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识途笔下的贺龙元帅
2023-07-04张磊
张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忠县(今属重庆)人马识途曾担任成都军管会委员、川西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在贺龙的直接领导和亲切教导下,他参与了政权交接和重建工作。朝夕相处间,马识途和贺龙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马识途成为作家,担任过四川省作协主席等职务,并获得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在著作中,马识途用了非常多的笔墨记述他记忆中的贺龙,对老领导的深深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初见将军
早在1934年,还是中学生的马识途就在家乡报纸上一篇题为《“匪区”记行》的报道里看到过关于贺龙的记述。这篇报道使马识途第一次知道,红军里有一位能征善战、骁勇异常的将军。
1949年10月,地下党员马识途等人奉命赶到晋绥解放区,准备接应解放军南下四川。才到驻地设在临汾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城工部不久,负责接洽的城工部同志便告诉马识途:“贺老总要见你们。”想到就要见到慕名已久的贺龙将军,马识途非常激动。
城工部的老李把他们带进一个普通的小院子。马识途远远看到一个大个子披着一件宽大的棉布军服站在台阶上,正和一个战士亲切交谈着。老李走上前去,敬了一个军礼,大个子笑着问:“来了?”老李向马识途介绍说:“这就是贺老总。”
马识途一时之间忘了敬礼,正感到有点不安时,贺龙很亲热地把他们让到屋里去。贺龙拿起一个黝黑发亮的烟斗装烟,并叫马识途他们坐下,很自然地闲谈起来。马识途没有多说话,只顾着看贺龙。贺龙虽然有一道浓黑的剑眉,眼睛却是弯弯的,大而明亮,饱含笑意,嘴唇上有一道修剪得很整齐的小胡子,像用浓墨抹的一样,随着嘴角的舒展而抖动着,更显得和气。
“你们从四川过来很不容易吧?古话说蜀道难嘛。”贺龙又询问了关于四川军阀的一些情况,马识途一一作了回答。让马识途感到奇怪的是,贺龙远在北方,却对四川的情况甚为熟悉。贺龙似乎看出了马识途心里的疑问,笑道:“我在你们四川涪州驻防过,我带过旧军队呢。”说罢又大笑起来。他乐观开朗的样子,一下就把马识途深深吸引住了。
贺龙看出马识途希望大军迅速南下解放四川的急切心情,也知道这是四川人民的共同愿望,他豪迈地说:“快了,这次要到你们成都过年了。”
谈话结束后,马识途告辞出来,贺龙给老李交代:“叫他们住好,搞点好吃的。”然后又风趣地说:“多搞点辣子,四川人爱吃辣子的。”
大军入城
1949年11月,马识途随贺龙所部抵达西安。奉贺龙之命,他给南下参与接管的各级党政干部作关于四川情况的内部报告。
很快,马识途随部队到达褒城、汉中。贺龙等领导天天开会,马识途自己事情却不多,想要快点打回四川解放家乡的心情使他不由得急躁起来。他想:一路下来,解放军所向披靡,为什么不趁机一鼓作气,直捣成都呢?
