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本科语言学课程的思政实现路径探析

2023-07-04胡笑适

摘    要:语言学课程是高校外语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专业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该课程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该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又有先天的课程优势。文章以清华大学外文系“生成句法导论”课为例,分析当前语言学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依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为指导的高校语言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语言学专业课;课程思政;跨语言视角;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7-0046-03

作者简介:胡笑适(1988—),男,山东临沂人,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理论句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2021年本科教改项目“作为《生成句法导论》课程第二课堂的科研实践探索研究”(ZY01_0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本)》,进一步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并明确提出“建设‘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2]。

语言学是外语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语言学相关课程在高校外语院系课程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选修课程。语言学课程承担着为立志将来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学生提供必要知识基础的重要任务。语言学课程的首要目的并不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探索人类语言背后的隐含规律,使学生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人类的语言。其中,句法学属于微观语言学范畴,是语言学领域的核心分支学科之一,句法学课程构成语言学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3]。句法学相关课程负担着为学生引介国外前沿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语言的句法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辨能力的重要任务。该课程不仅为学生传授语言学句法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学生可以借助该课程接触和理解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人文思想背景。目前,句法领域国际学界前沿的理论框架均由西方学者提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视角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作出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辩证吸纳学术观点,用理性的眼光理解西方理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应让学生加深对外语、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以及中国境内濒危语言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应尽力挖掘课程的思政功能,积极鼓励学生以跨语言视角来修正和发展现有句法理论框架为己任,打破西方的学术理论垄断。本文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以下简称“外文系”)开设的“生成句法导论”课程为例,探究在高校外语专业的语言学课堂有效开展思政建设的途径。

一、高校语言学课堂思政建设的现有问题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开设的“生成句法导论”是一门主要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语言学专业选修课。选课学生以外文系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也包含来自全校各个专业选修外文系双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对语言学方向感兴趣,但学生的句法学基础参差不齐,且句法学的理论性较强,导致现有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一)课程的“理论性”大于实践性

语言学课程,尤其是句法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且理论内容丰富而复杂。以“生成句法导论”为例,其内容包含“短语成分(Phrase Constituency)”“X理论(XTheory)”“题元理论(Theta Theory)”“格理(Case Theory)”“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移位理论(Movement Theory)”“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等专题,每个专题分别需要2到3讲(每讲为3学时,45分钟/学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需要引介上述理论,并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中运用相关理论工具。然而,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杂,教师往往更关注教学进度,主要目标变成了让学生掌握理论概念,而相对忽视了理论与语言分析实践的结合。但是,句法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其理论的价值在于与自然语言事实相结合,为语言事实提供自洽的解释和合理的预测,引导研究者挖掘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考虑到汉语和印欧语之间的差异,句法学理论学习更应该发挥理论结合实践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在的德育功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理论价值观。

(二)课程的语言视角单一,与本土结合不足

纵观全国同类开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句法学相关课程大都被放在硕士阶段开设,这导致国内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与国外同阶段学生相比存在差距。国内同类课程在内容上关注国外理论介绍,不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国外理论与跨语言事实的结合不足。现有句法理论主要以英语为主要视角构建,句法学课堂对理论讲解多以英语为例证,既缺少与汉语事实的对比,也缺少印欧语内部的跨语言对比。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会基于对外语现象的片面认识。事实上,基于印欧语言构建的句法理论在遇到汉语等其他语言现象时经常解释力不足,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借以加入思政建设的契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陈寅恪曾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4]。语言学研究也一样需要融入到国际学术潮流中,闭门造车则无出路[5]。同样,在句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避免落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应该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的原则[6],将理论学习与外语、汉语跨语言事实相结合。这要求句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既不能只关注外语事实,也不能只看汉语的性质。

(三)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贯彻课程思政理念

传统的句法学课堂受课程内容限制,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形式,教学课堂互动不足,许多教学目标无法贯彻,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句法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始终保持课堂思考和课后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受课程容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主动与教师互动,这使得课程思政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及时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又进一步影响了课前阅读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有效跟进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后学习活动,课堂思政無法在课后得到有效延续。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无法有效转化为研究能力,所学理论工具不能有效实践,学习与实践环节相互衔接不足。

