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地理联系图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04王志军

学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指向高中地理

王志军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标”对综合思维的内涵界定为,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这一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育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高中地理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而地理联系图则能有效满足指向综合思维的培育。因此,文章从高中地理联系图与指向综合思维培育的关系为切入点,就指向思维培育中地理联系图的应用要点进行梳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联系图;综合思维;培育;指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1-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33

在培育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过程中,“要素综合”是起点,“时空综合”进一步深化了“要素综合”的内涵,“地方综合”则是运用“要素综合”与“时空综合”对实际区域的分析。为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选取高中地理必修二“区域发展”的内容,就高中地理联系图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地理联系图与地理综合思维简析

(一)地理联系图

地理联系图是利用文字框图、箭头、线条等元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组合图形,利用箭头将相关地理事物连接起来,用于说明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构特点、规律演变。

(二)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包含了要素、时空、地方三个维度的综合,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全面系统地动态分析和认知地理环境,表达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地理联系图与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不同,采用的呈現方式更多,能将多种不同的地理要素、时空、地域间的内在联系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探究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点与属性。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利用地理联系图能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地理关系,使得教学内容更具象化,达到培育综合思维的目的。

二、“区域发展”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作用概述

在地理学中,区域地理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是高中地理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学科快速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在区域地理模块中,已经从传统的地方志记述模式转移到关注区域发展。2020版修订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区域发展”是必修二教学主题,通过案例教学法深刻剖析每个区域的发展专题,使得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达到三四级水平。就综合思维培育而言,更加注重地域性分析的综合性、系统性。

区域发展模块在综合思维培育中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为这一模块能整合区域内容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厘清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的影响、制约等关系,使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得以发展。学生基于时间、空间的视角,动态认识区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得到培育。在培育过程中,为了增强指向性,主要是以区域联系和区域差异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知区域发展,使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得到培育。

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针对区域发展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导致学生主要是罗列各种要素,而要想理顺区域地理分析思路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也使得综合思维难以提升到高阶思维的水平。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借助地理联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使思维方式变得具体化。因此,区域发展对综合思维培育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三、“区域发展”地理联系图制作的基本思路

综合思维的三大维度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制作地理联系图时,应以区域的位置、特征、差异、演变、关联、发展作为主题,与综合思维三大维度紧密相连。就“要素综合”而言,主要从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时空综合”主要是基于区域演变综合,“地方综合”主要是从区域差异、区域关联、区域发展综合。在“要素综合”中,又包含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加强区域位置与区域特征教学,能促进学生“要素综合”思维发展。而区域演变教学则能促进学生“时空综合”思维发展。“区域差异、联系、发展”则能促进学生“地方综合”思维的发展。但是在指向维度不同的综合思维培育时,其对区域发展中的教学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制作地理联系图时要注意联系与差异。

四、高中地理联系图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应用

(一)“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地理联系图制作与应用

1.“要素综合”厘清要素关系。从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制作地理联系图时,为增强其指向性,促进“要素综合”培育,核心工作就是厘清要素关系。既要整体性地认识地理事物,又要厘清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影响。在区域地理中,其主要是研究“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要素综合”时,应按照低、中、高划分三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其中,低层次“要素综合”,主要是以要素区域位置为着力点,属于“要素综合”起点与教学切入点,旨在分析地理要素特征;中层次“要素综合”,则是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从内部综合,结合区域主导地理要素,分析区域特有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高层次“要素综合”,则需要基于整体视角综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实现人地协调的目的。

区域发展的“要素综合”,应以区域位置与特征作为分析的着力点,理顺区域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关系,以培育高层次综合(人地协调)为目的。在区域位置与特征的地理联系图制作时,起点是区域位置,为区域位置和区域特征的关联建立关系,使得不同要素的逻辑关系得以厘清。

2.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在“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地理联系图制作中,以“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为例,应以地理位置作为切入点,对该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进行分析。(1)石灰岩在该区域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因此,土层薄,土壤发育迟缓。(2)喀斯特峰丛、山地主要是石灰岩发育而成,具有坡度大的特点,当出现暴雨时,因为土层薄,导致植被容易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最终出现石漠化。(3)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旺盛,在发展农业中,大量开垦坡地,导致植被被破坏,石灰岩层的土层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4)石漠化会减少耕地,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限,因此,该区域成为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区域。经过前两点的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这是“自然要素”互相之间作用得到的结果;经过后两点的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

3.经验总结。在“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地理联系图制作中,应基于“要素综合”视角,将区域位置作为切入点,就区域位置给地理要素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并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与互相联系进行分析,才能对区域特点进行典型综合分析,实现“要素综合”培育,增强地理联系图制作的指向性。