马识途向贺龙说了他的想法。贺龙说:“我也巴不得明天就进成都。但是我们不光是要拿下四川,要紧的是歼灭敌人,不要叫他们溜掉了。所以我们现在慢慢走,把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吸引在大巴山一带,等到二野大军封住他们的云南、贵州退路,然后再迅猛进军,把他们包围在川西消灭掉。这是中央确定的‘先慢后快的方针。”
这个方针果然奏效。随贺龙入川的解放军只有几万人,在川西北一带却有几十万国民党军活动,其中还有胡宗南的部队,胡宗南一直吹嘘他的巴山防线“固若金汤”。贺龙毫不畏惧,却又小心谨慎,用巧妙的作战方法配合政治瓦解办法,一下子就解决掉了几十万敌军。
1949年12月28日,贺龙部队总部移驻成都近郊的新都县。这时,成都市内的敌人已经自行瓦解,没有了抵抗能力。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盼望解放军尽快入城,但贺龙还是十分谨慎,决定不急于一时。他首先派人回成都和地下党取得联系。当晚,地下党派熟悉情况的老江前来汇报。贺龙亲自接见老江,详细询问成都城里的情况。了解敌情后,贺龙让老江等地下党同志先回城,做好迎接解放軍入城的准备。
随即,贺龙派马识途随张经武参谋长带少数解放军入城,查看城内动静。马识途一行入城后,直奔伪四川省政府。一路上,他们十分小心地左右观察,看到街边群众中夹杂了许多服装不整、没有带武器的国民党士兵,好奇地望着解放军的军车缓缓开过。
到伪四川省政府后,解放军战士立刻接管门口岗哨,又传伪成都市市长来见,向他宣布解放军入城约法八章,宣告接管成都市。之后,张经武带马识途坐着吉普车在城里各处兜了一圈,命令部队第一时间占领城里各制高点。
联系好地下党同志,布置完次日的入城式后,马识途又随张经武回到总部,向贺龙报告。汇报结束后,贺龙决定:“明天进城。”
第二天一早,几百辆大小汽车组成的解放军车队缓缓向成都进发。马识途和几位地下党同志坐在第一辆吉普车上,作为前导。贺龙和其他负责同志跟在后面。一进北门,站在街两边的群众鼓掌欢呼,一串串的鞭炮响成一片。
入城两天后的一个下午,会师大会在川西区党委楼下大厅里举行,贺龙和区党委的负责同志都到了,会场气氛严肃而热烈。开会前,贺龙和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的地下党员闲谈,没有一点拘束,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他特意找了几位年岁大的同志谈话,征求他们对于接管的意见,并了解地方民主人士的情况。
大会开始后,贺龙讲了话,他号召老区同志和地下党同志团结一致,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他特别提到: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团结如果发生了问题,应该由老区来的同志负主要责任。“老区同志有团结和教育地下党同志的责任嘛。”贺龙讲得非常生动,会场里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晚上会餐时,贺龙举杯向地下党的同志频频敬酒。宴会结束后,马识途回到住处,想到贺龙的战斗经历,和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遇事沉着不乱、指挥有方的大将风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开展统战
解放军入城后,各方面工作千头万绪。贺龙从当时川西的实际情况出发,亲自抓统战工作。入城第二天,他就答应了几位起义的川军将领的宴请,马识途也跟着去了。
这天,四川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到了,有的马识途之前已经向贺龙作过介绍,有的马识途当场作了介绍。贺龙和他们一一握手寒喧,呼吁他们支持军管会的接管工作。贺龙的坦率诚恳赢得了满座的好感。最后,贺龙宣布:过两天,军管会将召开座谈会,邀请各方面代表人物参加,共同商讨大政。他的这番话消除了这些地方上层人物的种种疑虑,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两天后,贺龙主持召开川西各界代表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各民主党派代表,有工人、青年、妇女、学生、教授、作家、教员和演员,也有各个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和一些工商业资本家。马识途作为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会议。会上,贺龙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工人代表表示,要以主人公的姿态,把生产很快恢复起来。一些资本家和地方势力代表表示,拥护共产党,协助做好接管工作,尽快开工生产、开门营业。