(四)现有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句法学课程大都以终结性评估方法在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评估基本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甚至代表了整学期的课程总评全部。这种评价机制过分强调考试内容,但忽视了对学生理论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学生学习方法很容易过于功利,一味关注课程必考内容,学生无法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举一反三,不利于达成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高校外语专业语言学课堂思政建设的途径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7]。教师可以针对每门课背后的学科特点挖掘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在高校外语院系开设的语言学专业课上开展思政建设,并非要在现有课程之外独立开设一门思政教育新课,也不是在现有课程中嵌入独立的思政模块,而是需要授课教师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在此基础上挖掘现有课程潜在的思政元素。

(一)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

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指示要“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8]。作为一门基础经验科学,现代语言学重视理论的建设,而理论的发展完善需要正确认识理论与语言事实之间的关系。高校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句法学课程应鼓励学生把握世界学术发展脉络,引导学生直面前沿问题。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语言学句法理论以英语为主要视角建立,而单一语言视角下的理论构建难免造成观点偏颇,有失全面。因此,应该在句法学课堂上将前沿理论框架与跨语言视角相结合,充分结合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母语背景,借助跨语言视角和创新理论工具审视汉语现象,同时从汉语眼光出发验证和完善现有理论框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的原则。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调跨语言视角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上,高校本科句法学课程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坚持结合跨语言视角来引介和审视现有理论。以“生成句法导论”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结合英语例句介绍相关理论分析之后,可以结合法语、意大利语、汉语等不同语言的现象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所学理论,展开思考和质疑。下面以“生成句法导论”的部分教学安排为例具体分析句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由表 1可知,尽管目前课程内容组织仍以理论讲解为主,但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适当地融入跨语言视角,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的句法性质的认识。例如,在讲授“扩展投射原则(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时,教师可结合英语的词汇化主语和意大利语空主语现象对相关理论加以阐释论证,并引导学生结合汉语的空主语现象对相关分析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挖掘日耳曼语族语言(如英语)、罗曼语族语言(如意大利语)和汉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鼓励学生为增强理论的解释力提供修正思路。又例如,在讲授“格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比英语被动结构和汉语被动结构的异同,结合汉语中独特的“间接被动结构(Indirect passive construction)”,指导学生探究跨语言被动结构在句法推导机制上的共性和差异。这样的教学组织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把握不同语言的句法特性,使学生确立客观正确的汉语和外语语言观,避免学生在句法理论学习过程中将国外理论直接套用汉语事实。

(三)依托第二课堂,加强融入思政理念

如前文所述,本科阶段的句法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时间。因此,“生成句法导论”课程的课堂组织以提问式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网络学堂、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研读和自习,组织助教利用每周定期的“办公室时间(Office Hour)”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上述做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并有针对地重点解决。此外,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构建暑期科研实践第二课堂。目前“生成句法导论”课组织的第二课堂内容包括(1)指导学生申请立项句法学相关的研究课题。(2)组织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句法知识与自身的母语方言、专业英语、第二外语背景相结合,开展方言句法相关的田野研究活动。(3)组织句法领域的阅读小组,每周定期研读和讨论句法领域的研究文献。

相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述的混合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自然语言的田野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践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理论作出相应的修正。

(四)确立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机制

“生成句法导论”课程采用多样性的评价形式。除终结性的期末考试成绩外,课程评价系统中还包含学生在课后作业的成绩和学期论文的成绩。需要指出,课后作业和学期论文中的问题除涵盖基础知识点之外,还包括开放性的跨语言句法现象分析,需要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提供分析。这些开放性问题并不存在标准回答,旨在考察学生对句法理论的掌握以及对语言事实的逻辑分析能力,学生需要综合评判不同理论方案的优劣之后作出分析,并提供语言事实作为论证,对问题的回答力求逻辑自洽。但这种多样性的评价模式有助于帮助教师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可以有效衡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高校外语专业的句法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选修课,是语言学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生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结合语言学作为经验科学的背景,句法理论与跨语言事实在句法学课程的课堂上需要紧密结合。而理论与哪些事实相结合,以何种方式结合,课程思政在以上这些环节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句法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积极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8-1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本)》的通知[EB/OL].(2021-11-30)[2022-08-1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8/content_5661767.htm.

[3]  [英]麥基·陶勒曼.理解句法学(第四版)[M].崔刚,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i-xvii.

[4]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66.

[5]  胡建华.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当代语言学》微信公众号发刊词[J].当代语言学,2017(1).

[6]  蔡维天.中国语言学书院·语言学研究与探索文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i-ii.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2-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11)[2022-08-14].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1/content_5542862.htm.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