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3-07-04王文强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育人上具有统一的价值基础。在育人主体、思政课程、“三全育人”体系和网络思政教育等方面能做到有效衔接。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主体协同意识不强、制度机制建设不完善、平台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影响着协同育人成效。要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载体协同、平台协同”四方面出发,着力构建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四协同”工作模式。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协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7-0090-03

作者简介:王文强(1991—),男,甘肃甘谷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2021年党建研究课题“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LZUDJ-202112)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路径。高校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与内容要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持续深化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基础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使命的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青年成长成才,明确指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内在要求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用人才。在育人使命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能够更加深刻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这一根本问题。在宏观上,育人使命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要从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出发,培养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者。在微观上,育人使命聚焦于以党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学识本领过硬,家国情怀深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功能的契合性

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功能,在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两个层面凝聚育人合力,增强育人功能。学习党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要以党史为最好的营养剂,滋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用好党史“教科书”,大力提升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要充分挖掘党史的价值指针,指引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在传承党的智慧经验中增长才干。总之,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紧密衔接。两者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形成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促进的功能架构。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基础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相衔接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需调动多主体的力量,从而实现整体育人成效的提升。在参与主体上,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具备实施主体与目标教育主体的一致性。从实施主体看,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都承担着大学生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重职能,在主体衔接上具备先天条件。从目标教育主体看,大学生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对象,必须依据其成长需求与个性特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多元参与主体在育人实践中形成稳定与自觉的伙伴关系,能够在信息、资源、行动上达成共享,并依据学生思想动态与现实基础,集体商定出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衔接

要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就必须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好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互为补充。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英雄故事、伟大精神等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此同时,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可以有力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慧课堂能够打造出情景化、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直接且更具层次感的思想浸润和价值感染。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相衔接

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实现协同育人就是从实践逻辑出发,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与“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衔接点,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构建起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稳固协作关系。首先,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备主体协作联动的基础,能够调动起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价值共识和行动合力。其次,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上,党史学习教育能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契合;在专业见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上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能够构建起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全方位的协同格局。最后,在育人过程上,党史育人和思政育人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自学生入校到离校的整个周期内,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协同发力,开展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活动。

(四)党史学习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充分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载体,以主流网络平台、多样思政元素,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是与青年大学生广泛对话交流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可以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协同育人中,首先是用好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基础。在两微一端、主题教育网站、抖音、易班等融媒体宣传矩阵下,整合平台资源,集聚传播效应。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打造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正能量。其次是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础,将党史、四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机融入到新媒体内容创作之中。深入挖掘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以精品内容讲好党史故事、中国故事。以全天候、全覆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学党史、做新人的思想觉悟,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问题探析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协同意识不强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需要整合校内教学、管理、服务等多部门、多主体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主体间的协作配合难度。在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下,多主体在承担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责任上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部门主体间的协作壁垒与功能离散。首先,在缺乏共同价值引领的前提下,多方参与可能会导致各个参与主体的作用被弱化。现实来看,以学生为对象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参与主体,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党政干部等育人功能发挥较少。其次,协同意识薄弱会导致协作合力不足。主体层面的分散状态会造成育人资源在部门间的分配不均,进而带来职责分工不清、配合不够、资源内耗等问题。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不完善

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层面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各为己用,涉及统筹联动、协同育人的制度安排很少。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推进多以自发性、短期性、间断性为主,缺少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制度机制在现实操作中多停留于形式层面,难以从整体上扭转主体功能离散的趋势。目前,部分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是内容与形式的叠加,无法在根本上得到制度机制的保障。在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载体协同、平台协同等方面上难以做到有效地统筹推进,造成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两张皮,无法维持稳定有序的协作局面。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联结不紧密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课程平台与课外平台、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等的综合运用。多主体主导的育人平台在协作意识不强、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会出现平台孤立的问题。一是课程平台与课外平台相分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基于思政课程的育人活动与第二课堂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存在脱节。教育教学所遵循的是“知识性逻辑”无法完整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二是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相分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线上活动多聚焦于参与人数和完成率,缺乏与线下主体的实际互动和对育人成效的真实检验,容易流于形式化与表象化。三是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相分离。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多停留于校内,主要以课程讲授、专题讲座、主题宣讲为主。在协同育人上缺乏开放性,无法充分挖掘运用校外平台的育人资源,在结构上造成协同育人的不充分、不协调。

四、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建构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协同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多主体的作用,坚持以协同共识为价值引领,凝聚育人合力,强化责任担当,在目标上、行动上、价值上保持步调一致。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多元主体同向同行,最大化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在推进主体协同中,首先,要加强校内育人主体的协同性。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高校全体部门、全体员工的责任,各育人主体都应该参与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牢固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持续构建互助协作的伙伴式育人关系。高校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充分谋划,积极优化配置资源,准确把握多主体间协同育人的契合点,在整体上提高党史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其次,要加强校内与校外育人主体的协同性。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拓展高校育人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校内与校外育人主体的常态互动,将育人空间拓展至社会场域。高校要积极挖掘社会育人资源,邀请党史专家、抗战老兵、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等走进校园,以更贴近学生的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最后,要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二元主体”间的协同性。大学生既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在协同育人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和获得感为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青年大学生既是党史的学习者,也是党史最为积极的宣传者。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协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为“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3]。高校要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这两个关键路径,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与内容要素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协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内容上具备相同的溯源和基因,能够相互印证和支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将党的理论和历史的“富矿”、党史的“精神营养”等嵌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协同。高校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要素延伸至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暑期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以全方位的活动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大力加强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与感悟。学校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宣讲会、红歌合唱等校园文化活动与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走访一线等校外实践活动,都能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维度上的内容协同。

(三)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协同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以课程载体、文化载体、实践载体和网络载体等为基础,进而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梁八柱。在协同育人中,载体协同能够联结起党史学习教育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等多维空间内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充分运用好课程载体和文化載体,营造出“明理增信”的浓厚学习氛围。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党史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优化设计,以高质量课程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以优质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红色文化的浸润功能,持续提升高校师生学习党史的价值自觉。其次,要运用好实践载体和网络载体,精心打造“崇德力行”线上线下的实践路径。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体系的作用发挥,将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统一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党史、感悟党史、讲述党史,在学与做中达到知行合一。最后,要积极调动学生线上参加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在注重互动交往的网络空间内,让学生成为党史题材作品的创作者和宣传者。

(四)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协同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平台协同为基础赋能党史育人深入开展。首先,要促成科研平台相协同。高校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建强高端智库,组建研究团队,认真阐释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道理、情理,不断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有深度、有分量的主题评论、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等原创成果[4]。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其次,要促成高校内外育人平台相协同。平台建设是载体运行的有力保障,高校要以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为依托,加强校地联动,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党建共同体、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形式,深入开展校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最后,要促成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与大思政平台相协同。通过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体制和组织运行机制,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与课堂教育平台、科研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等的有效衔接。在完善的制度机制下,明确分工,划定任务,保证党史学习教育能够长效有序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靳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党建,2021(5).

[2]  杨恒.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3]  路成浩,龚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

[4]  王少仁,郭梦.着力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EB/OL].(2022-04-27)[2022-05-27].https://dang-jian.gmw.cn/2022-04/27/content_35694342.htm.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