贺龙对川西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但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的国民党残军十分关心。除了派出大批军代表到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工作外,贺龙还亲自找这些部队的高级将领谈话。马识途就参加过好几次这样的会议。
贺龙严肃而又诚恳地对他们晓以大义,指明前途。他开诚布公地说:“你们要有诚意,就把你们部队的国民党特务逮捕起来,送交解放军。我们党的政策是既往不咎的。”
一天,马识途忽然收到罗广文送来的请帖。罗广文是国民党军的嫡系,所部力量较强,他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才被迫在彭县宣布起义。罗广文和马识途是忠县同乡,但过去并无来往。现在罗广文给马识途送请帖,无非是知道马识途系军管会委员,想来拉点同乡关系。马识途拿到请帖后,十分犹疑,该不该去。
他请示贺龙。贺龙说:“去,为什么不去?你有这个关系,为什么不利用?”还说:“你去和罗广文说,要他老实接受改编,要他把国民党的特务抓起来,你劝他准备把他的部队开出四川去改编。只要他把他的部队完整地交出来,我们不但既往不咎,还要立功受奖,有他的光明前途。”
马识途按时去罗广文公馆赴宴。宴会上,他一一回答了罗广文提出的许多政策性问题。使马识途感到惊奇的是,明明解放军有入城约法八章,但罗广文等人却似乎不大相信,相反还问解放军是不是要对他们进行清算。这显然是国民党特务有意散布的谣言,想动摇军心,煽动叛乱。这时,马识途就更理解贺龙叫自己来赴宴的用意了。
马识途按党的政策耐心说服他们,并特别转达了贺龙带给罗广文的话。他们得知这些话是贺龙亲口说的,便放心下来,纷纷表示愿意接受改编。
赴宴回来,马识途及时向贺龙汇报了情况,贺龙又让马识途去传了一次话。罗广文果然清除了他部队里的国民党特务,并且不久就把部队开到浙江接受改编。
关心民生
解放军进入成都后,要使几十万人民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让大家都安居乐业,任务非常艰巨。军管会派出了大量懂得城市政策的干部到各方面去接管,且很快成立了成都市委和市政府具体领导这些工作。马识途被调到成都市委,负责抓党的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
贺龙非常关心恢复生产和困难工人生活情况,指示市政府及时给他们发放救济金和平价米。但是却意外发生了黄包车工人罢工請愿的事,使接管人员大伤脑筋。当时,成都市有成千上万的黄包车工人、搬运工人,还有许多服务行业的工人。由于社会秩序尚处于混乱状态,他们挣钱的机会变少了,加上米价飞涨、黑市猖獗,生活非常困难。
个别接管干部在街上看到黄包车夫拉着有钱人飞跑,认为很不人道,拦住车子,命令坐车的人下来,训斥说:“人骑人是非人道的剥削和压迫。”消息一传开,大家再也不敢坐黄包车了,几千黄包车夫因此失业。他们拉着车子到军管会门口叫嚷,要饭吃。经过军管会同志耐心劝说,人群散去了,可还是没有人敢坐车。
贺龙把马识途找去,问明情况,很生气地说:“乱弹琴,不准人家坐车,他这个人道主义倒好,叫工人饿肚子了。”有同志提出可以大力宣传准许坐黄包车,贺龙认为这样做还不够,说:“你们找人穿上解放军衣服,坐黄包车在城里转一下,不就行了嘛。”马识途按照贺龙说的办,这才把黄包车工人请愿风波平息下去。
入城不久,马识途便听到一种谣言,说共产党打仗有一套,管城市搞经济却不行。国民党扔下的这个烂摊子收拾不好,解放军进城三个月就会待不住。这虽然是敌人散布的谣言,不过当时我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大,最主要是投机倒把分子操纵了银元市场、米粮市场和棉纱市场,生活用品都跟着银元、米粮和棉纱涨价,搞得人心惶惶。贺龙组织川西区党委开了多次会,马识途也参加了。
贺龙命令暗地里把重庆的大批棉纱用军用卡车运到成都来。卡车上事先都作了伪装,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这时,投机商人已经把一件棉纱的价格从四五百万元(旧币,下同)哄抬到一千七八百万元。军管会按照贺龙的命令,按1700万元一件,大量抛售棉纱。投机商人不惜高价吃进,他们手中的资本因此都陷了进去。他们想向银行借款来继续吸光市场上的存纱,然后趁机垄断市场。各家银行奉军管会的命令,把银根抽得紧紧的,使投机商人借不到用以投机的资金。投机商人开始吃不住劲了,不得不停止吸收棉纱。