(二)“区域演变”地理联系图制作与应用

1.“时空综合”以时间为线索。“时空综合”的核心是基于时间、空间两个不同的维度,对地理事物现象的过程,即发生过程、演化过程、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地理学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区域性,因此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属性十分显著,“时空综合”关注的焦点就在于空间属性与时间属性的叠加,在时间推进过程中理解空间演变的过程。因为区域发展的“时空综合”是分析同一个区域的不同时间演变的过程,需要学生能结合某个区域的过去来思考现状和预测未来,促进学生中层次“时空综合”思维的培育。

基于区域演变制作地理联系图时,区域要素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区域演变的核心就在于区域要素变化。由于时间维度增加,不同要素的关系从之前的瞬时因果关系发展成更加复杂的关系,过去要素状态有可能延续,也有可能出现变化。这就需要在区域演变地理联系图制作过程中,重点把握时间线索。

2.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在“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地理联系图制作中,以“焦作煤炭基础产业兴衰”为例,应以时间线索作为切入点,对该区域资源、人口、工业要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该区域煤炭产业兴衰的过程进行梳理,将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分为兴起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新生阶段。(1)兴起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该区域开始大规模采矿,为了煤炭运输,还修建了铁路,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该区域聚集了大量民工,属于该区域快速成长的兴起时期。(2)繁荣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区域对煤炭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开始大量开采煤炭资源,并围绕煤炭形成了集化工、机工、电工等为一体的工业化体系,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人口聚集,该区域的产业规模开展稳定繁荣,属于繁荣时期。(3)衰退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该区域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陷入无煤炭资源可采的尴尬境地,产业规模开始萎缩,同时相配套企业开工不足,亏损日益严重,且因为采煤而遗留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导致该区域陷入发展困境,属于衰退时期。(4)新生阶段:进入21世纪后,该区域开始注重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具有区域山水特色的旅游产业,实现工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步伐,农副产品深加工逐渐加快,实现了该区域的新生,属于新生阶段。

3.经验总结。基于“时空综合”视角制作“区域演变”地理联系图时,应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并对区域中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对该区域不同阶段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区域时空变化特点,实现“时空综合”素养的培育,进一步增强地理联系图对综合思维培育的指向性。

(三)“区域差异、联系、发展”地理联系图制作与应用

1.“地方综合”理顺区域差异。“地方综合”的核心是基于具体的地方、地域,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研究“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在地域总特征中带来的影响,阐述区域的人地关系。在综合研究区域地理时,既要系统分析区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做好地域自身特征、功能、结构的解释,又要兼顾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的联系。由此可见,“地方综合”既有区域内部的综合,又有不同区域的综合。

区域发展模块中,“地方综合”是以不同区域的综合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需要以区域的差异、联系、发展为分析的重点。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异质性,说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并成为区域联系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区域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正向联系。所以在“区域差异、联系、发展”的地理联系图制作过程中,应理顺区域差异,并以此为重点,将区域差异作为着力点,研究区域联系与发展。

2.实践应用案例分析。在“区域差异、联系、发展”地理联系图制作中,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该工程是基于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的区域差异而建设,从西部天然气丰富的地区建立管道,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天然气消费需求巨大的东部区域。即建设从新疆到广州、上海、香港等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在新疆,除了生产天然气外,还从中亚进口大量天然气资源,将新疆作为集散点,而将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输送最终的目的地,使得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跨区域调配资源,实现了區域可持续发展与双赢。在制作地理联系图时,应以区域差异作为切入点,对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1)区域差异:西部具有天然气丰富、储量大、供大于求的特点,而东部则刚好相反,天然气匮乏,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经济发展速度快。(2)区域联系:从西部调出天然气后,输入东南沿海城市。(3)区域发展:为输送天然气,需要在西部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强基础管道、基础设施建设,这自然增加了西部的就业机会,带动了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而东部则能缓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强用户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东部天然气化工和发电产业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最终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经验总结。基于“地方综合”视角制作“区域差异、联系、发展”地理联系图时,应理顺区域差异,并对区域中的各自优势和不足进行综合,然后对区域差异特点进行分析,掌握区域联系给区域发展带来的变化点,对不同区域进行“地方综合”分析,实现时空“地方综合”素养的培育,夯实地理联系图对综合思维培育的指向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过程中,地理联系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区域发展”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作用,理顺了“区域发展”地理联系图制作的基本思路,为促进高中地理联系图在指向综合思维培育中的应用,在制作区域发展联系图时,在培育“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综合思维过程中,既要厘清要素关系,以时间为线索,又要理顺区域差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培育综合思维的目的,增强地理联系图的指向性。

参考文献:

[1] 窦同宇,龚倩.指向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22(20).

[2] 雷敏.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

[3] 李佳丽.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示意图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2.

[4] 杨晓东.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培养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策略探微[J].求知导刊,2022(11).

[责任编辑 赵颂花]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指向高中地理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