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让学习充满活力
2023-07-04黄晨辰
黄晨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差,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小学阶段的教育要高效率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此,教师需要及时优化教育理念,用开放、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尤其是记叙文阅读,为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加明确,所教授的内容应该包含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成效。
一、记叙文阅读的意义
记叙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记叙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帮助他们感知世界、提高情感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记叙文,学生可以锻炼想象力,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强化阅读体验,激发情感共鸣。因此,记叙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达和传递信息,更能够在语言、文化等各个层面上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启发和培养。
二、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学校层面,应给予小学语文教师良好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环境。学校可建立校本研讨和培训制度,吸引教育前沿理论专家开展宣讲培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开放式交流平台,让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学习国内优秀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师自身也应勤于反思,坚持学习,客观分析并记录个人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来提升专业素养。
2.创设语言情境,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融合
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叙文。记叙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占比较大,为了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教师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科学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完整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从单个落叶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联想到多个落叶,再到铺满路面的落叶,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梧桐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课堂预热。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谈话的方式,在课前进行导入,让学生质疑:为什么巴掌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有金色的巴掌?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梧桐树的介绍,将梧桐树与巴掌进行联系和比较,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练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强化了语言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达到教育教学的多重目标。
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计清晰、明确的阅读交流话题,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阅读材料,阅读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教师再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创造画面感,帮助学生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结点,在学生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其语言能力,在自主思考中锻炼其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升。
3.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饰演不同角色来朗读课文,表演文章片段,也可以观看与文章相关的视频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示范其学习过程时,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深度学习。
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了解并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分析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目标,力求照顾到每位学生。
仍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找出每一段的概括句或重点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可以以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有特点的句子作为切入口,例如,“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有什么作用?在文章开头,此句主要交代了天气情况。下文描写“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一直铺到路的尽头……”作者通过描述水泥道的美,梧桐叶的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到了结尾处,重提“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目的是再次强调,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结构上、情感认知上就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这样,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深度阅读的过程。因此,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将知识迁移应用。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的阅读教学方法,但注意力持久性差,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记叙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主且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较高的热情,因此,教师可借由互联网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查找有关梧桐树的文章、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如天空、地面、水洼、落叶和水泥路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秋季美景。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赏落叶、用落叶绘画、做落叶书签等活动,让学生将对秋季的热爱融入到具體的活动中,创造一个开放、自主、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更易沉浸于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记叙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注重记叙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进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