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精神面貌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家长以及对学校体育感兴趣的社会群体,营造开放、快乐、和谐的体育氛围。学校要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在课程内容、环节设置上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既可以达到体育中考的要求,又能充分发展体育素养,并找到家校共育的结合点。

总之,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涉及到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把握此次国家落实“双减”政策的契机,完善體育资源配置,纠正认识偏差,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对话、协调、发展、融合,不断拓展家校共育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初中生体育素养,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   然,张   楠.“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9).

[2]何祥国.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3]龙宝新,李海英.“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思维的转变与落地[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3).

[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5]祝晨晨.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3).

【责任编辑 刘梦薇】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家校共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