很快,军管会开始降价抛售。1600万元、1500万元、1400万元,一直压价。投机商人慌了,不得不跟着向外抛。军管会便以较低的价格再买进来,接着继续压价抛售,1200万元、1100万元、1000万元,一直压到700多万元、600多万元。投机商人怕再降价,造成自己更大的损失,便都惊慌失措地把库存的棉纱以500万元左右的低价抛出来。几头挤压,这些投机“大王”们不得不宣布破产,棉纱价格因此稳定下来,其他跟着棉纱涨价的生活用品也涨不上去了。
在米粮问题上,军管会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在城市郊区征集大批粮食,运进成都城里,和米粮市场上的投机分子斗法,把他们的资本吃掉,然后把粮价稳定下来。群众一致称赞:共产党真是有办法。
平息叛乱
解放军入城不久,敌人首先在成都东北15里的龙潭寺发动暴乱,解放军征粮工作队遭敌袭击,全部牺牲。消息传到成都,有开展统战工作的地下党员来找马识途反映地方势力和民主人士的看法,说乱子一下就闹大了。贺龙却并不显得吃惊,他坦然按照既定的日常安排办事,见到马识途时还照常说几句玩笑话。不过贺龙预见到这次暴乱绝不是一个小地方的偶然事件,而是敌人全面暴动的信号。敌人企图诱使解放军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平息叛乱中去,然后趁机把共产党挤出成都。贺龙紧急和解放军负责同志商量全面平息叛乱的计划。
马识途等不懂军事的同志,总觉得敌人已经闹到城边了,我军应该四门出动,一举歼灭叛匪。但是贺龙却并不按照他们想象的那样布置,而是“擒贼先擒王”,先找到敌人叛乱中心,然后派战斗力强的部队直奔灌县巨源场,把叛乱敌人的巢穴捣毁了,接着左右开弓,扩大战果,一下就把成都穿过川西平原到灌县的主要通道打通了。成都城附近的叛匪见势不妙,惊慌逃走。
一天晚饭后,马识途和一位同志在大楼门口石台阶上走象棋。贺龙走过来看了一会儿,便蹲下来帮马识途的对家走,慢慢地就变成马识途和他对弈了。贺龙走得很快,老催马识途快走。马识途很不习惯快走。贺龙一催,把马识途搞得心慌意乱。越见马识途心慌意乱,贺龙就越催得紧,一下子把马识途的棋局搞得更乱了,很快就将了他的军。马识途说:“咳,老总,你怎么走起拐脚马来了?”贺龙笑着说:“我才不管你的拐脚马,打起仗来,反正以吃到你的老帅为原则。”他又补充说:“当然,我们走棋耍,还是要有规则的,不能走拐脚马的。我看你一被催就慌了,乱了阵脚,我就好偷棋了。打仗就是要把敌人搞得心慌意乱,才好争取主动。”
贺龙推开棋局,同马识途谈起打仗的事来。过去红军时代,每次和国民党打仗对阵,他都不按国民党的步兵操典打,不管敌人用什么战术,他的战术总能出敌人意料之外。谈话最后,贺龙总结说:“我才不管你的呢,反正把你的部队打垮,捉到你的将军,这就是原则。”
在指挥平息敌人叛乱时,贺龙特别注意发动和依靠群众。一次会议上,有解放军同志说,这些叛匪穿着老百姓的衣服,简直分不清哪些是叛匪,哪些是被裹胁的农民。解放军战士怕打到老百姓,不敢开枪。
贺龙断然说:“凡是拿枪打解放军的,不管他穿的什么衣服,都是敌人,一律坚决消灭。但是经过喊话,放下武器,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要消灭。至于朝天放枪的,明显是被叛匪裹胁的农民,是我们的基本群众。”这种区别对待、军事歼灭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办法,十分有效。没过多久,敌匪的势力大大削弱。
解放军平息叛乱后,产粮的川西坝子又回到解放军手里,粮食供应稳定了,人心也安定下来,成都城里的秩序越来越好。贺龙却一直还是老样子,慢悠悠抽着他的烟斗。马识途深深地为他的智慧、气度和应变能力所折服。
1951年初,马识途到中共中央西南局驻地重庆开组织工作会议,得知在重庆主持西南军区工作的贺龙正在北碚一处温泉休养,就前去探望。看到贺龙时,他正坐在一个荷花池边钓鱼。见到马识途来,贺龙把钓鱼竿一扔,站起来,带马识途往办公的小楼上去。他一边走一边说:“医生鼓励我钓鱼,我硬是没有这份闲心。”秘书告诉马识途:“老总说,事情一大堆,把他弄到这里来休养。醫生要他天天坐在池边钓一两个钟头的鱼,他简直不耐烦死了。但是他也不得不服从,因为这是西南局的决定。”从那以后,只要贺龙到成都或者马识途到重庆,他们总会找机会见上一面。
马识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作,出版了多部享誉全国的小说,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他一直觉得自己取得的成绩,都是贺老总指引、鞭策的结果。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